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脚上不沾泥,就不像咱村的人”

—— 记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驻村第一书记、转业军人魏传华

文 | 徐福林 本刊特约记者 林 琳 刘明奎

5月的泉城济南,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在济阳区新市镇盛家村的肉兔养殖合作社,记者见到了济南市纪委监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转业军人魏传华。一身工作服、脚穿黄胶鞋的他指着刚挖好的地基说:“肉兔养殖基地马上开工了,作为第一书记就得带头干,要是脚上不沾泥,就不像咱村的人。”      

魏传华从军18年多次立功受奖,2012年转业到济南市纪委工作。去年6月,当得知单位要下派驻盛家村第一书记时,他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书:“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情况熟悉、对农民有感情!”

盛家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位置偏、资源少、经济基础薄弱。驻村后,魏传华用一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直到后来谁家有病人、谁家孩子多、谁家困难大等他都了如指掌。“从群众的衣食住行抓起,尽心尽力为大伙排忧解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在魏传华的积极协调下,通过社会捐助、单位扶持,很快为村里筹措到50余万元,用以资助困难学生、关爱留守老人,并修通一条1100米长的硬化路。在了解到村里很多70岁以上老人就餐困难后,魏传华又协调市工商联建筑产业发展促进会捐款办起了“老年幸福食堂”,让老人免费吃上了热乎饭……一件件实事好事暖了村民的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村子穷主要是发展思路不对头,只要找对路子就不愁致富。”分析盛家村的状况魏传华如数家珍。前些年,盛家村部分村民养殖肉兔但收益不高、带动力不强,没有形成规模。针对这一现状,魏传华邀请农牧业10名专家、退休干部组成“乡村振兴顾问团”,对肉兔养殖逐项测算投入成本、预测市场前景,确立“小兔子大引擎”的发展思路,整合全村21户养殖户推行品种、笼具、饲料、技术、防疫、销售“六统一”措施,村党支部跟踪指导、全程服务,形成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生产效益。

销售是肉兔养殖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了解到活兔销售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后,魏传华与村“两委”干部学习借鉴肉兔产业优秀企业通过深加工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的经验做法,商议决定采取代加工方式上马“兔肉熟食”项目,第一时间注册商标和公司并申请服务咨询电话和商品条形码,依托新媒体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打通电商宣传、品牌推广渠道。今年初,首批兔肉熟食上市,一个月时间销售额达14.8万元,今年预计收益达3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户均增收约2万元。

为持续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优势,魏传华与其他村干部先后前往北京、内蒙古等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多渠道宣传推介盛家村兔肉熟食产品。今年3月份,由盛家村党支部成立的兔业公司生产的烤兔、干煸兔肉丝等熟食产品荣获第三十四届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有效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盛家村不大,四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绿油油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全村有耕地1800亩,人均约3亩地,但依靠粮食生产很难致富,只有打破单一的种植模式,实行片区化、特色化发展,村子才有致富的新路径。”魏传华介绍,他们与周边6个村成立“跨村联建”联合党委,统一制定绿色种植、特色养殖两项产业规划,把各村的优势资源、农业人才整合起来使用,初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记者跟随魏传华来到村南头蔬菜园看到,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已经育完苗,自动控温智能大棚正在筹建中。“预计国庆节完成移栽,明年春节前后110亩的头茬韭菜就能上市,一亩地韭菜收入将超过万元。肉兔养殖和韭菜种植这两个项目可以就近实现近百人家门口就业。”盛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盛承虎满怀信心地说。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魏传华先后争取各级扶持资金765万元,为盛家村筹建种植养殖基地提供了资金支持。“村里没钱没人,魏书记自掏腰包11万元发展肉兔养殖产业、打通销售渠道,为俺村的发展真是操了心!”盛承虎说。

“在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上,只有带领大伙干出点名堂来,才不会给转业军人脸上抹黑。”今年2月19日,在济南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推进会上,魏传华代表全市两千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大会上分享了自己的驻村工作体会和做法。

说起魏传华,济阳区人武部领导感慨道:“魏书记是转业军人的优秀代表,有思路、有远见,更有切实的行动,他为盛家村的发展付出了很多,有这样的好干部带头创业,相信盛家村很快就会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魏传华(左一)在肉兔养殖场查看商品兔生长情况。(摄影/刘明奎)

魏传华(左一)到村民家中征求意见建议。(摄影/盛承虎)

魏传华(右二)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在种植基地查看韭菜长势。(摄影/盛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