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守护时光

文 | 孙 钊/口述 尚晓珺/整理

临近春节的夜,天空忽然飘起了雪。送诊结束回到干休所已是晚上9点多,我下意识拍了拍身上的雪,正准备收拾急救箱时,一位老阿姨拄着拐杖笑盈盈地蹒跚而来,“娃儿,你从下午送诊出去到现在才回来,肚子饿了吧,我给你煮了饺子,赶紧趁热吃!”还没等我说话,她便笑了笑转身朝着夜色中走去……十几个饺子下肚后,阵阵暖流涌入身体、激荡心间。抬眼望去,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这将是我在干休所度过的第19个春节了。

回首往昔,我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干休所那年是23岁。起初,一想起每天面对的都是些高龄老人、做的也是些照料老人生活起居的工作,我的心底总是泛起不悦的涟漪。然而,这一切在一次巡诊后发生了改变。

清楚地记得那是夏日的一个午后,也是我第一次随老所长外出巡诊。不知道是天热还是紧张的缘故,我的衣衫很快被阵阵冒出的热汗浸透,胸前的巡诊箱带勒得心里直发慌。“咚咚咚……”我们敲开了一位老干部家的门,一位身材略胖、面容慈祥的白发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他让家人又是斟茶倒水,又是拿水果零食……亲切寒暄间,我环视四周竟心生疑惑:明明是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老人却穿着一件长袖褂,褂子看起来有些厚、袖口盖过了双手。而当老所长帮他脱下长褂查看病情时,眼前看到的一幕让我揪心不已:他露出了瘦骨嶙峋的左臂,下垂着似握非握的“鹰爪手”,胳膊的关节严重变形凸起,纤细的肌肉依附于骨上。在衣衫没有完全遮住的左胸口处,一道深凹的伤疤赫然醒目。

巡诊回来的路上,老所长看出了我心中的不解,他感慨地说,老人家是一位战斗英雄。解放战争时期,时任排长的他在带领战士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袭击。他冲锋在前英勇杀敌,不幸被子弹射中了左胸。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子弹伤到神经导致左臂肌肉逐渐萎缩。后来,生活起居只能靠右臂完成,可他却格外要强,从来不要人照顾,不管天气多热也总是穿着长袖衫。

一路行走,一路交谈,不知不觉暑气渐退、凉风拂面而来,让人感到舒适与惬意。夕阳把整个天空浸染成一片橙红色,行走中的我不知怎的愈发感觉身上所背负的巡诊箱从来没有这么沉重过……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看到、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门诊部里,有位老干部交流时只能写字条、打手势,后来得知他当年为了保护密码本,在敌机频繁的轰炸中丧失了听力。餐厅里,有位老阿姨偏爱吃那种只需简单上锅蒸制的土豆,时间长了、熟悉了才知道,那是她与战友们在当年艰苦作战中为数不多的应急口粮,土豆吃到嘴里的瞬间,仿佛让她与战友重逢。在一位老干部家中,一双塞着碎棉絮、系着杂色绳的旧鞋长年摆在显眼的位置,老人家曾噙着泪回忆说:当年行军途中,13岁的他因体弱消瘦时常掉队,脚底更是血泡套着血泡,被划破之后流血不止,是心疼他的战友们用能找到的所有“物资”,熬了大半宿为他一针一线赶制出了这双鞋,此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看着它、珍藏它……一次次聆听感悟,一次次精神洗礼,在周而复始平淡无闻的为老服务中,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现出老英雄们捍卫红色江山舍生忘死的身影,感慨着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升腾起愿倾尽一生为之守护的青春理想。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19年春华秋实、岁月留香。从择业到敬业,再到爱业忠业,我有幸成为老干部与老阿姨们口中的“贴心人”,收获了数不清的鲜花、掌声和赞誉,也圆了青年时代的淬火青春梦……而此刻,轻抚着相伴多年的巡诊箱,凝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只愿这守护的时光再长一些、再久一些。

孙钊向荣誉墙上的革命老前辈照片敬礼。(摄影/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