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征途如虹永向前

——“十四五”时期民兵建设发展回眸

文 | 郭振芳 肖先云 冯 伟

编者按:一分规划,九分执行。3月7日,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习主席这一重要讲话,蕴含着强国强军一体运筹的深远考量,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了方向引领,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进入新时代特别是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坚持把加强民兵建设作为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政治任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大任务,始终做到民兵政治工作、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和遂行任务一体联动、贯通发力,吹响了新时代民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在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本刊编辑部组织力量深入采写形成了“十四五”时期民兵建设发展回眸,以期通过“回头看”更好坚定“向前走”的信心决心,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血火中诞生,风雨中长成,战歌中走来中国民兵……”

在神州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与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相伴而生、与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一同成长。参战支前,他们是战斗员;建设家园,他们是排头兵;抢险救灾,他们是突击队。这支力量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故称之谓“民兵”。

古往今来,有一个坚强稳固的后方支援、有一支强大有力的人民武装,始终是前方夺取胜利的后盾和底气。重视和加强民兵建设,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战略选择。进入新时代,习主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纵览世界风云,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强调“我们有完备的国防动员系统,有人民战争这个重要法宝,可以迅速动员起来”,并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战略部署,先后批准了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十三五”规划、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开启了民兵转型重塑、换羽腾飞的进阶之路。

一声号令风雷动,千帆竞发启新航。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领导和指导国防动员系统各级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积极适应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形势特点,以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为指向、以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为牵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民兵组织动员力、支援保障力、应急维权力、快速反应力,新时代中国民兵从庞大走向强大、从精干走向精锐。

教育-徐朝伟 (11)

甘肃省白银军分区组织民兵党员赴红色场馆举行集中宣誓活动。(摄影/徐朝伟)

b31a2dab5e61c4d4962f4fe0128300a

江苏省滨海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教练员进行理论学习。(摄/冯显争)

铸魂——让“生命线”焕发生命力

一个人需要“魂”来支撑,一个集体需要“魂”来凝聚,一支队伍需要“魂”来引领。

民兵,聚之为兵,散之为民。“形”可以散,但“魂”决不能丢。

习主席对军队政治工作极为重视,强调“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部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尤其是习主席亲自决策并领导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和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从重整行装再出发到政治建军开新篇,为焕发“生命线”的勃勃生机开出了“药方”,同时也为加强民兵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防动员系统准确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把“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到民兵建设实践之中,推动民兵政治工作真正落地落实。

如何让“生命线”焕发生命力?前几年,军委国防动员部在江苏省南京市专题召开的民兵建设形势分析和工作推进会上,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成为军地代表热议话题。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党管武装工作在一些地区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履行职责不主动不到位,有的不懂不会问题比较突出,有的落实制度流于形式……“党管武装,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重要制度成果,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武装力量建设的根本原则,必须不折不扣全面贯彻、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认识统一、态度坚决,明确抓民兵政治工作首要的是把党管武装工作落到实处。

谋篇布局,落子有声。国防动员系统各级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爱武尚武蔚成风气、管武兴武渐成自觉。福建、浙江、江西等地自觉传承弘扬优良传统,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定期评选表彰“党管武装好书记”;黑龙江、广西、四川等地常态组织第一书记任前谈话和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引导大家不挂第一书记虚名、不失第一书记责任、不愧第一书记荣誉;山东、上海、山西、宁夏等地积极抓好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党管武装工作培训,让“管武人”首先成为抓武装工作的“明白人”;河南、辽宁、湖北等地注重强化“武常委”作用发挥,研究形成省军区系统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地方党委常委会工作规范,把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江苏、吉林、安徽、陕西等地推开专武干部资格认证工作,实施专武干部履职能力军地联合量化考核,有力夯实了抓武兴武人才基础。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锦绣南国到白山黑水,党管武装工作持续升温、热潮奔涌。一支支民兵队伍积极参加各类重大演训活动,民兵战法训法不断创新、需求对接精准耦合、能力培塑持续加强、群众性大练兵竞相展开,部队练打仗、民兵练援战的火热场景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彰显着党管武装的制度优势。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队伍强。“抓好民兵建设特别是民兵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民兵建在哪,党组织就跟进到哪。”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针对民兵编组形式调整和使命任务拓展,积极在基干民兵队伍中预建党的组织,推进“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在民兵组织中落地生根。

