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无人机实时传回灾情画面;水下,机器人智能搜寻被困船只……前不久,在江西省赣州市民兵训练基地的民兵抢险救灾示范教学活动现场,寻乌县民兵教练员何逵彬带领民兵分队运用一大批科技感满满的新装备快速完成灾情侦察、孤岛救援等演训任务,赢得现场一片喝彩。
“未来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编、队伍就怎么练。”教学现场,江西省军区领导介绍,近年来,该省军区狠抓民兵新质力量战斗力建设,着力在聚合力、强能力、激活力上下硬功、用长劲,民兵队伍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能力持续提高。
上饶军分区组织民兵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
婺源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气象水文分队进行供水设备抢修训练。
聚合力——训练模式向“联”升级
“附近水域有1艘快艇倾覆,2人落水,请立即前出救援!”接到任务的鄱阳县民兵应急分队迅速携带装备驰援,并比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圆满完成救援任务。民兵教练员程洁坦言,新质民兵训练质效的提升得益于江西省军区调整训练模式向“联”升级、集中军地优势力量实行联训联演带来的“红利”。
新时代战鼓催征,未来战场瞬息万变。几年前,江西省军区积极调整民兵编组布局,将无人机侦察、频谱监测、网络安全等众多地方专业人才编入各类新质民兵分队,民兵队伍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然而,将科技力有效转化为战斗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组训中新的问题接踵而来——这些专业人才在地方是个顶个的“大拿”,可进了部队、上了“战场”却经常是“两眼一抹黑”。该省军区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编入民兵队伍的新质力量增加,军分区一级由于专业训练场地缺失、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等原因,导致训练中出现“一锅煮”、“一刀切”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质效。
“完善的练兵之地是‘硬件’,过硬的组训人才是‘软件’。新质民兵训练换挡升级,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江西省军地很快达成共识,他们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共用民兵训练基地新路径,力争用最短时间大幅提升承训能力。同时,注重在组训模式上搞好“借台唱戏”,集中军地优势力量联合展开教学训练;重视发挥“外援”力量,与军队院校、驻军部队、地方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培养出会教学善组训的新型“武教头”;加大民兵教练员队伍培养力度,构建了“军分区自身储备一批、驻军部队聘请一批、社会力量发展一批”的教练员队伍生成模式,把比武竞赛中选拔出的优秀教练员纳入训练骨干人才库,打造涵盖省市县三级的训练骨干。
丰城市民兵教练员黄敬伟一直从事工程机械维修工作,专业技能比较过硬,在施教时却时常因自己与实战贴得不紧、组训方式单一等问题感到棘手。为此,该市人武部主动对接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邀请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讲师对黄敬伟进行指导帮带。学有所成的黄敬伟,教学方法新颖、课堂氛围活跃,迅速成长为民兵课堂上的“金牌讲师”。
拧成一股绳,“联”出战斗力。前不久,江西省军区组织群众性练兵比武,训练场上民兵无人机分队迅速为指挥员提供战场态势图、测绘导航分队精准为战斗分队提供进攻路线……参考民兵相互较量、互相“取经”,新质民兵分队的训练成效得到大幅提升。
德兴市人武部组织民兵车辆(工程机械)分队进行车辆维修考核。
强能力——训练内容向“战”聚焦
暮秋时节,一场练兵比武活动在江西省上饶市展开。受损的路段、弥漫的硝烟……刚走进训练场,该市余干县无人机支援保障排的涂晓辉就发现此次演练与以往大不一样。
“参训分队要按实战要求完成各类课目考核,遇有装备故障必须自行排除,中途不暂停、不补时、不补考……”听着导调人员明确的一个个要求,涂晓辉等参训民兵表情越来越严肃:“这一次又提高考核标准了!”
