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花开之江大地

—— 浙江省军地融合抓建新时代普通民兵队伍纪实

文 | 张沈欣 本刊特约记者 宋芳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战争的重要力量、基层政权的可靠支撑、生产建设的骨干队伍。普通民兵组织是民兵的基础力量,与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人民政权紧密结合普遍建立,无论是打赢未来人民战争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近年来,浙江省军地着眼形势任务发展,紧贴普通民兵担负的职能使命任务特点,围绕“建、管、用”想办法、破难题、定措施,积极推动新时代普通民兵转型重塑,一支支普通民兵队伍恰似怒放的花朵开遍之江大地。

台州市黄岩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进行防暴演练。(摄影/张雨兴)

温岭市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进行应急处突训练。(摄影/朱昱达)

整合资源“把人编好”

“抓好普通民兵建设不是为了凑几个人数、搞几间库房、挂几个牌子、做几个本子……”去年4月,浙江省军地联合召开普通民兵融合抓建研讨会议,浙江省军区领导的一番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深思。

多年来,不少地方重视抓建基干民兵队伍,而对普通民兵队伍怎么编、怎么建有时重视不够,特别是民兵调整改革以来,个别在抓建基干民兵队伍上用力大、效果好,但对普通民兵建设关注不够,少数单位甚至亮起了“红灯”。

去年底,台州军分区对所属9个县(市、区)20余个乡镇(街道)武装部调研发现:普通民兵编制架构没有规范统一、编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队伍作用发挥不太明显,普通民兵组织现状与基层网格化、精细化治理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编实建强普通民兵组织,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打通武装工作落地见效“最后一公里”?浙江省军地围绕普通民兵建设面临的组织虚化、作用弱化等突出问题,着重从队伍编组、党建工作、阵地建设、管理使用、配套保障等5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走开了普通民兵建设融合转型的新模式。

浙江地处富庶地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年轻人开始调转目光,从大都市“回流”到县城甚至村镇创业打拼,包括许多在外已有自己事业的“乡贤”。为此,浙江省军地各级将普通民兵编组的目光聚向“回流乡贤”,优先编组退役军人、党(团)员、村(社区)和企业管理员、企业管理骨干等,并将符合条件且工作性质相近的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包联干部、专业执法力量纳入属地编兵范围,推动普通民兵由户籍地、工作地编组向基层治理体系编组拓展。

“队伍编组是民兵建设的基础,科学编组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浙江省军区领导介绍,普通民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管、用、保等各个方面,直面工、农、商、兵等多元对象,任务平战转化、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军地各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融合推进,既实现“一兵多用”又做到“一兵多管”。

他们按照因地制宜、融合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与地方组织、宣传、应急管理、退役军人服务等部门联合抓建,推动村(社区)普通民兵连“一部一室一库”建设融入地方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应急物资储备库等村级综合场所建设一体化推进,同时积极构建民兵权益保障体系,落实普通民兵建设专项经费,真正实现普通民兵学习有阵地、议事有去处、活动有场所、应急有装备、经费有保障。

前不久,记者走进台州市黄岩区数个普通民兵连,所见所闻令人欣喜:村民兵连连部与村“两委”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场所共建共享,民兵活动室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场所共建共享,物资器材库与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微型消防站共建共享,每个村(社区)普通民兵连配备有应急物资并按照“抗洪抢险、森林灭火、通信预警、生活物资”等分类存放,建设规范、秩序井然。

“抓好普通民兵队伍建设,最根本的是解决编用脱节问题。”浙江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他们把普通民兵队伍纳入地方应急力量体系,联合组织抢险救灾、应急搜救、治安维稳等行动,在统一编兵用兵中巩固组织、锻炼队伍、展示形象;创新推出“一连四站”综合编组模式,融合退役军人服务站、应急管理消防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垃圾分类科普站等社会服务功能,为老百姓“一站式”办理诉求事项,“一条龙”提供综合服务,“一体化”遂行应战应急任务。

