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梦想从这里启航”
——记者走进浙江省嘉兴市探寻“红船精神”实录

文 | 苏丰收 兰 珊 本刊特约记者 张沈欣

“梦想从这里启航,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诞生了我们伟大的党。革命从这里开始,信念从这里飞翔……”一曲《红船谣》唱响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之上,这是崇高信仰的呼应,这是跨越时空的回响。

历史的宏大画卷,常在不经意间开篇。1921年夏末,中共一大代表陆续从上海来到南湖,在一艘江南水乡寻常的单夹弄丝网船上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单夹弄丝网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习主席曾动情地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并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春末夏初,记者来到这个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寻根溯源,走访探寻伟大的“红船精神”。

68dcbe22b54999eb18d92f115260675e.png

南湖革命纪念馆外景。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全景。

循迹溯源,打卡红色地标

初夏的南湖,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宣教部主任袁晶的陪同下,记者首先来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

嘉兴南湖为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旧称陆渭池,又称马场湖、滮湖,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景区包括湖心岛、烟雨楼等多个景点,占地面积约5.86平方公里。2011年9月,南湖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5A级旅游景区。

记者一行乘船登上湖心岛,亭台楼阁和假山翠竹在清晨阳光穿透的水雾中苏醒,静谧中尽显江南园林的雅致韵味。红船停泊于烟雨楼下的堤岸旁,一缕清风和着水波轻拍船舷的韵律掠过我们,又飞向远方……

“这是一艘单夹弄丝网船,船身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通道。其中,中舱有方桌,桌上放着茶具,四周放置凳椅。船艄系有一条小拖梢船,为当时接人进城购物所用。”袁晶介绍说,由于种种原因,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们在南湖开会时所用的丝网船已绝迹,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时,根据当年负责会务工作的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单夹弄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这艘单夹弄丝网船作为中共一大会议纪念船,供群众瞻仰并作为革命传统教育之用。

“这哪里只是一艘普通游船呢? 这艘船呀,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新路,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多少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它还将载着你们这些孩子一路向前,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远处,一位年长的义务讲解员正和蔼地为前来瞻仰的少先队员们讲述着红船故事。

漫步至南湖南岸,一座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和嘉兴在党诞生中的重要地位的综合性博物馆进入我们视线。远远望去,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一代馆落成,面积仅有600多平方米。中共一大纪念船停泊于烟雨楼前的水面,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展出。1991年,主体建筑进行了扩建、展陈内容作了扩充的二代馆正式开放。2011年6月底,历时5年建成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

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1.92万余平方米,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所组成,整体造型呈“工”字形,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建筑四周的56根檐柱,寓意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袁晶介绍,纪念馆基本陈列由“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等4个部分、21个单元组成,在5600平方米的展馆中,运用1100多件文物资料、40余个多媒体音视频、600多张图片,以及若干场景、雕塑、图表、绘画作品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展示,从而增加了不同文物内涵的感染力,也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纪念馆中28米长的巨型原创雕塑向世人诉说着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28载苦难辉煌,高悬的490把军号仿佛仍在吹奏着高亢的冲锋号角……跟随工作人员导引,记者边走、边看、边听、边悟。在《红船启航》主题展览区,以党的初心使命和发展历程为主线脉络,全面阐释了一个大党与一条小船的关系,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图表、一段段视频,看后让人倍感振奋,心中的信仰也变得更加坚定。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纪念船外景。

嘉兴市组织预定新兵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嘉兴市新兵欢送仪式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门前广场举行。

回望来路,追忆红色历史

红船虽小,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南湖不大,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100多年前一个大党与一条小船的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五四运动后不久,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也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到1921年春,这样的组织在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在日本、法国的留学生和华侨中先后建立。

“要尽快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这是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一致想法。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及其兄李书城住宅内秘密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从7月23日至29日,除25日、26日两天休会外,会议一直进行得很顺利。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30日晚上,情况发生突变。刚宣布开会不久,一个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借故闯入会场,说是找人。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立刻警惕起来,断定此人是暗探,要求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头离开。果不其然,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房的警探便前来盘查搜捕,由于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只得怏怏离去。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损失,但此地的聚会显然已引起租界当局的注意,已不可能在原地继续开会。当晚,几位代表商量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行复会。

