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写在疾风骤雨中的出色答卷

—— 广西桂林警备区组织官兵和民兵参加防汛抗洪救灾闻思录

文 | 李继承 本刊特约通讯员 殷铁军

一场洪水,一次考验。一面旗帜,一股力量。

从6月中旬始,桂北大地出现持续强降雨,一场自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席卷广西桂林市全境,6月19日,兴安、叠彩、象山、雁山、七星、秀峰等县(区)相继出现较大汛情。疾风骤雨中,滚滚洪水席卷了农田房屋,淹没了桥梁道路,多地积水严重、设施损坏、群众被困……防汛救灾形势刻不容缓。

风雨同心,人民至上。危急关头,桂林警备区闻“汛”而动,积极组织官兵和民兵冲锋在前、逆流而上,战洪峰、闯“孤岛”、救伤员,出色完成了抗洪抢险阶段性任务。两天一夜的一线坚守,多个点位的联合作战,他们用赤胆忠心、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为驻地人民群众筑起安全屏障,也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示。

桂林市七星区人武部组织民兵转移受困群众。(摄影/阳京宏)

桂林市秀峰区人武部组织军官和文职人员及民兵参与辖区灾后垃圾清运工作。(摄影/郑德雄)

桂林市叠彩区人武部军官和文职人员涉水转移受灾群众。(摄影/朱立明)

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该怎么做?

——闻令而动、全力救援

“柘木镇告急!部分房屋、街道被洪水淹没,请求支援!”

“蚂蟥洲告急!漓江水位迅速上涨,道路桥梁被洪水淹没,人民群众急需转移!”

“溶江镇千家村告急!百余名群众被困,急需救援!”……

6月19日,桂林市辖区各县(区)相继告急。一时间,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突然变换了模样,江水倒灌、景区淹没、火车站“停摆”。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地方党委、政府汛情告急电话后,桂林警备区迅速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立即出动、加强指挥、靠前救援、确保安全、及时报告”的命令迅急下达,警备区和各团级单位及民兵分队上下联动打响了抗洪抢险攻坚战。

命令下达12分钟后,兴安县民兵应急分队第一批队员冒着暴雨,火速赶往溶江镇受灾村落。

命令下达20分钟后,叠彩区人武部组织由军官和文职人员及民兵组建的突击队勇闯“孤岛”全力救人……

雨情急、汛情猛,险情多、灾情重,抢险救援刻不容缓。为何警备区官兵和广大民兵能闻令而动,在第一时间投入抗洪一线?

“早一秒、快一步,群众的安全保障就多一分。”复盘总结此次抗洪救灾,警备区领导直言,如果没有超前预判分析、提前研究情况,没有平时的严格训练、物资储备,此次抗洪救灾中警备区官兵和所属各县(区)民兵不可能快速集结,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域。

下好防汛“先手棋”,才能打好抢险“主动仗”。着眼遂行应战应急任务需要,今年年初以来,该警备区确立“风险评估在先、预测预防靠前”思路,修订抢险救灾、应急处置等6类应急预案,健全军地应急响应机制,常态化做好遂行任务准备;结合潜力调查工作,联动地方国土、应急管理等部门精准掌握辖区大中型水库和主要河流河道清淤疏浚、滩区放淤能力,及时对各县(区)应急物资装备存储情况及主要供电线路、排水系统等重要设施进行科学论证和体系优化;结合辖区地形特点,充分挖掘地方产业资源、科技潜力,在组建一大批专业民兵“拳头力量”的同时,常态组织民兵进行“水中练救援、堤上练垒坝、岸上练运输”,着力强化备战打仗意识,夯实遂行任务能力“硬实力”。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安全重于泰山。桂林警备区党委在复盘此次抗洪抢险时一致感到:打赢应战应急“遭遇战”,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和预案,更离不开军地各级和广大官兵、民兵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战应急能力。

桂林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开展灾后营区清淤工作。(摄影/归宇萱)

桂林市七星区军地救援力量合力转移受困群众。(摄影/阳京宏)

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该怎么办?

