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苗岭山麓歌声扬

—— 贵州省凯里军分区推动军地合力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纪实

文 | 王永介 陈 然

革命纪念地传唱红色歌曲、演习训练中唱响强军战歌、集合站队时组织拉歌比赛……一时间,激昂的歌声飘过贵州省凯里军分区组织的各个活动现场,国防动员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作用在军营内外得到充分彰显。这是该军分区聚力推动军地大抓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讲经典故事、传英模事迹”活动展现出的一组镜头。

“国防动员文化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凯里军分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聚合力量抓建、运用资源深化、融入实践推动,着力深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体现军民一体、支撑打赢制胜的国防动员文化,从而推动了军事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协调发展。

贵州省台江县人武部组织官兵、文职人员和民兵到辖区红色场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田茹瑛 摄

台江县人武部组织军官、文职人员和民兵骨干到红色场馆开展教育活动。(摄影/田茹瑛)

贵州省施秉县人武部组织文职人员、基干民兵进行双拥汇演。邰露露 摄

施秉县人武部组织文职人员和基干民兵进行文艺汇演。(摄影/邰露露)

创新形式,让国防动员文化氛围浓起来

营门上方庄严的军徽、营院内随处可见的强军标语、院墙处形式新颖的国防动员文化墙……步入凯里军分区营区,浓浓的“军味”、“战味”、“国动味”扑面而来。行走其中,不仅能感受到其“外表”浓厚的军旅气息,而且还能领略“内里”丰富的文化熏陶。

“让每面墙、每根灯杆、每块展板都会‘说话’,让干部职工、文职人员、民兵骨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该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近年来,他们坚持以“四个秩序”建设为抓手,协调军地按照“紧贴实际、注重创新、打造亮点”的总体思路,将忠诚文化、胜战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保密文化等融入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之中,时时处处强化“一朝国动人、一生国动魂”的情感归属。

工作实践中,他们及时制订本级国防动员文化建设规划,细化工作任务、目标要求等,及时研究解决新的矛盾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常态开展“国动文化在军营”系列活动,在组织歌咏比赛和歌曲征集、军旅诗词创作和朗诵、“强军杯”篮球赛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开展线上党史军史知识小竞赛、保密安全知识小竞猜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国防动员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加强平台阵地建设,精心打造“文化驿站”、“文职之家”等书香浓郁的强军书屋,实现以文化铸军魂、蓄底气、攒后劲……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国防动员文化更好滋养灵魂、激扬斗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该军分区在协调抓好本级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同时,联合地方党委政府推动辖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也是亮点频出:三穗县人武部营院内,习近平强军思想宣传标语分布营区各个角落,姓军为战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施秉县军地常态开展“一帮一、对对红”结对子教育帮扶活动,助力新国动人找准定位、融入战位;榕江县精心打造的双拥主题公园内,醒目的军民鱼水情雕塑吸引过往游人驻足……

“繁荣发展国防动员文化,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贴部队实际、紧跟广大国动人需求。”该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在强化强军文化氛围营造的同时,他们还联合地方有关单位打造国防动员文化长廊、建设“国防动员文化一条路”,形成了贯通军地、辐射全民的“文化矩阵”。

贵州省榕江县人武部组织官兵、民兵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李长华 摄

榕江县人武部组织党员干部和民兵骨干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摄影/李长华)

用活资源,让国防动员文化传承火起来

保护是最好的铭记、践行是最好的传承,发展国防动员文化同样需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军地双方既不能零敲碎打、也不能各自为战,只有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作为,才能产生最大效益。”该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足迹遍及凯里、榕江等10多个县(市),在黔山秀水间镌刻下无数红色烙印,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是开展国防动员文化的坚实依托和有力支撑。

系统性整合、抢救性挖掘、保护性开发……笔者从该军分区机关了解到,他们把打造国防动员文化品牌作为全州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自主抓建与军地协作相结合,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建设之中一体筹划、合力推进。加强区域性资源整合,及时将辖区红军长征沿线、红六军团征战沿线、解放黔东南沿线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精心打造多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推出兵要地志、军旅诗选等系列文化产品,建立军地共享共教宣传教育协作机制;遴选20人成立红色金牌讲师团,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安全形势等常态宣讲,聚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国防动员文化品牌。

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表现形式。近年来,该州军地出版发行《大山的儿女》、《黎明到达前》、《红军桥》等一大批文艺精品力作,拍摄制作《长征路上的歌声》、《红军过苗寨》等红色主题短剧,全方位、多角度讲好党史军史和英烈故事,激发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军热情。笔者在黎平会议纪念馆、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天柱红六军团塘龙山战斗遗址等红色旧址走访参观时发现,除了有实物、视频和文字等展陈形式外,还有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设置的战场情景和体验环节,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受到感染熏陶。去年9月,黎平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前往黎平会议纪念馆开展“学传统、践初心、担使命”活动,预定新兵吴治吉听完讲解后深受触动:“一定要传承好英模精神,尽快融入部队生活,做一名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涉及军地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军分区机关人员介绍,他们将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驻地红色场馆、烈士陵园等推开现地讲授、仪式教育和情景教学,引导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在感悟红色文化、接受教育熏陶中强固精神支柱,不断厚植爱党爱国、崇军尚武的思想根基。

嵌入实践,让国防动员文化运用实起来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前不久,凯里军分区利用民兵训练间隙组织的“唱响主旋律、奋进强军路”歌咏比赛在某训练基地拉开帷幕。比赛现场,当《强军战歌》、《当那一天来临》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瞬间激发了广大民兵精武强能、奋勇争先的豪气底气。参加合唱的民兵陈俊说:“军歌唱得越响亮,训练就越有劲头!”

无独有偶,在从江县人武部组织的民兵练兵比武间隙,文职人员吴家海将曾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并授枪的辖区优秀民兵代表梁松美的先进事迹改编成一段说唱,同样博得满堂彩。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近年来,该州军地将国防动员文化延伸到演训一线、渗透到应战应急任务一线,教育引导广大国动人积极在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

笔者翻阅《凯里军分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册》看到,该军分区将“精武强能、争当先锋”意识培养融入到课堂教育,把“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搬到演训场,让民兵闻着硝烟讲差距、紧跟任务谈体悟、瞄准打赢话使命;结合整组点验、遂行任务等时机常态化开展岗位小课堂、体会小交流、典型小评比等活动,让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效果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文化“软实力”,催生“硬功夫”。去年6月,镇远县突发特大洪涝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险情频出,人员被困、交通受阻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情面前,镇远县人武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与驻地应急、防汛等部门对接协调,组织民兵冲锋在前做好被困群众转运、受损道路抢修等工作。女民兵姚亿密连续7天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文职人员杨辉不顾个人安危解救被困群众等感人事迹出现在当地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为广大国动人立起了标杆。

“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为战而建,国防动员文化的根本属性是战斗文化、是服务战斗力建设的。”凯里军分区机关人员介绍,工作实践中,他们大力传承“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聚焦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抓建设,努力增强广大国动人服务备战、保障打赢的使命意识。前不久,在贵州省军区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中,凯里军分区主官带队,各人武部领导纷纷主动站排头、作表率,全体参赛人员士气高昂、奋勇争先,在赛场上一举斩获多项桂冠,国防动员文化成果在遂行任务一线得到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