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地学会打仗,从基地走向战场。
基地化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连接训练场与战场的桥梁,也是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做法和练兵方式。作为基地化训练的基本依托,训练基地能够提供实战化的场地环境、专业化的组训力量、信息化的保障平台。
根据上级要求,全国地市一级普遍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民兵训练基地。这些民兵训练基地建、管、用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郑州市民兵训练基地,探寻他们对接战场、砥砺后备铁拳的创新之路。
郑州警备区组织2024年度军事训练集中动员。
郑州警备区组织民兵进行轻武器射击训练。
整改升级,训练场上战味浓
多年前,正值郑州市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期,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郊区划拨出一块面积近200亩的土地用作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民兵训练基地投入使用后,结束了郑州警备区本级无民兵训练场地的历史。由于面积大、设施新、使用率高,该基地被上级作为党管武装重要成果多次予以表扬。
“那段时间,经常有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大家纷纷称赞地方党委政府的魄力。”民兵训练基地第一任主任、现任上街区人武部副部长的赵聪聪回忆说。
近年来,随着民兵力量调整优化,一大批民兵专业技术分队进入后备力量方阵,对训练场地、教练员配备、器材装备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现有的民兵训练基地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导致有的人武部花钱另寻场地。
“大老远到这里只能训‘老三样’,不如就近找个场地。”一位人武部部长的“吐槽”引起警备区领导的注意。
“我们对民兵训练基地的认识,还停留在‘圈块地就能训练’的层次。”警备区领导在调研时直指问题要害。随后,警备区、人武部两级领导走进民兵训练基地,召开“诸葛亮会”,寻找建设差距,一些短板浮出水面。
观念落伍,对民兵训练基地担负的使命任务认识不足,在场地规划、器材配备上缺少以练为战的考虑;内容单一,只能保障基础课目训练,专业训练设施不完善;考核不严,在“民兵不是兵”的思想误导下,考核“走过场”现象较为普遍……
“要对照‘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之问’,向一切与战斗队定位、战斗力标准、战斗员角色相悖的思想积弊开刀。”管城回族区人武部领导谈到,民兵训练基地是撬动后备力量建设转型的支点,只有认识到训练场地与训练基地的差异,努力缩短二者的距离,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有效履行职责使命。
随后,警备区对民兵训练基地展开一系列整改升级,包括扩建轻武器射击场、单兵战术训练场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侦察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指挥方舱等器材装备;增设战斗精神口号、战斗英雄挂像等军事文化标识,训练场上的训味、战味逐渐浓厚起来。
郑州警备区组织民兵分队进行军事考核。
郑州警备区民兵无人机操作手在训练中相互交流学习。
科学施教,战斗力换挡提速
2023年初,郑州警备区在民兵训练基地挂牌成立民兵训练教研室。看似平常的举动,在该警备区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他们以此为契机,明确提出“探索教学内容、规范组训形式、提升训练质效”的工作目标,下大力纠治民兵训练“随意教、随意训、随意考”的顽症。“民兵训练只有走出低层次徘徊的怪圈,才能提升后备力量向战为战的贡献率。”退休后返聘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孟祥华说。
以往,每年轮训备勤时缺少教练员,训练基地只好找来退役军人担任临时教官。这些人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训练质效。去年,警备区从全省退役军人中公开选拔“四会”教练员考核上岗,担任专职教练员。
过去,训练基地对民兵训练内容、训练时长没有明确规定,训练组织比较随意。孟祥华带领专职教练员利用两个月时间,系统研究民兵训练大纲、民兵训练教材后,撰写了一批教案,保证训有遵循、教有标准。同时,针对训练场上“自己训自己考,训练效果难评估”等问题,教研室制订了特种救援、无人机操作等12个通用专业的考核标准,并对考场规范、实操实练作出具体细化。
“未来打什么仗,我们就编建什么样的民兵。”中原区人武部领导说。近年来,他们加大通信、侦察等专业技术分队的编建比重,但缺少训练大纲和教材,影响训练效益。
“既要现学现卖,又要加紧时间补课。”孟祥华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他们跑了30多家装备厂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向技术专家学习新装备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完善教材教案,保证训练质量。
随着训练场上立起专教、实训、严考导向,有效促进了训练课目时间训够、内容训全、标准训严落地落实,推动战斗力换挡提速。去年底,郑州市6个人武部的民兵应急连在上级拉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
“民兵训练要训出兵的味道、兵的作风,关键时候才能拉得出来、冲得上去。”警备区领导说。
对接战场,淬炼打仗型民兵
今年初,管城回族区人武部部长张德炯,向机关申请4月份第一个参加民兵轮训备勤训练。去年5月,该区人武部在民兵训练基地完成训练任务后,紧接着与驻军部队开展挂钩训练。经过在训练基地“加钢淬火”,参训民兵在伪装防护、高空侦察等课目中表现出色,受到部队官兵称赞。
尝到了“甜头”,张德炯今年早早来民兵训练基地“排队”。“早训练早受益,早训练早出战斗力。”张德炯说。
有此感受的不只是张德炯。去年以来,一度冷清的训练场再度火热起来。记者在教研室排好的训练计划表上看到,分队训练和短期培训的档期,已经排到了年底。
前几年,各人武部无人机训练还停留在拆装设备、起飞停落等基础操作层面,参加重大任务时发挥作用不明显。这一年来,他们紧贴实战需要,对无人机侦察等复杂课目进行系统训练。
宁要真实的及格,不要注水的优秀。无人机操作手董一博告诉记者,经过考核,无人机分队合格率仅有76%,成绩远不及往年,但操作能力却向前迈了一大步。
“民兵诞生于血火里,成长在风雨中,民兵的职能使命就是参战援战。”在巩义市人武部政委李强看来,随着民兵训练场上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彻底改变了一些人脑海中残存的“后备无用”、“打起仗来轮不上”等错误观念。
去年12月下旬,河南省军区在郑州警备区举办战训治理集训,现场观摩该警备区通信、侦察、测绘导航等多支民兵专业分队全要素、全流程实战演练支援作战课目。
训练场上,民兵专业分队迅速为指挥员提供战场态势图、测绘导航分队精准为战斗分队提供进攻路线……参训人员看到民兵分队的突出表现,纷纷竖起大拇指:打仗型民兵回来了。
据介绍,去年该市民兵训练基地完成11期轮训备勤任务,对1000多名民兵从共同基础、通用专业、任务行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课目合格率大幅提升,后备支援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孟祥华的办公桌前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从这里走向战场”。记者感慨,这句话能走入一个“武教头”的视野,也一定会在民兵训练场上落地生根。
(本文图片由李良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