——靠前指挥、科学救援

“快捷高效的救援指挥,既能提高作业效率、加速抢险进程,也能极大增强军民战胜灾害的信心。”笔者穿行桂北大地,不少军地领导都道出这样的共识。

汛情紧、救援急。抗洪一线,随着军地各类救援力量纷纷投入,力量难调度、指挥难统一等矛盾逐渐凸显。如何在面对复杂险情时以最快速度展开救援?桂林市军地在此次抗洪抢险中给出了答案。

灾情发生后,桂林警备区立即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建立信息定时通报机制,值班首长和值班员全时在岗值守,精准掌握地方需求和抢险进展情况,并及时将汛情信息下发至各人武部,通报驻桂林部队,确保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部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指挥关系顺畅,应急预案精细,灾害救援才能有条不紊!”回想起当时的救援情景,秀峰区人武部刘晖感触颇深。他告诉笔者,不是所有的抢险救灾都是兵力越多越好,特别是技术性专业性强的救灾行动,更要强调量情用兵、科学用兵。

6月19日晚,漓江水位继续上涨,秀峰区篦子园社区的200余名群众急需紧急转移。警备区针对秀峰区民兵了解地形、熟悉民情的优势,及时把他们救援任务重点调整为转移受困群众。任务临机的调整,既避免了救灾现场的拥堵,又确保了高效完成群众转移任务。

“自然灾害突发,军警民参战力量多元,指挥协同相对复杂,警备区需要担任军地统筹协调指挥的重要角色。如何统筹协调让指挥快捷高效?”警备区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必须着眼应战应急需要,加快构建军民一体、快捷高效的联合指挥机构,对作战指挥、国防动员、应急处突等军地职能部门的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

大音自成曲,但看指挥棒。在警备区党委的统一指挥下,民兵抢险救灾出动什么装备、什么器材多少件(套)都做到量化具体化,各种型号的舟艇、无人机等装备大显身手,专业精良的装备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

兴安县民兵侦察分队遥控无人机观测方位和道路情况,为各类救援力量快速进入溶江镇“导航”;雁山区民兵公路护路分队驾驶运输车、铲车等车辆设备,迅速抢修抢通道路3.5公里……抗洪一线,各级充分发挥民兵分队组织健全、结构优化、专业精干的优势,民兵专业分队成为抢险救援的“排头兵”、“急先锋”。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还不多见。”该警备区领导介绍,人员和装备的专业化推动民兵抢险救援能力大幅提升,民兵队伍已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在抗洪一线,警备区派出的数百名民兵协助转移受灾群众近1000人,运送物资上万件,用实际行动在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急用最近力量、首用专业力量、善用新质力量,统筹用兵、科学用兵、合理用兵……该警备区党委在回顾此次抗洪抢险时一致认为: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必须挖掘动员潜力,强化动员能力,厚植打赢实力,这样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人员零散情况复杂时该怎么干?

——党员在前、固强堡垒

人同自然的搏斗,是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实践再次证明,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任何灾难面前党员干部带头永远是最好的动员令。

6月19日清晨当洪涝预警拉响时,桂林第一干休所领导杨小应、桂林第三干休所领导吴绍前主动担责,带领工作人员迅速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党员石俊军、甘延晓、刘春华等人顾不上转移自己即将被淹的车辆,第一时间帮助干休所住户搬运物资,安抚大家的情绪。洪水退去后,杨小应、吴绍前又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清洁消杀工作,此刻的他们已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漓江上游的兴安到漓江中下游的雁山,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各民兵分队纷纷成立临时党支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及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实战优势,为战胜洪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6月19日22时许,该警备区作战值班室突然接到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要急速转移疫苗的救助电话。“我是党员,这个任务交给我来完成!”临近该医院的秀峰区人武部干事郑德雄主动请缨。得到批准后,郑德雄与民兵班长张开翊迅速判明路况,确定好转移路线,仅用时8分钟便顺利协助院方将疫苗转运到了桂林市疾控中心。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担当。抗洪救灾期间,在抗洪一线,这样的场景一再重现:带头跳下水的是党员骨干,挑最重担子的是党员骨干,最危险地方挺身而出的也是党员骨干。

洪水退去,群众归乡。6月21日,应桂林市委、市政府请求,桂林警备区继续派出8批近500名民兵赴兴安、象山、七星等5个受灾县(区)开展清淤清障和排涝工作,帮助人民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象山区人武部郑华河不顾连日奋战一线的疲倦,带领临时党支部的15名党员开展清理淤泥、搬运垃圾等工作;七星区人武部组织医疗救护分队民兵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针对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易出现的划伤、红疹、中暑等症状开展巡诊及健康防护科普宣教,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场大雨浸湿了这座城,一种精神温润了这座城。这次抗洪抢险再次证明:灾难危险面前,各级党组织永远是最坚强的战斗堡垒,每名党员永远是最可靠的攻坚力量。桂林警备区各级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军委国防动员部江西集训“下篇”文章,大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区分不同类型细化建设标准、明确工作重点、制订具体措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激发各类人员担当使命、矢志强军的活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