据悉,他们还以“‘五星级’村(社区)普通民兵连”评选活动为抓手推动规范化建设,依托“青年民兵之家”建立普通民兵5项活动制度,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阵地、素质培训基地、文体活动中心、联系群众平台的作用,联动构建横向配套、纵向到底的党建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星级民兵连”样板单位,有力推动普通民兵建设高质量发展。

温岭市人武部组织民兵骨干进行战备教育。(摄影/刘   策)

嘉兴军分区组织民兵进行单兵战术基础训练。(摄影/兰   珊)

温州市“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女民兵利用训练间隙开展助农活动。(摄影/张晨莹)

搭建平台“把人管好”

两年前的一次民兵整组点验,让某军分区的领导汗颜不已。那天,机关参谋人员对照编兵花名册,电话抽查所属某县一个普通民兵连,结果有近半数的民兵离开了辖区远走他乡创业或打工,甚至有的青年不知道自己的民兵身份、对民兵概念一无所知。

类似这种情况,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浙江省军区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普通民兵编建,只见其名、不见其人,作用发挥严重缺位,编这样的队伍岂不是自欺欺人?

“普通民兵基数大、分布广,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浙江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作为主管部门,最重要的是搭建拴心留人舞台,让普通民兵在家乡就能创业就业并有稳定收入。”他们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集智攻关、共商良策,紧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把生态富民、民兵助农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联手打好共同致富“组合拳”,最大限度让“沉睡”的乡村资源活跃起来,让民兵力量转化为城乡之间流动的“财富”。

将致富能手纳入普通民兵队伍,让其成为致富带头人,借水行舟推动普通民兵队伍积极投身火热的乡村振兴之中,坚持一边创业致富、一边建强民兵组织。如今,这一做法已成为浙江省军地抓建普通民兵队伍的重要经验。他们依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政策,不仅在省内开花,而且在省外结果。

“这是‘致富茶’首次开采,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去帮助他们!”前不久,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民兵连指导员盛阿伟与3名民兵一路星夜兼程,自驾2000多公里来到白茶苗捐赠点——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他们顾不上休息直奔茶山,现场指导当地茶农采摘春茶。

6年来,盛阿伟带领民兵和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积极带头组织20名民兵党员向经济落后地区捐赠白茶苗。截至目前,黄杜村已累计向3省5县捐赠茶苗2240万株,种植面积达6217亩,派出85批次400余人次技术人员深入受捐地指导,促进了2064户、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捐赠茶苗,只是走好带动致富的第一步。”盛阿伟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把乡村的建设、经营和治理等经验带出去,助力更多落后乡村走上致富路,同时培养当地更多的民兵致富带头人。

浙江省军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为了让更多的普通民兵留在当地,想方设法助力民兵共同致富,积极发动民兵投身推进“两个先行”和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实践,着力当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讲解员”、遂行急难险重任务的“急先锋”、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军区对口帮扶台州市仙居县十都英村,大力推行“一兵一户、一班一组、一连一村”帮建举措,一个个“迷彩绿”勇挑重担、不懈奋斗,在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困难帮扶、民生实事、国防教育等5个领域参与帮扶项目14个,军地合力共计投入资金1628万余元,惠及当地群众2万余人。

“既要注重物质上的获得感,也要关注精神上的幸福感。”这是浙江省军地融合抓建普通民兵队伍的一个特色做法。近日,德清县新市镇民兵宣讲员胡琦斌分享自己参加全国数字乡村讲解员培训期间的所思所见,特别提到有“两富”、“两美”之称的五四村,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耀眼明珠”,赢得现场群众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

每当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德清县“有德小子”民兵宣讲小分队便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宣讲。这支由退役军人、“车间政委”、劳模工匠和文艺骨干等组建而成的特色宣讲队,每年都要进企业、进礼堂、进车间、进学校、进网络,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富脑袋”主题宣讲,让“乡音”传递“党音”、“党音”深入“民心”,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浙江省军地紧紧扭住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聚焦用力,推动2万余名退役军人和党员民兵骨干担任“兵支书”、“兵委员”充实一线工作力量,激励广大民兵争当共同富裕“先行者”,带头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发展特色产业,用行动擦亮了普通民兵队伍的“亮丽名片”。

