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认知域日益成为大国博弈实力对抗的常斗之域、必争之域。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为基础,以激发能打胜仗的血性胆气为指向,以整合用好军地优势资源为抓手,以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准备为使命,聚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军民一体、支撑打赢制胜的国防动员文化,不断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强国防动员文化研究探索,更好讲好国动故事、传播国动声音、展现国动风采,引领各级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阔步奋进新征程,本刊记者以“努力开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新格局”为题,专访了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江宗、陶立民两位专家教授,现以问答形式予以刊登,供学习参考。
记者:国防动员文化根植于国防动员实践、服务于国防动员实践,是广大国动人的共同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和情感寄托。请问,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应如何把准国防动员文化的时代脉搏?
江 宗:新时代的国防动员文化必须牢牢把握跟党走、保打赢、为人民、促融合的时代要求,为国防动员援战保战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先进文化支撑。
坚定信仰跟党走。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国动人踊跃支前、英勇参战,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国动人服务大局、牺牲奉献,靠的都是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深耕国防动员精神沃土、培塑国防动员特色文化,必须把绝对忠诚放在首位,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铸牢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各类人员铁心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聚焦使命保打赢。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为战而建,国防动员文化的根本属性是战斗文化、是服务战斗力建设的。建设新时代国防动员文化,必须大力传承“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牢固树立起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抓建设,努力增强广大国动人服务备战、保障打赢的使命意识。
践行宗旨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人民军队的根脉所在、使命所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都必须始终坚持。建设新时代国防动员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教育引导广大国动人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积极在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主动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深扎国防动员文化之根。
军民一体促融合。国防动员文化彰显了军事文化、战斗文化与生产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征。建设新时代国防动员文化,要更加注重融合意识、跨界思维,瞄准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快速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把军地优势资源整合好、利用好,不断为国防动员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习主席深刻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请问,在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中如何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陶立民:新时代的广大国动人,必须牢记统帅嘱托,坚定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自信,积极培塑独具特色的国防动员文化,勇敢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首先,要厚植“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必须自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国防动员援战保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其次,要激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时代条件、使命任务、主体对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牢牢树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忧患意识,牢记“仁必有勇,无忘武备”的训诫,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凝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再次,要强化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历史昭示我们,“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思想防线是一个国家最有效的国防,建设发展国防动员文化,必须以崇军尚武、固我国防为己任,坚持向民族灵魂里熔铸精神、思想里渗透价值、骨髓里注入忧患、脑海里输送责任,培育崇军尚武文化,增强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不断激发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真挚情怀。
记者: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涉及军地双方和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请问,我们当前推动国防动员文化创新发展应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江 宗:开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军地齐抓共管,逐步规范工作秩序,积极厚植文化根基,着力健全保障措施,不断推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军地齐抓共管。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军队的共同责任,必须把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行;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新的矛盾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吸收拥军企业和社会团体负责同志、优秀企业家、民兵骨干等参与进来,汇集起推动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力量洪流,着力在全社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军地互促互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规范运行秩序。着眼当前和长远制定国防动员文化建设规划,绘制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组织科学考评,纳入省军区系统党委第一书记述职、纳入双拥模范城评比、纳入党政机关党的建设目标考核,促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落地落实;立起鲜明导向,遴选培养一批坚持党管武装制度、认真履行国防建设职责的“领头人”,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遴选培养一批安不忘战、富不忘军的“奉献者”,积极营造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厚植文化根基。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要求,通过规范国防后备力量组织整顿、训练演练、遂行重大任务等工作秩序,在提升遂行应战应急任务能力的同时强化人民群众对国防动员事业的理解与认同,框定行为准则、校正价值取向,夯实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基础。
健全保障措施。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在思想上抬高认识、政策上积极扶持、经费上予以倾斜,坚持把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所需的物资、器材、场地等纳入常态化保障渠道;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坚持把热爱国防事业、积极传播国防动员文化的文艺工作者编入民兵队伍,作为开展群众性国防动员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切实发挥好作用;研究出台激励保障措施,对在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并与单位评先、个人进步挂钩,积极营造促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记者:习主席指出,“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现代战争突发性、残酷性空前增强,既是国家间物力资源的较量,也是全民精神的比拼。请问,我们应如何通过加强国防动员文化建设而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陶立民:国防动员系统是军地的纽带和桥梁,要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社会厚植居安思危意识、敢于斗争精神、崇军尚武观念、强国强军担当,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汇聚磅礴力量。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着眼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积极弘扬光荣传统,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加强军地协调对接力度,想方设法解决部队战备演训、国防动员准备中的现实困难,确保官兵心无旁骛谋战练战备战。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大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评估体系、督导体系,构建军地协力、区域协同、系统协调、业务协作的工作格局。坚持面向全民、分类施教,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努力实现对象、地域、内容全覆盖,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积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迈向强国强军新征程,我们的前途光明但绝不平坦,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广大国动人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凡是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利益的事,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事,都必须进行坚决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唱响“主旋律”、当好“主力军”、严守“主阵地”。
记者:习主席强调,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请问,我们当前应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推动国防动员文化创新发展?
江 宗: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创造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生命所在,国防动员文化始终激荡着紧扣时代变革节奏的文化创新创造。推动国防动员文化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根本价值取向,围绕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探索把强国强军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文化精神的引领力;坚持以服务备战打仗、保障打赢战争为根本落脚点,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与国家安全发展有机衔接,创造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向提升战略性核心动员能力聚焦的新格局,增强文化功能的聚合力;充分利用军民一体深度发展的战略契机,推动国防动员向新兴领域拓展,创造军民结合、需求对接、优势互补的文化融合新机制,增强文化发展的驱动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现代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大信息网络手段开发运用的力度,提高国防动员网络平台和信息内容建设水平,创造借助社会信息资源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新模式,增强文化传播的感召力,为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添新动能、开辟新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