半年前,涂晓辉经历过一次比武“滑铁卢”——那次比武过程中突然下起大雨,能见度降低致使所拍摄的目标物照片模糊不清,加之各课目比赛同步进行,干扰因素过多导致坐标定位出现误差……复盘总结会上,涂晓辉反思道:“平时训练大都是好天气、好场地,可战时保障要面对的是各种意想不到的恶劣天候和复杂环境……”
突如其来的一场雨,让一个个“涂晓辉”措手不及。“未来战场要打赢,必须强化实战意识和战场思维,向战为战、研战谋战。”该军分区党委一班人“趁热打铁”,按照实战标准进一步细化民兵训练课目,对照训练大纲重新梳理问题清单,明确需要重点整改的5类18项问题,并滚动完善民兵训练措施办法。
“打仗硬碰硬,考核必须实打实,要‘挤掉水分、掐掉虚花’,真正立起考为战的指挥棒。”该省军区领导介绍,他们始终以应战应急任务需求为牵引,针对辖区实情梳理出10类应战应急任务,严格按照实战标准区分专业类别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快提升民兵遂行任务能力;紧盯战法、训法、教法、保法开展“捆绑式”研究攻关,主动增加训练强度和险度,力求练到“大纲上限、战场极限”。同时,他们在全区开展群众性大练兵活动,通过严抠训练细节、严把训练标准、严格训练督导,不断推进训练与实战的耦合度。
训练是战争的预演,平时练得实,战时才有底气。在这次练兵比武活动中,涂晓辉与其他参训民兵随机编组,依据导调员口令,在实战环境下有条不紊完成搜索、勘察、记录等规定动作。考核现场,敌情意识、侦察效果、机动时速等一系列实战化标准高强度考验着每一名参训民兵……
“涂晓辉,考核通过!”随着考核成绩公布,涂晓辉原本的紧张与疲惫像是被一阵清风瞬间吹散,他感慨地说:“紧贴实战实训,打赢才有胜算!”
增活力——训练环境向“智”延伸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是不敢想的。”在兴国县民兵训练基地射击模拟训练室内,民兵张俊穿戴上VR设备,与战斗小组成员正在完成一场以“长龙铁路大桥遭小股敌特袭扰”为背景的对抗性训练。
“四周是丛林,耳边是枪弹声,下雨时感觉淋到了身上。”演练结束后张俊感慨道:“仿佛真的走上了战场,训练起来更带劲了!”
“进入新时代,用‘科技+’为练兵备战赋能刻不容缓。”该省军区领导介绍,未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如何让民兵训练站在实战化标准的最前沿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们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研制开发模拟训练系统,在多种模拟训练中提升民兵单兵素质以及指挥员决策指挥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一举破解因缺训练场地、缺装备器材、缺战场环境而带来的训不全、训不实、训不真等难题。
战术编组、卡点攻防、班组进攻……记者在模拟训练现场看到,训练课目全程嵌入实战背景,组训者可运用数据分析系统功能、动态分析训练成绩,为科学改进民兵训练方法提供数据支撑。“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民兵大有可为!”训练场上,该县人武部领导说。
放眼赣鄱大地,“科技+”带来的练兵备战新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训练模式:组训者依据数据系统精准分析每名民兵的训练状态,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具体措施,训练不再新老“一刀切”、强弱“一锅煮”;几个单位“共享教练员”不仅成为常态,民兵参训率也大幅提高;参训民兵对自己在训练中的短板不足一目了然,可根据训练提示进行补差训练……
“科技+”训练模式,不仅基层官兵叫好,机关领导也纷纷点赞。该省军区领导介绍,以往省军区民兵训练考核从制订计划、组织培训到现地考核,基本都是由机关组织,时间紧任务重。如今,机关组织考核不仅可通过民兵移动可视化平台实现实时指挥、抽查,将优秀民兵分队演练情况进行直播,供各级指挥员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同时还可实时掌握民兵训练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训练方法。记者翻看上饶军分区最新一次调查数据显示,民兵单课目成绩合格率由以往的70%左右提高到了90%左右。
“练为战、训即战。”该省军区领导表示,他们将借助“科技+”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抓好民兵新质力量实演实训,着力打造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过硬队伍。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