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擦亮征兵工作“金字招牌”

—— 山东省临沭县63年征集高质量兵员纪实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林 琳 刘明奎

山东省临沭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好钢做刃、好男当兵”是刻在临沭骨子里的红色印记,崇军尚武、爱军报国成为广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飘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基因。自1961年建县以来,临沭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助力强军兴军,把为部队输送高质量兵员作为新时代“支前”工程,紧扣“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征集高质量兵员,实现连续63年无一例责任退兵,先后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其中2200余人次立功受奖,先后8次被军队和山东省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去年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临沭县人武部组织即将踏入军营的新兵齐唱红色歌曲。(摄影/仓竹青)

临沭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进行队列训练。(摄影/仓竹青)

临沭县人武部组织应征青年进行体格检查。(摄影/仓竹青)

临沭县人武部组织新兵到滨海革命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摄影/仓竹青)

有种精神始终在赓续——

厚植尚武从军的青春底色

革命战争年代,临沭县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从战争年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到新中国成立后“三代人七十余载守护功臣墓”,再到新时期“志愿者替烈士回家看爹娘”,沂蒙精神一直感召激励着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临沭儿女。

这里有一碗80年冒热气的“饺子”。在红色朱村,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年大年初一,村民都会扶老携幼把第一碗饺子敬献给为保卫朱村英勇牺牲的24名“钢八连”烈士。那碗“饺子”穿越80年的时空至今没有变凉,腾腾热气滋润着这片红色沃土、滋养着临沭的一个个热血青年。

“钢八连”用热血和生命保卫了临沭,临沭人民则用赤诚大爱回馈着革命烈士的牺牲奉献。在临沭战斗生活过的陈毅元帅曾经动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革命战争年代,仅有30万人的临沭县,就有2万多人参军、4000多名烈士。在临沭,处处有英烈、村村有红嫂、家家有故事。参军报国成为临沭子弟的荣耀和骄傲,献身国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一种自觉。

新时代的临沭人民让这碗“饺子”保鲜、保温,打造了传承红色基因的3条靓丽风景线:红色教育基地遍布城乡,红色实践活动包纳全员,红色文化陶染成为常态。社区都有学习小园地,村里开通理论大喇叭,各类学校把思政课作为“开学第一课”、把国防教育课作为学期常设课,理论之光照亮从军之路、映红青年心田。“我县国防教育都从娃娃抓起,将国防教育编入课程计划,像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国防教育更是抓早抓细。”该县教体局领导如是说。

从临沭这片红色土地出发,一大批临沭子弟兵扎根军营、无私奉献,涌现出“战斗英雄”童培友、“最美奋斗者”满广志等一大批现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将沂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红色基因已经植入到一代又一代临沭人的血脉中,所以临沭儿女都以参军报国为光荣、为骄傲。”临沭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年上半年征兵工作中,临沭县24名新兵被分配到“钢八连”所在的部队,完成了一次隔断时空的红色交接。

临沭县举行2024年上半年预定新兵役前教育动员大会。(摄影/李高升)

临沭县领导为即将踏入军营的新兵佩戴光荣花。(摄影/李高升)

即将入伍的临沭籍新兵整装待发。(摄影/李高升)

有种担当始终在接续——

扛起精选好兵的使命责任

临沭县把征兵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传承,更视为一项政治大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沭征兵工作“金字招牌”屹立不倒,坚持党管武装是根本支撑。63年来,该县历经19任书记、22任县长和41位人武部部长、政委,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无论接力棒传到谁手里,大家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征兵的责任始终在挑着、定下的规矩始终在遵循、选优的标准始终在坚守。

“向部队输送高素质兵员是党管武装的主要工作之一,不是哪个人的权力,而是关系国家安危的政治任务,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沉甸甸责任。”临沭县委书记张雷说,临沭各级领导干部坚决扛起党管武装工作的政治责任,历届县委、县政府将征兵工作提到爱党、爱国、爱军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县里有个不成文的、但也是雷打不动的传统:全县征兵工作会议、役前教育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必参加;新兵欢送会等会议和活动,县长必主持。”临沭县人武部孙军涛说,征兵工作在临沭历来是“一把手”工程,全县建立了党委负总责、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县、镇、村“三级书记”征兵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把手”必须参加相关会议活动,涉及的相关部门具体工作均由部门“一把手”抓好落实,从制度层面推动组织领导上按最高规格办、责任落实上按最严标准卡。

63年来,临沭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无责任退兵”这份荣誉。临沭县委坚持严格落实军地双重领导、党委常委议军会等制度,每年组织2次党委会专题议军、3次现场办公、1次征兵工作大排名,把征兵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调度、纳入年度综合发展考评,形成了党委统揽、政府主抓、军地联动的生动局面。

临沭县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军民共庆“八一”活动。(摄影/李高升)

