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苍洱大地薪火传

—— 云南省大理州军地合力挖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纪实

文 | 雷鸣 王海波

夏至时节,云南大理草木葳蕤,风景如画。地处金沙江南岸的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漫山遍野的月月红、格桑花竞相开放,与掩映其间的赵镕将军故居、红军长征过宾川墙体彩绘交相辉映。慕名而来的游客踏寻着先烈足迹走在当年的长征路上,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既领略了沿途美景、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红色教育。

云南大理是一片红色土地,苍山洱海间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军地按照“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目标要求,坚持区域性整合、共享式开发、多维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探索走出了一条建、管、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以代代相传。

祥云县组织企事业单位人员重走长征路。(摄影/蒲国宏)

大理军分区组织所属人员到红色革命场馆重温入党誓词。(摄影/张   晨)

区域性整合,利用好红色资源

每一处革命旧址都印证着一段光辉岁月、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到过大理的人几乎都会发现,这里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每天都有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在此“打卡”。

据统计,目前大理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95处、独特红色文化品牌数十个,既有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姜营军事会议遗址等革命纪念地,也有周保中、张伯简、赵醒吾等革命先烈故居,还有《蝴蝶泉边》、《小河淌水》等经典文化名片和“五朵金花”唱响鱼水赞歌的双拥故事……

如何保护和发掘好这些红色资源,是时代留给大理的“必答题”。近年来,大理州军地各级注重系统性整合红色资源,先后出台《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大理州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五年行动方案》、《大理州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利用技术导则》等地方性法规,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走开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于一体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设路子。与此同时,该州各县(市)纷纷“放出大招”,统筹军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加大景区整合、资源整合、线路整合,对红色遗址进行全方位修缮和场景复原,让红色资源得到应有的发掘和保护,成为增强城市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发展自信的“助推器”。

祥云县是云南省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红色资源挖掘工程,邀请地方党史军史专家研商对策,军地组成联合专班展开史料整理,抢救抓好5项限期工作,重修重建了王复生、王德三2位烈士故居,精心打造“祥云红色传承”教学基地、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小广场、红色书屋四大教育阵地,让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接受红色教育。

据介绍,近年来宾川县军地采取边挖掘、边整理、边宣传的方式,先后对19处革命遗址进行编号立碑保护,相继建成红军长征纪念馆、红星图片纪念馆、红军广场、红色讲堂等设施,新庄“红军村”被命名为“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被大理州列为“大理州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剑川县军地积极开展红色历史档案完善、记录口述红色故事,并对全县33处革命旧址进行保护和勘察,25处旧址进行保护利用与升级改造,有2处革命旧址被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全县革命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我们打造的‘一位人物、一座古城、一个事件、一座丰碑’红色阵地群,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也取得了红色教育与旅游双效益。”采访中剑川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

一处革命旧址就是一本生动教材,一座红色场馆就是一个精神家园。从云南驿到南薰桥、从苍山脚下到洱海之滨,近年来,大理州军地先后投入近亿元用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串点连线、连片保护、整体展示的红色资源建管用新态势正在形成并初见成效。

宾川县组织中小学师生到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摄影/张鸿灵)

大理市人武部组织所属人员到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摄影/宋德鑫)

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村民自编自演红色情景剧《送别》场景。(摄影/蒲国宏)

共享式开发,发扬好红色传统

“红军长征过大理不足10天时间就有1300余名热血男儿踊跃参军,他们在黄土高坡、华北平原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建国后幸存者不到20人……”端午假期,赵镕将军故居内,穿着民族服装的赵镕将军女儿赵京娅深情地向游人讲述红军在大理“扩红”的故事。

几乎在同一时间,鹤庆县草海镇母屯村穿着红军装束的许多年轻人,正在以“红歌快闪”的形式高唱《送别》、《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等当地红歌,引来无数游客竞相参与。一位游客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激动地说:“来鹤庆3次,每次感触都不同。第一次惊诧于优美的风景,第二次感叹于各类红色教育的走心,第三次感受则是那一段直击心灵的厚重历史……”

“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能各自为战,只有体系推进共建共用共享,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该军分区领导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州军地抢救性挖掘整理了《碧血丹心》等数十个红色经典故事,编排了白族大本曲《白子将军周保中》、《颂党恩》等多部红色经典剧目,拍摄了《云岭之子·播火先驱》等专题教育片,制作了《省委书记王德三》等花灯戏,摄制了30集系列红色短视频《红色经典·大理故事》等,使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得以全民共享、伟大的革命精神得以永续传承。

“让红色资源成为‘精神坐标’,是大理军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理军地按照“深耕红色文化、增强教育功能、彰显特色优势”的思路,通过开发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拓展红色教育基地、组建民族特色宣讲队伍等形式,使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火种在苍洱大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该州先后将165处红色场所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推出集“研、学、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基地,鼓励游客在自主“打卡”中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据统计,仅2024年春节假期,大理州就接待游客593.47万人次。

与此同时,辖区各县市也纷纷走出红色资源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之路:大理市围绕“苍洱文旅红”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建成数个红色教育阵地和游览点,成为大中小学施教的“打卡地”和预定新兵役前教育“新课堂”;剑川县军地组建包括革命先驱后代、青年官兵代表、兼通少数民族方言的民兵骨干在内的红色文化宣讲队,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成为活跃在基层的一张红色名片。

多维化利用,传承好红色基因

“先烈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七一”前夕,大理市人武部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搬到宾川县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通过视频方式为该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党史专题授课,不仅在现场赢得阵阵掌声、场外也引来不少热议,而像这样的主题宣讲今年该市已组织了21场次。

一堂讲座缘何地方科级以上领导参加?承载的国防效益又有多大?采访中地方领导说,以前这样的课往往只在清明、烈士公祭日等几个固定时段组织,也常常是听听讲解、看看展览,而如今的课听起来“解渴”、品起来“有味”,也强化了各级积极支持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近年来,大理州坚持把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地方公职人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常态开展党管武装述职、安全形势授课、军营参观见学、国防知识测评等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地方党政机关干部爱党爱国、崇军尚武的思想根基。

面向全民、分类施教、系统推进……笔者翻开该州《关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现,他们坚持推动红色教育进机关入讲坛、进乡镇入村组、进企业入车间、进基地入场馆,积极构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广域覆盖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平台。仅去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期间就组织各类活动15场次、参加人数近10万人次。

“紧盯关注点和兴趣点,推动红色教育走心入脑。”大理军分区领导介绍,近年来该州连续5年举办“走进红色场馆、探寻革命遗址、对话荣誉老兵”红色寻根系列活动,先后在全州党政机关、学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读书演讲比赛12场次,有近20万人次参加,组织编印《大理红色革命故事集》等红色书籍20余册,在全社会凝聚起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理州军地在抓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等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着眼青年心理特点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组建共青团大理州委青年讲师团、大理州苍洱青年宣讲团、大理州国防教育讲师团、大理州苍洱“志愿者”宣讲团和大理州红领巾巡讲团等宣讲队伍40余支,常态深入辖区学校开展红色影视展播、演讲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奏响了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大合唱”。如今,大理州的革命传统教育如夏日繁花次第盛开,涵盖男女老幼、渗透角角落落,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传统文化、感悟初心使命、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