在新会址商讨不定之时,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转移到她的家乡嘉兴南湖去。南湖离上海比较近,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湖上人流量小,大家可以扮作游客租船以游湖为掩护在船上继续开会。这个方案相对安全,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于是,王会悟等人乘坐早班快车提前到达嘉兴筹备会议。他们在当地的鸳湖旅馆开了两个房间作为代表们的歇脚之处,并预订了开会的船只和午餐,又专程到烟雨楼察看地形,商定开会时将游船撑到湖心岛边的水面上,让船既不靠岸也不傍岛,这样开会既僻静又便于警戒。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特意在船上准备了麻将牌,一旦遇到巡逻船,代表们就以打麻将为掩护。王会悟则在船头望风放哨,如遇别的游船靠近,她就哼起嘉兴小调,以手指敲舱门打节拍来提醒代表们注意。

一切准备就绪后,代表们乘坐第二天同一班快车到达嘉兴,继续进行在上海未完成的议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由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也不健全,会议根据纲领的有关条文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临时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红船启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便如湖上风雨初晴,迎来曙光。红船的双桨,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坚定信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红船的航向是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想,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负使命,中华民族的巍巍巨轮一路劈波斩浪,驶过了百年沧桑。“红船精神”也将激励和鼓舞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嘉兴市中小学生瞻仰南湖红船时合影。

嘉兴市军地领导为新兵赠送红船模型。

嘉兴市军地举行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不忘初心,赓续红色基因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红船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也愈发成为昭示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标。

近年来,嘉兴市军地以“红船启航地”的政治站位和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担当,注重把各类红色资源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宝库、生动教材,陆续推出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学习教育品牌,开通“南湖·1921”红色教育主题列车,打造流动的红色课堂,精心推出《红船》、《大浪淘沙》、《泱泱秀水》等红色文艺精品,有力推动红色教育“火在基层”、“热在群众”。他们将当年中共一大代表在嘉兴所经路线上的主要建筑物加以修缮保护和恢复重建,将各个红色教育点串珠成链并辅以主题展陈,让红色资源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场场赓续精神血脉的党史宣讲,一次次涤荡心灵的红色之旅,一张张砥砺奋进的发展答卷……如今的南湖红船已成为热门红色旅游打卡地,南湖革命纪念馆更是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记者查阅相关数据了解到,仅今年春节期间,南湖革命纪念馆接待游客就达350余万人次,特别是重走这条“一大”路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其中“80后”占比41%、“90后”占比26%。

去年7月,嘉兴市举行规范发展红色教育工作启动仪式,发布21条具有嘉兴特色的红色教育现场研学精品线路,涵盖了嘉兴全市70个现场研学点,不仅丰富展现了嘉兴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同时还生动展示了新时代嘉兴城乡统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生在红船边,就要当好‘红船精神’的传人,传承好‘红船魂’。”红船民兵先锋连连长杜树鑫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们连成立于1983年,是一支在“红船精神”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民兵队伍。建连40余年来,该连民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传播党的声音,近3年先后接待各类游客数十万人次,他们参与红色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做法曾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其中,“传承红船精神,争当红船传人”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连队党支部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先进民兵党组织”。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多年来,嘉兴市军地常态化建立对接联络机制,全力解决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问题,仅去年军地领导就带队走访优抚对象5万余人次、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及家庭2.5万余人次。截至目前,该市已连续七次荣膺“浙江省双拥模范城”。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重走在这条中共“一大”路上,记者深切感受到,嘉兴这座江南小城里铭记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创立基业的光辉历史,珍藏着中国共产党经天纬地、创新思想的丰富理论宝藏。烟雨南湖、游人如织,红船之畔、党旗招展,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红船精神”感召着一代代志士仁人,红色血脉滋养了一代代坚韧不拔的共产党人。

(本文图片由盛建生、兰 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