有种标准始终在持续——

实现供需对接的精准耦合

进入新时代,临沭县征兵工作坚持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精准对接部队需求,选兵突出一个“实”字、验兵突出一个“细”字、定兵突出一个“准”字,实现了兵员征集供需对接的精准耦合。

——精实发动强责任。主动与接兵干部沟通、到新训机构回访、赴驻军单位座谈,汇聚各方信息摸清底数;针对不同军兵种和地域的特点要求,研制“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对大学毕业生、高级技工等征集对象分类建档,坚持一季一研判、一人一对策,实现重点方向无盲区、重点群体不落人。在沂蒙红色文化影响下,全县红星公益协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等10多个拥军团体及300多名村干部、教师、企业负责人,先后加入红色传统宣讲员、征兵宣传员队伍。蛟龙镇中相村村支书相言栋说,全村有64户人家,先后有48户送子参军,送走的兵都是村民公认的好青年。

——精细筛选严把关。严把政考体检关,实行单项淘汰、双向把关、三方会审等制度,引入第三方复查复审,对在外时间较长的人员普遍组织外调。役前教育坚持县人武部领导驻点、基层专武干部带队、班长骨干住班跟训组训,在“零距离”接触中加强研判,对思想和身体存有隐性问题的坚决淘汰。同时,他们主动作为,及时堵住政策漏洞。当了解到部队将定期对官兵进行网络行为筛查后,他们在征兵阶段尚无要求的情况下仍利用大数据系统对征集对象进行网络行为摸查,提前一步将曾有网赌网贷、“翻墙上网”等不良行为的人选“筛”下来。老县长宋志友回忆起36年前烧“人情纸条”的情景激动地说:“一把纸条轻飘飘,在我心里千斤重,这可不是小事啊!”20年后,时任人武部部长姜吉华在县定兵会上再烧“人情纸条”,这把火折射了好传承、折射了敢担当、也折射了硬作风。

——精准匹配求对口。2015年,临沭县征兵办就研制了“精准征兵大数据辅助系统”,区分不同军兵种和地域的特点要求,对适龄青年分类建档。为保证动态数据始终准确有效,他们采取对口业务部门定期核查、镇街逐人挂钩常态联系、宣传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等方式,把征兵政策、部队需求和兵员底数一体统筹、同步更新,每年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精准推送征兵信息,把过去的“概略征集”变成了现在的“精准选拔”。他们还先后出台《关于引导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兵员征集意见》等11份文件,创新形成汇总需求、分类排序、对口分配、个别调剂的精准定兵“四步法”,采取体质评估、体能测试、军事职业能力适应性测试等方式,区分通用、特殊两大类,从思想、身体、技能等5个维度考察衡量,对应不同岗位数质量需求择优对口匹配,实现了人岗相适、供需一致。

有种风尚始终在延续——

催生踊跃参军的不竭动力

“沭河水长又长、夸夸咱当兵的好儿郎”、“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在临沭,这些口口相传的民谣反映了临沭人民对子弟兵的尊崇和向往。

“临沭的兵送出去都是‘好铁’,回来都是‘好钢’,是建设家乡的栋梁。”临沭县始终把安置好退役军人作为政治任务,实行干部转业职级待遇不降对等安排、士兵多岗意向选择岗位等政策,并定期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充实到基层工作。他们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能吃苦能战斗能团结的优势,实施“兵员人才工程”积极为退役返乡军人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一大批“兵支书”、“兵专家”、“兵骨干”在各自岗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群众的“主心骨”。

临沭县长侯素云介绍,军人退役返乡后,该县相关部门及时建立“优兵优岗”人才信息库;每年从全县事业单位招考名额中拿出15%比例定向招聘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设立失业下岗退役军人专项公益性岗位;先后制定《关于做好从农村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干部的意见》等6个文件,为退役军人妥善安置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临沭全县236个行政村(社区)中,有78个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由退役军人担任,260名退役军人进入“两委”班子,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兵支书”、“兵委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当先锋、担重任。

同时,临沭县注重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开办复退军人技能培训班,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全县建起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2个、就业培训基地1个,免费培训退役士兵7000余人次。据统计,全县退役军人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达200多人、成为各类企业负责人的达117人,有400多人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42人被评为拔尖人才和劳动模范,涌现出了一大批退役军人创业带头人。

春风一夜至,槐花十里香。临沭县在全国率先成立拥军工作促进会和网格志愿服务队,出台军人军属《基本优待目录实施办法》,建立现役官兵家庭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机制,军人子女100%就近择优入学入托,随军家属100%对口安置,设立专项资金解决特困军人军属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使党的温暖及时传递到每位优抚对象心坎上。如今,在临沭县“优先优待”能够第一时间落实,“权益保障”能够第一时间对接,“困难救助”能够第一时间跟进,军人得到尊崇、军属受到优待,“好男儿去当兵”的热情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