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为了那一张张笑脸”

—— 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二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为老干部服务纪事

文 | 孙立群 王烜烜 强浩峰

宽敞明亮的食堂、琳琅满目的物资代购点、方便存取现金的银行ATM机……近日,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二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生活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升级,全新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让老干部和老阿姨们满心欢喜。

该干休所始终把赢得老干部“笑脸”作为工作出发点,坚持内部挖潜强能、外部整合聚能、信息技术赋能,构建形成“居家养老、亲情关怀、医疗照护、义工帮扶、智能服务”立体式服务保障模式,老干部获得感、尊崇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为老干部家中安装智能助老设备。

邀请老干部参加《志愿军:雄兵出击》影迷见面活动。

“把服务做到老干部心坎上”

“要不是有你们,这矛盾真的是解不开……”近日,老干部遗属胡汝贤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该干休所门诊部,拉着护士何桂萍的手连声道谢。原来在前段时间,何桂萍在巡诊时发现胡阿姨愁眉不展、神情恍惚,后来通过交谈得知这是因为她家中发生了财产继承纠纷,让胡阿姨一度十分困扰。对此,该干休所迅速启动纠纷调解机制,指定专人全程跟进协调,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纠纷。此类家庭涉法问题,该干休所近年来已先后调解30余件。

“要把服务做到老干部心坎上。”在工作中,该干休所坚持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全方位精细化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他们把学习课堂设在老干部床前、把办公地点搬到老干部家中,主动送学上门、送服务到家,工作人员时常与老干部老阿姨拉家常、颂党恩。同时,他们还建立“一对一精准服务,一帮一包干服务,一跟一全程服务”的结对联系责任制,把“等服务”转化为“送服务”,确保了服务保障无死角、无盲区。

此外,该干休所细化明确了服务保障工作“首问负责制”,健全老干部服务台账做到事事有回应,制作“应急电话联系卡”方便老干部随身携带,每季度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常态坚持节假日和日常走访慰问制度,受到了老干部老阿姨的普遍欢迎。

“为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

“‘金点子’座谈会成效显著,非常好!我们应该坚持办下去……”不久前,年近百岁常年卧床的老干部邢忠浩利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参加老干部管委会时兴奋地说。

“让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近年来,该干休所积极探索推开“互联网+”服务模式,以智能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呼叫服务为保障重点,整合驻地养老服务、医疗卫生和家政服务等优质资源,线上、线下互联互动,让老干部老阿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类服务。

老干部任长盛因出行不方便,通过服务终端提出中医理疗需求,平台根据他的住址派单给附近的签约中医服务机构并约定上门理疗,耗时仅需5分钟。任长盛老人感慨地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了。”

笔者点开系统操作页面看到,该平台具备远程医疗、家政服务、餐饮订制、车辆调度、紧急救助、安全预警等功能,不仅能够实时跟踪老干部的日常出行、饮食健康等情况,也为干休所搞好服务保障和日常管理提供了有效管用的技术支撑,打破了老城区干休所场地、服务、条件的发展限制和壁垒,实现“没有围墙、服务到家”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模式迭代升级。

“让服务融入社会大舞台”

“下面,有请我们的老英雄入场,大家掌声欢迎。”去年国庆假期期间,在《志愿军:雄兵出击》南京影迷见面会上,曾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王顺秀、任长盛、梁清娜、陈竞芳4位老干部缓步进入电影放映厅,影迷们自发起立,现场顿时掌声雷动。这是该干休所依托社会资源满足老干部精神需求,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项具体举措。

“为了那一张张笑脸”,该干休所面对保障对象整体年龄偏大、医疗保健需求较高等现实情况,坚持“让服务融入社会大舞台”的理念,积极探索拓展社会化服务,用好医疗、养老和家政等社会资源,与专业组织、服务机构等签订协议购买服务,构建以干休所服务为主导、专业服务为支撑、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干休所服务保障水平。

针对老干部老阿姨最关注的医疗问题,他们打出系列“组合拳”:与地方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承办以养老助老服务为主题的活动和健康服务;与驻地多家三甲医院签署共建医疗服务协议,开设急诊“绿色通道”;与社区医院开展上门送医送药签约服务,让保障体系外的老阿姨们也能享受移动检查询诊等个性化服务;与南京市某著名中医馆签约,上门为老干部老阿姨提供中医诊疗、保健、艾灸、足疗等医疗健康服务,极大消除了老干部老阿姨的所忧所虑,使他们能够放心舒心地安度幸福晚年。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