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红日映照太行山

—— 记者走进山西省长治市探寻“太行精神”实录

文 | 谷超杰 张学敏 本刊特约记者 苗 鹏

莽莽太行绵延千里,宛如一条巨龙纵卧中国北方。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之巅,古称“上党”。80多年前,这里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在此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就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铜墙铁壁,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孕育出光耀千古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2020年5月,习主席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

初夏时分,风暖昼长,万物并秀。记者迎着晨光慕名踏上长治这片热土,追寻红色记忆,瞻仰革命遗址,感悟伟大太行精神。

太行山脉。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外景。

忠魂不泯・丰碑永存

烟雨入太行,山水如墨染。雨过天晴,太行山麓沿途林木扶疏,枝蔓摇曳漫舞,美丽的长治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长治,是太行精神的主要孕育地。”长治军分区领导介绍,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这里驻扎,如今800余处革命旧址、战斗遗迹和纪念地遍布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占据了全省总数的近1/4。在长治可谓“举步皆是红色文化,处处展现革命精神”,这里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武乡县城西凤凰山麓。该馆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窑洞战景观、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军抗战纪念碑等组成,拥有各类藏品8000余件,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

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正面墙体上题写的“太行精神光耀千秋”8个气势恢宏的大字,序厅中央立着8根浮雕铜柱,寓意共产党、八路军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据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副馆长田悦慧介绍,展陈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用600余幅图片资料、1000多件珍贵文物、30余件木刻版画及数处景观、雕塑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八路军从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洛川会议、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百团大战、全面大反攻等历史节点一路走来,直到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历程。

行至第二展厅,一口打满补丁的行军锅前围了一圈参观者。“这口行军锅是国家一级文物,曾经跟着红军战士上过雪山、走过草地,煮过皮带、炒过青稞,一直用到抗日战争时期,坏了补,补了又坏,一共补了17个铁补丁,说它为革命‘鞠躬尽瘁’一点也不为过。”田悦慧动情地说,当年一位炊事班班长伤势严重,必须马上送往后方救治,但他紧紧抱着这口行军锅不肯放开,临走时握着老乡的手嘱咐:老乡,一定要保住这口锅,这是一口“走”过万里长征的锅……

在纪念馆后方的凤凰山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碑高19.37米,寓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碑后长达30米的弧形浮雕墙上刻着抗战时期血洒疆场的八路军将士英名录,周建屏、段士增、杨万林、宣侠父……默念着烈士英名录记者感慨万千:往日硝烟已散尽,青山依旧埋忠骨,人来不可高声语,恐扰英魂山上眠。那一刻,记者唯有虔诚地向长眠于历史深处的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从武乡县起程,汽车沿着山间公路盘桓回转,50多分钟后终于抵达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村。一阵山风吹过,旧址院子里的榆树哗哗作响,80多年前将士们种下的榆树,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的指令就从这个不起眼的院子里发出。在这里,记者看到一张特殊的黑白照片,照片中一身粗布军服的彭德怀同志背靠战壕,右脚蹬住壕沟前的土壁,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前方的敌军阵地。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10月30日,拍摄地距离关家垴战场不足500米。”讲解员胡启锐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当年八路军将日军500余人围困在关家垴高地,彭德怀同志来到一线亲自向决死队动员,最终全歼了敌人。

记者一路探访、一路瞻仰、一路聆听、一路感悟,震撼和触动时时萦绕在胸。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信仰如磐石,可破却不可夺其坚;信仰如丹岩,可磨而不可夺其赤”。

太行山不高,它最高峰的海拔只有3000多米,但这里的村庄、这里的道路、这里的河水,与那抹信仰的红色交织在一起,筑就了让人仰止的精神高地。

八路军抗战纪念碑。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外景。

长治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文职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进行现地教学。

信念不朽・精神永恒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首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谱曲的《在太行山上》,如今听来仿佛仍能感受到太行军民奋勇杀敌的壮阔景象。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作为当时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地的长治地区,见证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长乐村战斗、关家垴战斗、黄崖洞保卫战、沁源围困战……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八路军晋绥军区指战员牺牲1.3万余人,晋察冀军区指战员牺牲7.1万余人,晋冀鲁豫的太行区和太岳区将士牺牲1.3万余人,而当时只有136万人口的长治地区,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2万余名烈士为国捐躯,还有45万民工支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战场上,前面的战友倒下了,后面的同志又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广大上党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与八路军将士并肩作战,创造了伏击战、围困战、破袭战、地雷战、窑洞战、麻雀战等各种战法,还涌现出了“杀敌英雄”黄小旦、“窑战英雄”徐顺孩、“地雷大王”王来法等一大批民兵英雄,真正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抗战时期,八路军不仅以英勇善战著名,更以为民爱民言行被老百姓称道;八路军走到哪里,就把铁的纪律带到哪里,也把好事做到哪里。

