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一路追光播火

—— 记陕西省军区西安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李业平

文 | 曹 琦 本刊记者 冯 伟

李业平,男,1952年10月出生,1969年2月入伍,1970年1月入党,退休前为陆军边海防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获得全军首批育才奖“金奖”,入选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国家边海防工作专家库和国家国防教育宣讲团。

仲春清晨的古都西安,宛若一幅水墨丹青,浓淡相宜、意境深远。

当第一束阳光掠过皂河照进陕西省军区西安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那栋简朴的楼宇时,也照亮了一名退休干部伏案笔耕的身影。思路全开时,键盘“哒哒哒”节律悦耳;掩卷沉思时,起身离座来回踱步……退休后的8年时光里,他脱下军装拿起讲义,继续把教书育人和执笔立言作为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实践舞台,在人生的“第二战场”完美演绎“第二青春”。他,就是陕西省军区西安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李业平。

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迎着和煦的春风,记者来到陕西省军区西安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探访退休干部李业平“播火”育人的炽热人生。

微信图片_20231109120357

李业平在为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师生进行国防教育宣讲。(摄影/万东明)

_DSC1849

李业平与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交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体会。(摄影/雷小兵)

“倘若我是一束微光,我愿照亮每一个角落”

静谧的小院内,斑驳的绿色向阳生长,洋溢着火热和茁壮。初见李业平时,他正在埋头修改讲义,略显消瘦的脸庞上戴着一副眼镜,自信豁达的笑容透着刚毅沧桑。教案虽已了然于心,但上面还是布满勾勾画画。看到这一幕,老伴张锦敏告诉记者:“几十年的老习惯了,每次上课前他还要反复推敲。”

走进客厅,电视柜一角摆放的合影照上,一家人笑意盈盈。同行的干休所领导慨叹道:“多年来,李教授屋里的陈设似乎一直没有变过,唯一变化是客厅书柜里的理论书籍几乎是成倍地增长。至今,李教授仍保持着这一习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交谈间隙,记者随手翻阅书架上的几本书籍,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学习体会,有追根溯源的理性思考,也有联系实际的深刻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真理的炽热追求。其中一本名为《哲学头脑》的书籍扉页上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倘若我是一束微光,我愿照亮每一个角落。”追问之下,李业平微微上扬的嘴角吐出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教书育人就是我的天职。”

那是1978年初春,刚刚大学本科毕业的李业平主动申请到原兰州军区步兵学校从事哲学教学工作,这个举动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彼时,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这对头顶复旦大学哲学系“光环”的李业平来说,无疑还有更好的选择,但李业平却“剑走偏锋”,直奔最冷门的哲学教育工作。在他看来,哲学是指挥与驾驭战争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是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38年的军校教学生涯,李业平学哲学、教哲学、写哲学,使哲学成为引导广大学员扎根西北的“金钥匙”。他还喜欢研究不同的领域,在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文化史等跨界领域都颇有建树,曾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6项,出版专著教材39本,发表学术文章166篇,获奖教研成果60项。

择一事,终一生。李业平的人生履历,如同他的微信签名:老马。作为一名“老马列”,在军队院校,他倾情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事业;即便是退休在家,他依然在授业解惑。

2016年5月,李业平从陆军边海防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岗位退休,本想着含饴弄孙、回归家庭,却因一篇微博文章发生“逆转”。这篇文章打着“深度解读”、“还原真相”的旗号,有意影射诋毁我国的政治制度。“作为一名理论战士,必须敢于捍卫真理、善于传播真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李业平的退休之旅改变了“航向”。

信念之火一旦燃烧就势不可挡。征得家人同意后,李业平果断放弃了安享天伦的舒适,把“退休旅游规划”改成“理论宣讲计划”,继续站上讲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8年来,他走边防、入校园、进机关,在全国各地宣讲近1000场次,听众逾20万人,更是让无数高校学生、社会大众体悟到了真理的光辉、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

“越讲越坚定信仰,越讲越增强自信。”谈及过往,这位理论战线上的“老兵”目光坚毅地说。

IMG_8622

李业平为陕西省军区西安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全体人员上教育课。(摄影/刘志远)

6ad0713f9446ae71e73f829d22aee76

李业平与深圳市卫健局人员交流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心得体会。(摄影/刘志远)

“心中有光,必将点燃更多‘星火’”

“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热爱学生。”这是李业平秉持如一的初心。在他眼里,教书育人就是无上的荣光。

时间的车轮即将走向上午8时,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涵英楼4043教室内早已挤满了听课的师生。这堂思政课,授课老师正是72岁的李业平。

