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永远的额吉

文 | 贺志国

初夏,北疆草原生机勃勃。一场场雨水滋润着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的茫茫戈壁滩,一根根鲜嫩的沙葱悄然挺立、迎风而动,散发着特有的香气。

驱车至二连浩特市区,我们在一幢居民楼里见到了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头戴白色纱巾的老民兵达日玛。她和当地蒙古族妇女看起来并无二致,不过她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的孩子”。

“尝尝吧,把奶豆腐泡在奶茶里更好吃,小时候我的额吉(妈妈)就常常给我掰着吃,大块的总是放在我碗里,而她只是转身舔干净手上的残渣。”寒暄间,达日玛给我们缓缓讲起以前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地处南方的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下,3000多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由当地牧民悉心养育,牧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国家的孩子”,达日玛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很幸运的,不满一周岁的时候从上海来到了内蒙古,我的第一个额吉叫道力玛,收养我的时候她已经40多岁了,腿脚不是很好使。”达日玛回忆说,当时这里的粮食也非常短缺,但是为了保障我们这些孤儿的营养,牧民们纷纷卖掉自家的马和羊去买奶牛,有些老额吉甚至卖掉了自己陪嫁的首饰,她们说:“党把这些可怜的孩子托付给我们,尽全力培养好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我的第二个额吉叫都贵玛,是一位军嫂。因为父亲长年在外,家里的重任都落在了她身上,但她对我特别关爱。达日玛戴上眼镜,缓缓翻开一本相册,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是额吉带她去城里照相馆拍的平生第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达日玛三四岁左右、扎着两个小辫子,身上的衣服干净整洁,一双大大的眼睛清澈明亮。“上世纪60年代拍照片可是个高消费,那时候几分钱就能买一堆萝卜,我的额吉为了给我拍一张照片,找人借钱拉下了饥荒。”达日玛动情地说道。

五六岁的时候,达日玛无意间听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话,当她把疑惑告诉额吉的时候,一向性情温和的额吉非常生气,冲出家门硬是要去找人家理论。达日玛记得有一年额吉送她去上寄宿小学,由于路途远雇了辆马车用了一天时间才赶到学校,当时额吉怕她第一次出远门感到孤单,就陪着达日玛住了一晚。第二天,为了省下雇马车的钱,额吉徒步走了2天时间才回家……毕业典礼那天,达日玛走上台,面对现场所有师生含泪诵读了额吉深情的代笔信:“你是额吉的宝贝,更是‘国家的孩子’,将来要用所学的知识报答党的养育之恩!”

后来,达日玛成了一名光荣的女民兵,还参加了挖地道、建地堡、站岗、建围栏、挖水井等多项任务,为北疆安全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上世纪90年代初,达日玛担任呼格吉乐图雅嘎查(村)妇联主任,为当地的妇女工作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已年过六旬的达日玛又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护边员岗位,替她继续守护这片大草原。

“我永远忘不了我们草原的额吉,忘不了党给我们的恩情,是党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是党培育了我们这‘三千孤儿’,如果有来生,我还做党的女儿!”说到动情处达日玛已是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