1941年至1942年,日寇连续“大扫荡”加上自然灾害,太行根据地群众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八路军将士勒紧裤带把自己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群众,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把粮食送给最需要的老人和儿童。据不完全统计,太行抗日根据地军队共节约物资折合小米141.4余万斤,全部用于救济根据地人民。

黎城是个自古缺水的干石山区。1942年,八路军129师和边区政府只用4个多月时间,就在浊漳河两岸修建了两条水渠,可浇地4000余亩。通水那天,当地群众从四面八方奔向水渠,眼含热泪高呼“共产党万岁!”

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拳拳为民之心深深感染了太行人民,广大太行人民积极支持拥护共产党和八路军,并以各种形式投身到抗击日寇的伟大战斗中,老年人、青壮年、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如果说八路军是太行根据地的钢骨,当地人民群众就是浇铸钢骨的水泥,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鱼水相依、并肩作战,始终同呼吸、共命运。

在红色太行,至今还流传着“送儿打东洋”的英雄母亲李改花大义之举的故事。抗战烽火袭来,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先将自己的二儿子送出山外去寻找八路军,之后在一次日军“扫荡”中她的丈夫被日军用开水活活烫死,李改花又把三儿子送出山当上了八路军。数月后,三儿子在爆破敌人碉堡时英勇牺牲。噩耗传来,李改花将仇恨和悲痛深深埋在心底,没日没夜纺纱织布、缝制军鞋。1945年初,白发苍苍的李改花又把最后的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

时光不语,岁月有痕。在太行山的艰苦岁月里,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信念铸成了钢铁般的精神和意志,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也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培育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弥足珍贵,是激励党和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治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文职人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见学。

实景剧《在太行山上》展演片段。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全景。

星火不熄・基因永续

历史川流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当战火纷飞的年代远去,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的红色遗迹、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是历史赋予长治儿女的最好馈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则是长治儿女当之无愧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近年来,长治市在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开发上持续用力,抢救保护了一批革命历史文物、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展馆展览、策划推出了一批红色文化旅游研学线路,先后安排专项资金数千万元用于革命遗迹和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同时对境内23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文物进行整修,积极完善升级各类红色教育场馆展示功能。目前,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烽火太行·抗战脊梁”红色旅游线路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推荐旅游线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来此旅游观光、现地接受教育。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太行精神。长治市正在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革命城市,闻名全国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已持续举办12届,成为山西省的一张重要红色文化名片;成立太行干部学院,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太行精神研究中心、抗战历史学术交流平台,举办专题学研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学员近10万人;编印红色文化书刊读物20多种,创作一大批以弘扬太行精神为主题的戏剧、歌舞、故事等红色文艺作品,年均举办各级各类红色文化讲座、宣讲报告会1000余场次,参加干部群众达8万多人次。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革命精神生生不息。”长治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军分区也十分重视用好用活驻地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太行干部学院举办理论集训班,每年组织所属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地参观见学,追寻红色足迹、接受传统教育,用伟大的太行精神激励担当作为、凝聚奋进力量。

以文育人,因史共情。近年来,长治市军地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连续五届承办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赛,组织“红色旅游+国防教育”实践创新推进会,成立太行少年军校,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活动,创建省级以上国防教育示范基地16处。

长治市军地各级注重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做好双拥工作,驻地官兵和广大民兵积极担负森林灭火、抗洪救灾、破冰除雪等急难险重任务,主动参与综合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活动,踊跃投身“第二故乡”各项建设;地方党委政府倾力帮助驻军解决营区用地、战备交通、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等实际困难,推行现役军人子女择校入学,探索市、区、街道、社区、企业、商户“六位一体”拥军惠军模式,开展拥军优属系列走访慰问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氛围。

巍巍太行山,滔滔漳河水。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也激励着太行儿女在新时代坚守初心、奋勇前行。

(本文图片由张学敏、孟永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