“迈步强国复兴新征程,作为交大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弘扬交大‘西迁精神’,刻苦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牢记使命,为祖国争光”……

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李教授将时代背景、热点焦点融入课堂教学,为我们讲述了关于成长、关于信仰的人生哲理,让我们更懂得使命和担当。听了很‘解渴’、很受教育。”课堂上,不少高校学子低声交流道。

将“大道理”融入“小故事”,是李业平针对高校学子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属订制”。课间休息时,李业平介绍说,退休前的讲课对象主要是部队学员,退休后则既有部队官兵,又有党政机关干部、大学师生以及企业员工。围绕不同群体思想认识问题和关心关切,他把党“想说的”和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在贴近生活、回应现实中深入人心,让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家都爱听、听得懂、接地气的精品课。

一堂政治理论课上的思想提领,往往能改变青年学子的人生抉择。同样是在高校课堂,李业平曾不止一次化身“征兵代言人”。那是2020年初夏,李业平应邀前往安康师范学院进行国防安全教育主题宣讲。在提问交流环节,针对台下众多毕业季大学生面对从军、就业的艰难抉择,李业平通过“案例教育”、“探讨交流”等形式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有效激发了大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热情。在他的耐心启发下,众多学子很快打开心结,当天的活动一结束,就有数十名毕业班学生决心参军入伍。

当好火种传播者,不仅心中有信仰,更要脚下有力量。2018年9月,李业平受邀到某边防哨所宣讲习主席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除去执勤人员,听课的只有3名官兵,对方觉得不好意思,李业平却讲得充满激情。临走之时,李业平对送行的部队领导说,“传播党的声音,不能落下一处、漏掉一人。”

“心中有光,必将点燃更多‘星火’。”课堂上,李业平高擎信仰火炬,在一次次的理论宣讲中燃旺思想的熔炉,点燃听众心中的真理之火。

“作为一名党员,绝不能停下‘追光’的脚步”

一堂课的时间很短,转眼就接近尾声;一堂课的时光又仿佛很长,让李业平从青年到古稀。临近中午,李业平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走下讲台大声说道:“下课!”

此时,台下学生们纷纷站起身来,自发地用掌声向这位年长又“年轻”的老师表达敬意。

这是李业平最幸福的时刻。尽管这样的瞬间早已出现无数次,但他依然会感动。在李业平心中:“站上讲台授课,是这辈子最有成就感的事。”

李业平“点燃”了听众,听众也“助燃”着他,让他这把“火炬”越燃越旺。退休8年来,李业平始终激情不减、热情不降。

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讲稿和必要生活用品的手提包,始终保持“战备状态”。一接到邀请,李业平就像出征的战士一样背起行囊就出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李业平始终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这些年,他一直坚持着“四不”原则——讲课时间不分白天深夜、讲课地点不看条件优劣、讲课接待不论规格高低、讲课受众不计人数多寡。在昆仑山巅,他与官兵交流“现代战争为什么还要发扬战斗精神”;在东部沿海,他为高校学子解读“如何理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西部山区,他和村民畅聊“怎么看幸福生活靠奋斗来实现”……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作为一名理论教员,李业平始终坚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治学态度,经常白天泡在图书馆、学术会场,晚上在台灯下学习梳理资料、充实讲稿,力争用最新鲜的“食材”加工成适合“网生一代”口味的理论大餐。为了保持理论的新鲜度和课堂的热度,他注重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时刻关注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紧盯各类社会思潮、社会动态和社会热点,及时理解消化,融入课堂教案。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他先后编写了《强军目标下战备教育研究》等4本教材,研究撰写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内容的36份专题讲义,制作了59个多媒体课件。

真理的传播、信仰的传递,既靠扎实的理论功底,也需要执着的信念追求。由于连年奔波,加之年龄渐长,李业平身体“报警”的地方越来越多,家人为此多次劝他歇歇脚,可每当接到邀请,他又立即奔向“战位”。去年3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邀请李业平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当时他正倍受高血压、肾结石的煎熬,但想到这堂课可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便一口答应下来。为了讲好这堂课,他推迟了肾结石手术时间,强忍着疼痛修改讲稿,经常加班到子夜,连续两周时间未出干休所大门,最终准备了厚厚的几十页讲稿,人却消瘦了一大圈。讲课那天,学生们十分热情,一连提了十几个问题,原定两个小时的课程,又延后了一个多小时。“作为一名党员,绝不能停下‘追光’的脚步。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直讲下去!”谈及那次讲课,李业平动情地说道。

“老马”,一生追光、一路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