神州大地,军地竞相发力。广东、湖南、重庆等地积极适应新质民兵力量建设特点,探索非公企业民兵分队党建方法路子;天津、海南、青海等地出台文件规范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明确领导关系、形成运行机制;甘肃、贵州、内蒙古等地细化完善支部会议、党课教育等制度,解决民兵“组织生活不经常”问题;河北把民兵预建党组织和预编单位基层党组织捆在一起建、绑在一起抓,广泛开展“帮建支部、帮带书记、帮抓骨干”活动……

在胶东,某民兵搜救连打造“碧海红帆”党建模式,通过开展“支部举红旗、船头挂红牌、民兵党员争红星”等活动,确保船行千里不迷航、兵行千里有组织。在彩云之南,一个个民兵连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忠诚守护边境安宁、主动担负应急使命,使党的旗帜始终在任务一线高高飘扬。

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工程、固本工程。近年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始终坚持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统领民兵政治教育,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新时代民兵政治工作研讨会探索加强和改进民兵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子,部署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做新时代好民兵”专题教育,广泛组织“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上下联动举行民兵政治教员授课比武,抽调力量编写民兵教育教材,分层培树民兵先进典型并作事迹报告,着力培养新时代“四有”民兵。

江西省军区组织民兵干部到井冈山、瑞金等地现地教学,展开“寻根·铸魂·强军”之旅,持续强固信仰信念;陕西省军区将教育课堂设在红色革命旧址、新兴工业园区,组织民兵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汲取奋进力量;辽宁省军区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民兵跟进教育、属地教育、动态教育,增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

心中有魂,脚下生根。扎实有效的政治工作使民兵焕发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不仅出色担负起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任务,同时还涌现出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和“人民楷模”王继才、“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立起了新时代民兵的好样子。

e2838d1d27a1fd980dbf44ee877b6d6

江苏省建湖县人武部组织对各民兵分队装备数质量情况进行普查。(摄影/符玲宁)

HGF_1382

四川省绵阳市组织民兵集中点验。(摄/刘薇薇)

980

安徽省萧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单兵战术训练。 (摄/段艳梅)

转型——让“匹配度”瞄向战斗力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争形态也随之发生深刻演变,经济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建设水平必须与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适应。”军委国防动员部领导在一次民兵建设形势分析会上,对民兵发展现状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要靠改革。”特别是随着《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十三五”规划》落地落实,民兵力量体系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可靠管用”的总要求强力推进:压减普通民兵规模,增强建设效益;减少基干民兵数量,提高建设质量。

2021年《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出台,民兵制度改革进入深化期。规划由“后备力量建设”调整为“民兵建设”,建设主体更加聚焦,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增肌”,是新时代民兵的“必选项”。在保持现有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编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战斗力为牵引增强供需匹配度,加快构建基础队伍强大、基干力量精实、应战应急一体的现代民兵力量体系。

力量结构更加向“战”聚焦——

军委国防动员部民兵建设形势分析和工作推进会上,民兵职能由“应急应战”调整为“应战应急”,词序变化折射的是使命任务的调整、是为战向战的聚焦;“十四五”规划将民兵力量结构进行优化,力量比重作出调整,由侧重平时应急功能向强化战时应战功能转型……

在辽宁省大连军分区,机关人员翻出历年来备存的《民兵花名册》说:“花名册越来越‘瘦’了。”民兵调整改革以来,该军分区将编兵重心向战斗力聚焦,传统机械化条件下作战分队在减少、人数在压减,同时针对未来可能担负的使命任务大幅增加各类专业保障分队。

登录广东省湛江军分区民兵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看到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在册人数减少了。据机关人员介绍,民兵人数大幅减少,队伍却增加了数十支,民兵的编制编成加速向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建设布局主动向“需”对接——

“打什么仗就编什么兵,遂行什么任务就建什么队伍。”重庆市渝北区人武部领导说,以往民兵编组“自弹自唱”的现象比较多,难免出现“部队用的没有、手上有的没用”的尴尬局面。

减是需要,增是需求。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坚持战建备一体推进,编组未来战争所需、作战保障对象所缺的民兵队伍,编组与需求匹配度普遍提高。

重庆警备区以需求为牵引,与任务部队进行联合编兵,建立编兵协调对接、情况通报等制度;上海市军地出台国有企业民兵建设措施办法,从统一思想认识、健全基本制度等方面规范国有企业民兵建设;河南省濮阳军分区根据保障重点的变化,将民兵物资保障分队人员规模压缩,新建多支新质力量分队。

