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民兵》杂志创刊40周年。我因与这本杂志结缘而有了一份特殊情结,过往的点点滴滴成为了抹不去的记忆。
初识《中国民兵》杂志是在2007年,那时的我30来岁血气方刚,是部队的一名上尉宣传干事,被组织选派到解放军报社学习。也就在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有《中国民兵》这样一本杂志,而且来头还不小——1984年创刊时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获得了“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殊荣。
2011年初,我从作战部队调到省军区系统工作,《中国民兵》杂志作为宣传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主阵地,自然成为我写稿投稿的中央级主要媒体。从此,《中国民兵》如同良师益友一样伴我左右、教我学习、促我成才。随着我在杂志上陆续发稿,很快便成为了单位宣传骨干,后来又多次被杂志社聘为特约记者。
回想在省军区系统工作的10余年间,我就像宣传战线的一介农夫,默默耕耘在《中国民兵》杂志这块沃土之上,也正是因为在《中国民兵》杂志上经常发稿,让我赢得了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器重、战友的钦佩。在我不断取得骄人成绩而阔步前行的征途中,《中国民兵》无疑是我成长成才的阶梯。
2022年9月,《中国民兵》杂志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移交军委国防动员部主管主办,站位更高了、使命更重了、标准更严了,与之相匹配的是需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采编队伍。我们几名同志从各省军区抽调而来参与接刊办刊工作。记得当时的境况是,一没办公场地、二没办刊设施、三没采编人员,一切从零开始。从杂志的移交接收到接续办刊,从办公场所的“家徒四壁”到设施齐备后的规范化建设,一步一动、一点一滴,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2023年1月,随着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步入正轨,我们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创新改版和主题策划……此后在北京的时光,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节假日,“5+2”和“白+黑”的节奏成了我们的工作常态。
试想,一本杂志80个页码近10万字,上版前组稿约稿编稿的任务很重,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是干不好的;上版后一文一图、一字一句需要反复校对,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定力是做不好的。特别是每个月底出样刊的那几天,连续熬夜校对稿件已成习惯……可以说,每一期杂志的每一个页码,都是靠大量的时间“堆”出来的、大量的心血“熬”出来的。
没错,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办好《中国民兵》杂志。两年多来,我与同事们一道加班加点、尽心尽力按时编辑出版一期又一期杂志,如同作战攻打一场又一场硬仗。当然,我们在精心打造全新杂志的同时,也在努力拼搏中体会到了什么叫涉笔成趣、顺理成章,既拓宽了视野又提升了境界,正如一首经典老歌所唱“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再次回到熟悉的巴山蜀水间,回到久违的工作岗位上,蓦然回首,我与《中国民兵》杂志的情缘仿佛仍在梦里,心底纵有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话:“有你真好。”
最后,愿《中国民兵》杂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征程上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