辽阔海疆,水天一色;爱国之情,奔涌澎湃。赴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参观见学、到“一战华工纪念馆”教学基地开展教育……在山东省威海市,这条“民族复兴”教育培训线路是该市军地重点打造的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三大线路”之一,因为教学点特色鲜明、学习内容丰富而广受各地党政机关、企业团体、研学团队欢迎,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前来参观游览、接受教育。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有近千公里长的海岸线,自古就是海防重镇。近年来,该市军地以“警钟长鸣、发愤图强”为主题,以“链接时间、链接空间、链接心灵”为路径,依托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打造多维国防教育平台,逐步形成了包含“红色教育”、“海防教育”等内容的国防教育新格局,有效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乳山市军地组织中小学校学生到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摄影/管水锁)
串珠成链,“扮靓”千里海防
刘公岛北洋水师千余名将士的铮铮铁骨、胶东育儿所哺育革命后代的亲情大爱、“马石山十勇士”守护人民的英雄壮举……威海市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串联起独特的爱国记忆。
“威海市的国防教育阵地过去比较分散,需要尽快整合,集散为整、聚合成势,实现‘1+1>2’的效果。”2023年6月,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军分区等10余家单位和部门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梳理盘点辖区资源,研究论证建设方案,全面打破区域界限,融合建成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在用好用足辖区资源中增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聚力形成集群效应。威海市军地采取“培训+基地”、“研学+基地”、“纪念日+基地”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等贯通起来、一体推进,先后修缮旧址、展馆等教育点位138处,全面打造升级胶东(威海)干部学院、威海市委党校等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了“带状串联、网状协同、引人入胜”的国防教育阵地布局。
如今,像这样全域一体、系统推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带在威海已初具规模。他们以天福山革命遗址为龙头,串联昆嵛山红军展览馆等18处红色展馆、13处主题公园,打造“红色胶东寻源”阵地群;以马石山烈士陵园为龙头,串联胶东育儿所基地、“红色密营”下石硼村等点位,打造“乳娘精神”教育阵地群;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龙头,串联院夼双拥事迹展馆、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等点位,打造“家国情怀”阵地群;以贝草夼地下交通站展馆为龙头,串联十八里担架道、王家疃慢街等点位,打造“红色记忆”阵地群……此外,他们还在辖区各地因地制宜策划推出15条现地教学主题线路,实现了国防教育阵地随处可见、随时可用,让市民游客尽享“威海版”的国防“大餐”。
威海市军地组织中小学生登上舰船开展沉浸式教育活动。(摄影/赛的佚)
威海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文职人员到红色场馆参观见学。(摄影/赛的佚)
文化“搭台”,擦亮红色印迹
“当看到‘胶东乳娘’与自己哺育长大的革命后代难舍难分的情景时我哭了,看到郭永怀至死都守护着科研文件时我又哭了……正因有了英雄模范的牺牲奉献,才造就了我们伟大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赵木子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地教学活动并观看完舞台剧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用文化“搭台”,让教育“唱戏”。近年来,威海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开展国防教育的需求,创作《乳娘》、《烽火》等舞台剧、话剧和电影,编演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歌剧、戏曲,推进威海名士、典故传说、历史事件、名人故居等嵌入景区景点、主题线路,并围绕群众日常所遇所见设课堂,让市民早晚锻炼途径“教育课堂”、观光赏景步入“红色之旅”,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理琪园”、“修己园”……在威海市文登区,一处处以“天福山起义”革命英雄名字命名的主题公园悄然出现。据了解,这些公园还都从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家乡移栽了树木,并在重要位置展出了革命英雄的生平事迹,让来此休闲散步的市民随时随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越具体越生动。自去年4月份开始,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军分区等10余家单位和部门,遴选近百名宣讲员组建“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打磨推出10余个宣讲精品课程分赴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学校开展宣教宣讲。同时,他们还坚持特色化设置、品牌化建设,区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推出“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教育、“千里海疆”国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党性教育、“军民鱼水深情”爱国爱军教育等8个教育专题,采取“课堂教育+研学游学”相结合的模式,分别面向党员、学生、游客开设各具特色的“国防教育大讲堂”,让教育更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
开展到国防教育“网红地”打卡活动,是威海市的又一创新举措。该市环翠区新威附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文化名街,“初心·1932”红色印迹馆就坐落在商铺林立的街区中心,每年都有数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打卡”。该馆展陈着环翠区第一名党员投身革命和第一个党小组诞生的历史资料,用实景再现方式呈现出那段光辉岁月,市民和游客看后被深深感染。
“云端”共享,实现全域一体
3D建模制作故居微模型、三维扫描制成影像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近日,荣成市第一中学运用科技手段对“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故居进行全面细致的数字化记录,并在该校校史馆打造出了“展览+模型+虚拟”的沉浸式“云课堂”。“我们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大家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英雄见面,教育效果获得极大提升。”该校领导说道。
只有紧跟时代,才能勇立潮头。近年来,威海市军地注重创新形式方法,利用新科技、新手段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宣讲,赋予了国防教育更多时代气息。他们积极运用网络新平台新技术构设138处国防教育阵地网络布局图,绘制“威海红色基因图谱”、“威海图志”,开设26座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展馆,推出红色宣讲网上课堂,创办“红色胶东”政务号、“爱国故事我来讲”栏目,全方位打造“网络版”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去年,他们开通运行“千里海疆爱国教育”新媒体账号,开设《红印迹直播间》,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展馆,举办新媒体线下采风行、网红主播现场直播、网络节目访谈等活动,累计观看超4000万人次,为国防教育插上了“网络翅膀”。
抓住方寸荧幕,打造流动课堂。在“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故乡荣成市,“永怀号”公交车上车载电视播放的视频、车厢内张贴的海报,无时不在诉说着郭永怀热爱祖国、舍身报国的赤子情怀。荣成市人武部领导介绍,该市充分发挥商场和公交站点广告屏、公交车车载电视、出租车显示屏等数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通过制作播放公益宣传片、开设主题公交车线路等方式打造“流动”宣讲课堂,引导广大群众在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中厚植爱国拥军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