队伍编建积极向“新”拓展——

荧屏腾“硝烟”,“云”上有较量。伴随急促的键盘敲击声,电脑上的“对战”异常胶着。某云计算中心的技术骨干正在进行一场新质民兵分队夺旗对抗赛。这是国防动员系统提升新质战斗力、加快民兵力量体系重构重塑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紧贴使命任务特点,邀请军内外专家学者解读、普及新质力量专业知识,集智划出“去哪编、怎么编”的重点;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出台文件、研提对策,破解编组潜力挖掘不深、落实缺抓手的难题;将编兵企业民兵参训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树起企业编建新质民兵的“硬杠杠”。多措并举之下,一支支部队急需、打仗急用的民兵新质分队陆续入列,民兵新质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障碍在重塑中跨越,力量在转型中积蓄。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缩减民兵组织规模,减掉“脂肪”,去掉“虚胖”,“筋骨”更强健了;提高民兵专业对口率,增加退役军人、党员和高素质人才占比,结构得到优化,“身体”更硬实了;匹配各方向任务需求进行系统编兵,布局上突出大中城市、各类企业、开发区和新兴领域等,“体型”更标准了。犹如碳原子重新排列组合可以让石墨变成金刚石,今天的中国民兵也在聚合与裂变中重塑再造、振翅高飞。

DSC_1120

安徽省砀山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技战术训练。(摄/李金春)

c9dd87eed2fe038587e9287d882bb9e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人武部组织民兵骨干进行战术训练。(摄影/文烁棋)

卫生救护训练

四川省理县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在野外驻训时开展卫生救护课目训练。(摄/黎   帅)

强能——让“硝烟味”弥漫演训场

春雷惊,演训场上烟尘起——

平型关外,山西省大同军分区组织民兵教练员跨域机动、立体攻防;关中盆地,陕西省西安警备区组织民兵无人机分队凌空前出、“红蓝”对抗;洞庭湖区,湖南省岳阳市民兵舟桥分队劈波斩浪、摔打锤炼……无论是大漠戈壁还是碧海蓝天,练兵场上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训练景象和恢宏壮丽的备战画卷。

“贴近实战的设置,多能合一的比拼,想拿好成绩绝非易事。”参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众性练兵比武的宾县民兵陈丽丽感慨道:“与以前大不一样了,进赛场如同上战场。”

战场有纵深前沿,备战不分前线后方。比武之变,是国防动员系统掀起民兵练兵备战热潮的一个缩影,更是国防动员系统加快构建新型国防后备力量军事训练体系的“冰山一角”。

“加快军事训练转型升级既是强军之要,也是军事训练发展所需。”军委国防动员部机关人员介绍,近年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坚持战训一致、以战领训、以训促战,组织民兵战法创新、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部署民兵军事训练教学法示范月活动,全要素多领域组织国防动员研练,积极推动组训模式优化创新、联训联演形成常态、新质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了民兵备战打仗能力。

方略既定,实践铺展。回望“十四五”期间民兵训练脚步,记者不由感叹:在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的领导指导下,民兵演训活动的坐标之广、场次之多、要素之新!同时更感叹:创新训练模式、提升保障质效、强化训练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每个战位!

——创新方式方法,呈现训练“新常态”。近年来,各级以基地化训练为主要途径,以成建制训练为重要形式,推动民兵训练由侧重单兵素质向提升分队整体遂行任务能力转变。山东省军区抓实基地轮训,深化“对抗式、竞赛式、分类式”训练,有效提高民兵训练质效;广西钦州军分区将民兵支援保障分队与部队“捆”在一起训、“融”在一起练,强化民兵分队协同作战意识;陕西省咸阳军分区依托地方院校教学资源开展教案编修、外出送学,使新质民兵力量快速奔向“战位”……走进民兵演训一线,记者欣喜地看到:民兵训练对抗性更强、训练要素更齐全、战场环境更逼真,铺陈出一幅联训谋战、强训胜战的兴武画卷。

——提升保障质效,打造训练“新业态”。近年来,各级着眼满足基本需求,加强军地资源统筹,有效提升了民兵训练保障效益。湖北省统筹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经费保障能力,采用单建、合建等方式,形成以市级基地为主体、县级基地为补充的“1+N”整体布局;江苏省镇江军分区自觉学研和传承“郭兴福教学法”,采取教案编写交流、教学评比示范等方式,培育出一大批新型“郭兴福”式民兵教练员;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建立民兵教练员军地共育共用机制,组织民兵教练员带队参与抢险救灾、实战化演练等活动,及时把实战经验转化为组训能力……盘点民兵训练保障,记者惊喜地发现: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教练员队伍迭代更新,呈现出军地资源科学统筹、共建共育的可喜局面。