台州市黄岩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进行无人机侦察寻物课目训练。(摄影/张雨兴)

台州市黄岩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进行应急防汛行动训练。(摄影/张雨兴)

嘉兴军分区组织民兵分队进行单兵战术训练。(摄影/兰   珊)

多域参与“把人用好”

“‘乡贤’回流,给编实普通民兵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乡村振兴,给抓建普通民兵队伍带来了生机活力。”浙江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普通民兵具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加之大多数是当地“回流乡贤”和致富带头人,影响力、号召力、动员力都强于普通群众,民兵作用的发挥更加凸显。

编实一个个普通民兵组织,犹如拉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浙江省军地注重将普通民兵队伍融入地方基层治理体系,使广大民兵成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积极因素和重要保证。

“大伯,最近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这两天又降温了,记得添衣保暖,别感冒哦!”这天一大早,女民兵戴杨芬就来到伤残退役军人李论祝家,开展特殊困难家庭的走访慰问活动。

戴杨芬是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蒋东岙村的一名专职网格员,去年初被吸收到普通民兵队伍,负责开展法规政策宣讲工作,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平安大巡防活动……仅一年时间,她的足迹已经遍布蒋东岙村的每一户。戴杨芬说,自从加入民兵组织,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使命感责任感。据悉,类似戴杨芬这样的民兵网格员,在上郑乡就有数十人。

曾服役于“硬骨头六连”的周海东,既是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滨文社区的民兵连连长,也是社区第三、四、五、六网格网格长。当民兵干部8年来,数十次带领民兵完成上级赋予的各类训练演练和应战应急任务,同时积极投身服务社区建设,获得居民无数点赞,被浙江省委政法委表彰为“省级优秀网格员”。

去年雨季,周海东所在城市雷暴天气频发,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民兵四处张贴告示,挨家挨户告知安全防雷常识。当得知房东与租客因受到经济损失引发纠纷后,周海东又主动上门调解,妥善化解矛盾。

湖州市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民兵建设与村级治理工作相融合,深化民兵参与社会治理的“六联六员”模式,将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角角落落。针对涉军维权及优抚等问题,他们探索成立“老兵驿站”、“民兵调解队”、“民兵优抚队”,近3年来联合开展走访慰问、联动解决矛盾诉求600余起,排除安全隐患3600多处,做到“困难有人帮、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浙江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作为普通民兵,最关键的是回归应战应急属性,确保能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安吉县境内曾经出现数起安全事件,都是民兵队伍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搜寻抢救,为事故妥善处理赢得了时间、掌握了主动。

仙居县地处浙南山区,辖区热门旅游景点多,是许多游客旅游打卡地,曾经有2名“驴友”在某山林走失。由于地形复杂,让专业救援人员都犯了难。事发辖区的民兵连接到求救信号后,迅速组织人员携带救生设备展开搜救,很快成功救出“驴友”。

在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火灾多发曾一度成为钱清街道的“挠头事”,白天忙着上班、打理庄稼、经营生意的普通民兵主动承担起消防救援任务。他们每月组织随机演练和集中专业集训,以“小火不出村、火灾不亡人、防火于未燃”为目标,探索形成“站队合一、村企共建、防消联勤”的基层消防治理新模式,消除了街道的安全隐患。

每年台风季,临海市桃渚镇都会受到台风侵袭。每当台风来临前,民兵连连长宋万国都带领民兵冲在一线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加固堤坝,连续数次出色完成任务。镇党委书记李海峰动情地说:“普通民兵与基干民兵一样觉悟高、执行力强,能啃‘硬骨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军地同频,协同担责。近年来,浙江省军地组织普通民兵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社会维稳等行动,先后出动民兵30余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救援受困群众20余万人,成为强军兴武和助民富民的拳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