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教育资源能力清单,为部队开展骨干人才培训提供4大领域16个门类80多个专业的“订单式”选项;构建军队技术骨干培训保障新模式,设立省级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扶持地方院校和有关机构按照军队培训需求个性化定制人才培养“套餐”……蛇年春节过后,赣鄱大地上统筹运用优势资源助力军队人才培养工作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军之大事”。近年来,江西省深挖自身资源潜力和特色专业优势,按照“军队有所需、地方有所为”的工作思路,坚持关口前移贯通军地链路、搭建协作平台、建强政策支撑,创新走开“订单式”培养、“融合式”教学、“专长化”打造的为战育才新模式,使这片红土地上走出了一批批在部队受欢迎、有建树的好兵精兵。
江西省组织多所学校的定向培养军士进行刺杀操表演。
“订单式”培养,从“校门”到“营门”实现无缝对接
“低姿匍匐准备,开始……”寒冬时节,空军某新训基地,小麦肤色的新兵罗宁超在摸爬滚打中坚定向前。新训期间,他的射击、体能考核都取得优异成绩,成为训练标兵。
“能在同批入伍新兵训练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在校期间参加的‘军梦团’训练。”从江西省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入伍的罗宁超告诉记者,入校伊始,学院从有入伍意向的大学生中遴选组建“军梦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并根据每名学生的自身素质量身定制训练教育实施计划,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抓好军政训练,确保他们入伍后能够迅速适应部队环境。
走进赣鄱各高校记者发现,像组建“军梦团”这样针对部队需求提前进行基础性教育培养的创新举措并非个例。近年来,江西省为推进优势教育资源服务高素质兵员需求,主动加强与各军兵种的联系对接,先后在多地按部队需求建立兵员储备基地,探索形成了入学择优选拔、在校跟踪培养、毕业对口征召的部队人才定向培养模式。
“专业技能的考核,普通班60分以上就算达标,我们定向培养军士班需要80分以上。”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测量实训场上,2022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定向培养军士刘禹洋边进行导线测量边向记者介绍。该学院测绘工程系主任张潇珑说,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部队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就重点强化什么样的能力,定向培养军士便是依据部队所需进行的“订单式”育人模式。
目前,江西省共有4所高校承担定向培养军士任务。南昌工程学院作为其中的一所院校,2023年紧贴部队需求和新工科要求,对定向培养军士的培养方案又进行了一次调整,新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无人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实践操作占比进一步提高,目的就是为了学员入伍后能与岗位无缝衔接。
不仅是高校发力,江西省军地还注重超前选苗育苗,在高中、初中、小学等各学龄阶段选拔优秀苗子,针对部队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
“注意好角度,利用身体重力起摆。”新学期刚开学,记者就在江西省南昌二中的操场上看到,该校海航班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抗眩晕训练。经过几轮尝试后,学生们逐渐克服恐惧、掌握要领,慢慢展开适应训练。“抗眩晕训练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必须达标的训练课,能否在抗眩晕训练中坚持下来,是海航班学生从校门走向营门的‘入门课’。”该校海航部主任姚宜品介绍,2017年,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全国启动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他们就是首批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南昌二中培养海军飞行学员93人,考入其他军校学生12人。
赣州市章贡区组织征兵宣传小分队开展征兵宣传活动。
靖安县人武部利用驻地红色资源组织预定新兵开展役前教育。
江西飞行学院紧贴部队需求组织定向培养军士进行专业实训。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指导定向培养军士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融合式”教学,从“独有”到“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龚勇清是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的教师,自2019年开始,他每周都会到陆军步兵学院为学员们讲授大学物理课,受到学员们的广泛欢迎。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孙付平也经常来到东华理工大学作学术报告,师生们听后直呼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
如今,江西省地方高校教师到军队院校授课、部队领导和院校专家送课进高校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省军地院校之间互通资源、互补有无,在教学、实践育人、学科建设、科研学术以及国防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开展了深度合作,构建起常态长效的教学协作机制,促进了军地院校师资力量深度交流合作。
江西师范大学自2019年起便承担起了陆军步兵学院新教员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任务,目前累计培训新教员500余人。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助力军队人员技能提升,连续多年联动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江西飞行学院引进全日制国防教育专业硕士担任军事理论课教师,邀请空军退役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大大提高了相关专业组教施教的针对性有效性。
近年来,江西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军地结合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对接部队转型发展人才需求,协调地方院校整合教学资源,由装备维护、体育训练、卫勤保障等传统专业技能领域教学积极向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等战场急需紧缺的专业拓展,为部队输送多领域复合型人才。
去年5月,东华理工大学北斗学院正式揭牌。记者了解到,该校充分发挥自身在相关领域积淀的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在特色学科、平台建设、军地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与军队某院校建起“军地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协力推动军工人才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江西省已有多所高校与驻赣部队展开科研攻关、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有力推动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汇入强军兴军洪流。
去年11月,江西省28所学校的青少年学生代表齐聚陆军步兵学院,参加江西省首届“八一杯”兵棋推演大赛决赛,这是该省构建部队与学校一体组织、联合举办青少年国防教育共教共育的一项探索实践活动,此举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国防素养,还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南昌市西湖区民兵教练员走进学校宣讲国防知识。
江西飞行学院组织定向培养军士进行专业实操教学。
靖安县人武部组织“军营开放日暨开学第一课”活动。
江西飞行学院组织定向培养军士进行飞行专业技能训练。
“专长化”育才,从“定向”到“定岗”实现精准匹配
去年暑假,一则高校开设“导弹维修技术专业”的新闻冲上热搜。这个专业全国只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其中一所便是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工作人员介绍,导弹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业合格毕业后大部分会进入部队,其他学生则主要进入军工企业工作,就业路径明确且具有吸引力。
江西省职业教育资源丰富。近年来,该省军地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定向培养军士在校期间军政素质军地联合培养的意见》,围绕军队需求制定培养标准体系,规范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课程,让教学供给侧与部队需求侧紧密衔接,实现了专业匹配、人岗相适。数据显示,近年来他们为军队定向培养的军士中取得中级技能证书的人员比例达95%,其中有55%取得高级技能证书,为部队精准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兵员。
“定点操作、快速绕杆、精准飞行……”前不久,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无人机驾驶考核现场,来自火箭军某部的技术骨干马尉正在参加考核。“依托专业院校进行培训,让我的专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马尉一边熟练操作着无人机快速返航、一边对在场的记者高兴地说。
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丰富的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用于开展现役士兵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考核具有较强的优势。江西省军区机关人员介绍,以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去年有300多名现役官兵参加了该院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有70%以上的人员通过考核,专业涵盖民用无人机操控、航空电气安装调试、飞机操纵系统维护等,所培训的学员返回部队后已成为各专业领域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新训结束后,我如愿来到海军某部服役。”去年年底,刚刚下连不久的江西丰城籍新兵夏凯沣给丰城市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夏凯沣是丰城高级技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并已取得高级技工证书。他本来拥有不错的就业前景,但从小便有的从军梦想和江西省针对高级技工入伍出台的优惠政策让他不加犹豫地报名应征。
为充分发挥江西省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他们主动对接部队岗位需求,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将具有高级技工证书的专业人才送到军营、送到适合岗位,同时对高级技工入伍和退伍后提供优厚待遇保障,从而使越来越多部队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坚定了从军报国志向。据统计,截至目前,江西省已有480名高级技工携“技”从戎、建功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