——强化全程管理,催生训练“新生态”。近年来,各级以增强效能为核心创新管理方式,细化完善民兵训练管理机制,打造了民兵训练“闭合回路”,营造了抓训谋战良好“生态环境”。浙江省军区建立清单式训练大纲,细化训练形势分析、计划制订、总结讲评等各环节的职责,有效提升战训耦合度;辽宁省盘锦军分区联合市委组织部建立联建、联管、联考、联奖“四联”机制,有效解决了训练考评虚化、奖罚不明等问题;广东省汕头军分区把监察重点对准民兵训练场,做到逢训必监、逢考必查、逢错必纠,用“铁规矩”督促训风演风考风转变……回望民兵训练管理,记者深切地感到:民兵训练精准计划、精准组织、精准考评,打造出训练管理贯通全局、链接各域的生动实践。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随着民兵军事训练转型的深入推进,练兵场上“硝烟味”越来越浓,实装实演、实地实案渐成常态,一支支民兵队伍正向着强军兴武的目标阔步迈进。

a860dec616db7314f489f782fcddd51

浙江省衢州市为民兵制发民兵荣誉卡。(摄/黄逸群)

401c234ee27c4bda65fc90269960056

云南省安宁市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开展野外驻训。(摄/赵永斌)

重建红色娘子军民兵连赓续红色血脉(李美露)

海南省琼海市举行“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点验暨授旗仪式。(摄影/李美露)

聚力——让“尊崇度”变作硬服务

一部中国民兵史,就是一部人民战争史。

在北方,他们头扎白毛巾、身着对襟褂子,出没于青纱帐;在南方,他们头戴斗笠、肩披蓑衣,穿梭在河湖间……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民兵的家门就是营门,脚下的土地就是战位,虽无统一的服装,却有必胜的信念,加入民兵队伍既光荣又自豪。

新时代的民兵,又是啥模样?

身着21式作训服、佩戴“中国民兵”标识……山东省齐河县孟祥斌烈士纪念馆前,数十名民兵庄严宣誓,正式加入齐河县民兵“孟祥斌英雄连”。民兵李世俊是一名退役军人,戎装在身的他难掩激动:“宣誓的那一刻,荣誉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其实,让李世俊感慨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外在服装上的变化,更有“摸得着”的优待政策,在齐河县他凭基干民兵证还可享受优先乘车、免费游览景区、优先挂号诊疗等多项优待优惠。

为基干民兵配发21式作训服、完善民兵权益保障措施、探索民兵荣誉体系建设……近年来,军委国防动员部持续加强民兵权益法规建设力度,指导各省军区(警备区)结合实际制订出台民兵权益保障政策,着力构建科学化项目体系、走开精准化施奖路子、完善一体化待遇政策,让民兵真正找到了“兵”的感觉、享受到了“兵”的待遇。

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抬望眼,国防动员系统各级着眼推动民兵建设转型升级,大力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民兵职能使命相匹配的荣誉体系,使一张张蓝图变为现实。湖南省将每年6月17日定为“民兵活动日”,通过举办各种民兵宣传、纪念和庆祝活动等方式,立起“当民兵光荣”的鲜明导向;云南、河北等地出台基干民兵优待优惠政策,规范民兵伤残抚恤、履职补助和保险制度;甘肃、辽宁等地细化民兵参加训练、执行任务期间的优待和抚恤办法,健全企事业单位编建民兵组织的激励措施……随着民兵荣誉体系的规范和完善,民兵的身份认同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民兵建设综合保障效能是影响和制约民兵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军地发力、共抓落实。”军委国防动员部机关人员介绍,近年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在健全完善民兵权益维护法规的同时,优化经费投向投量,进一步规范保障范围,建立综合保障标准体系,确保财力投向向战斗力聚焦。

内蒙古军区积极推进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划分各级权责关系,规范开支范围、执行标准和管理规定;湖北省荆州市军地联合考评民兵事业经费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估情况,做好预算调整、问题查纠;海南省澄迈县出台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兵补助发放机制,对非公企业民兵补助的发放标准等进行规范,有效提升了民兵训练积极性。“参加民兵训练,既尽义务又得实惠。”采访中,众多民兵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系统各级不断强化民兵装备保障力度,根据任务需求精准配备民兵急需装备,预征军民通用装备,购置应急专用装备,实现人装结合、功能匹配。据悉,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通过采取自购、预征预储等方式,各级将一大批高新装备编入民兵队伍,实现了民兵装备迭代升级。

