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怨气多了、格局小了,就会陷入困境、迷失方向;心中有阳光,眼前才会有光明,脚下才会有力量,路才会越走越宽。
近日,军委国防动员部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对机关干部说:“你想抱怨,但忍住了就是本事。”笔者听后深受启发。的确,遇到烦心事,抱怨是本能,但收敛怨气去解决问题才是本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人感叹“压力大、不幸福”,有人抱怨“不公平、运气差”,有人诉苦“不如意、磨难多”。遭遇困境,有点怨气、发点牢骚,本属正常。但任其蔓延,让情绪总是先于认知,不经意间就会被这种悲观、焦虑、懊恼的负能量所裹挟。日子过得不如意便怪这怪那,却从没问过自己够不够努力;看到别人晋升,就吐槽自己怀才不遇,工作真来了又推三阻四;明明背后爱议论人,出口即是伤人,却埋怨大家孤立自己……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凡事爱从外界找原因,这既改变不了现状,也无益于个人成长。
毋庸置疑,世上没有从来都不抱怨的人,但若是将抱怨当作常态,就会始终困惑不满。当前,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打赢能力要求更高了、管理制度更严了、纪律约束更紧了,大家肩上责任变重了、工作节奏加快了,有的同志难以适应形势变化,感到生活舒适度下降了,这不顺心那不满意。尤其是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面对,而是叹息抱怨,从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错过了解决的时机,也丧失了重振旗鼓的斗志。有时抱怨多了,还会让身边的人感到不舒服,久而久之就会敬而远之。
怨天者无志,怨人者心穷。总怨天尤人,是对自己责任的逃避,更是一种不作为的提前放弃。人活于世,难免失意。失意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志。想干总会有办法,想躲总会有理由。一味抱怨、满腹牢骚,眼里看到的只会是机遇背后的问题;遇事不怨、受挫不责,眼里看到的则是问题背后的机遇。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心中充满阳光,眼前才会有光明,脚下才会有力量,困难才会低头和让路。
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浮沉、颠沛流离,但其乐观坚韧,失落之余不自怨自艾,悲伤之际不自暴自弃,从容之态度风雨、一词一句皆豁达,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千古名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一生为祖国“深潜”,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内的技术空白,他始终坚信“只要我坚守初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带领团队一路攻坚,突破重重壁垒,让茫茫海疆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实践告诉我们:习惯抱怨干不成事、一往无前必能成事,与其求全责备抱怨叹息、不如撸起袖子奋斗不息。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在,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有两年多时间,攻坚路上必须快马加鞭、奋勇向前。广大官兵尤其是年轻干部,生逢大有可为的时代,肩负光荣神圣的使命,一定要坚信环境越艰苦越能锻炼人、岗位越吃劲越能成就人,面对挫折磨难不能一声叹息、徒然悲伤,更不能视而不见、避而远之,而是要向压力宣战、同自己较劲,时刻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状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心态,积极投身强国强军伟大实践,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