2025年1月5日,黄冈军分区组织察打一体车和无人机协同演练演训。图为应急救援无人机升空。周搏摄

湖北省黄冈军分区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开展无人机侦察训练。(摄影/周   搏)

用兵——让“新赛道”成为新舞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是检验战斗力水平的根本标尺。

救灾现场,迷彩绿成为最温暖的颜色;任务一线,民兵的旗帜在风雨中飘扬……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充分发挥民兵组织健全、结构优化、专业精干的优势,以遂行多样化任务为牵引,有效提升民兵对支援联合作战、参与应急管理、加强基层治理的适配度和贡献率。

“我部一辆坦克突然抛锚,请你分队技术骨干迅速前出支援……”训练场上,正在执行训练任务的坦克突发故障,陆军某部官兵立即将情况反馈给伴随保障的内蒙古包头市某民兵分队。经民兵与任务部队官兵拆卸、检测、排障,坦克很快就重新投入战斗。

“这份默契,缘于大家对装备构造了如指掌。”全程跟训的包头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围绕民兵支援保障作战任务需求,突出新型装备、新技术的配套训练,增强攻坚破敌的合力。

变化,不仅仅在草原钢城。重庆警备区联合市委、市政府制订专项方案,有计划组织民兵参与支援相关方向军事斗争国防动员演练;河南省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军地通用行业的民兵分队对接战场需求编精兵,被郑州某部作为战场保障“第二梯队”……

有这样一帧帧画面,记录着广大民兵履行使命任务的多彩身影——数以万计民兵活跃在各类军兵种演训场,数千余名高技术装备专业领域的民兵参与保障重大演训,民兵应战能力得到明显跃升。

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促进应战。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坚持建为战、建为用,将遂行应急任务作为提高民兵战斗技能、锤炼过硬作风的“练兵场”,在任务一线砥砺民兵的血性胆气和打赢能力。群众这样评价:家门口的“迷彩绿”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大家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地方党委、政府称赞:民兵队伍是过硬的拳头力量。

数十名民兵,携带灭火装备奔袭2200多公里跨省灭火……4年前,四川省木里县突发森林大火,山西省军区组织太原民兵远程灭火分队携带装备实施跨区支援灭火,开启了民兵跨区远程支援消防应急作战的先河。

“早一秒、快一步,群众的安全保障就多一分。”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四川省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数间房屋被掩埋、人员被困。灾害发生后,筠连县人武部紧急出动100余名民兵全力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成为第一支到达受灾地区、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的队伍。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信息员,一座蒙古包就是一个流动哨所。初春时节,在中蒙边境线附近的一处山坳,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民兵边放牧边巡边,筑牢北疆安全屏障……

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就是一次实战检验。近年来,一支支知识型、技术型专业民兵分队陆续组建。救灾现场,气象水文保障、智能机器人侦察等民兵新质力量频频亮相,救援能力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有这样一个个场景,见证着广大民兵遂行应急任务的动人瞬间——无论是戍边卫国还是应急处突,民兵队伍依令而行,勇挑重担;无论是防汛抗洪还是抢修抢建,无数民兵担当作为,向难攻坚。

民兵,有着双重身份、双重责任。近年来,不少省市探索连通“市场”与“战场”的育兵新路,动员民兵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建设等,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防效益有机统一。

根植脚下热土,永记为民初心。在赣水之滨,无数民兵主动担当作为,与老区人民一起向贫困开战,决战决胜“第二战场”;在阴山脚下,多支乌兰牧骑民兵宣讲队长期活跃在草场牧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边关嘎查;在湟水谷地,越来越多的民兵骨干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成长为“兵委员”、“兵支书”;广西百色军分区组织民兵宣讲队常年深入壮乡瑶寨传递党的“好声音”,该民兵宣讲队被中宣部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点点星火,荧荧成炬。民兵参建援建收获的不仅仅是奖励和表彰,更是推动民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广泛支持。如今,身着21式作训服的民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危险面前顶得住、冲得上、起作用,赢得人民群众普遍欢迎。

有这样一个个数据,标定着广大民兵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奋斗坐标——全国每年有数以万计民兵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百万名民兵参加退耕还林和环境保护,民兵参与创建的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街道)数万个,主动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十四五”时期民兵建设的转型发展,相比于中国民兵百余年建设发展的雄关漫道,虽是山水一程,但这一程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兴武之路上展现出如虹气势。展望未来,中国民兵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阔步前行、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