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感恩党刊引领不忘助阵鼓劲

——在《中国民兵》杂志创刊40周年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摘登

文 | 《中国民兵》杂志原总编辑 刘玉书

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民兵》杂志创刊40周年,我作为退休8年多的老“杂志人”,参加今天的会议,心情十分激动!我与《中国民兵》杂志在1987年相识,如今已有37个年头,从通讯员到总编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民兵》杂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2003年初,解放军报社党委确定我担任《中国民兵》杂志总编辑,我既感到压力很大、又觉得非常荣幸。当时,杂志作为指导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承载着助推民兵改革发展及建设的重要使命作用。创刊以来,杂志已成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民兵工作方针政策的一个主平台,配合指导全国民兵建设的一个主阵地,成为省军区系统了解政策、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研究工作的重要园地。即便是在融媒体时代,杂志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前些年,我去军委机关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有位分管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中国民兵》杂志直接发行到民兵连队,是领导机关在民兵组织的代言人,办好《中国民兵》杂志是抓好民兵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领导一席话,激起了我们办好《中国民兵》杂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推动杂志创新发展需要上下齐心协力。办报办刊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专业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实现杂志高质量发展需要机关、基层和编辑、记者及通讯员、读者等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方面,办好杂志首先需要广大通讯员和记者采写优质稿件。1986年夏,我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工作,当时领导找我谈话时半开玩笑地说:“宣传处现在已有新闻干事了,你干好了才能留下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上大稿、上有影响的稿子成了我的一个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省军区独立营邀请中国科技大学部分学生联合举办“同龄人演讲会”,以此搞活当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的一个重要教育活动,我敏感地抓住这个新闻素材,及时采写了一条消息,登上了军报一版头条。时隔不久,蚌埠军分区组织部分军转干部企业家召开座谈会,我及时采写了《军队转业干部政治素质好》的消息,又刊登在军报一版头条和《中国民兵》杂志。因此,我也受到了《中国民兵》杂志编辑老师的关注。特别是后来高标准完成了《中国民兵》编辑部赋予的采访“雷锋式专武干部”罗壮翼、“抗洪抢险模范民兵营长”李鸿武的任务后,我被正式选调到《中国民兵》编辑部工作。这使我认识到,给党刊当通讯员要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性,用心抓问题、抓典型,然后用情、用心、用生动的语言下功夫写作,才能为杂志提供好稿。另一方面,办好杂志尤其需要在策划上多作文章。担任总编辑期间,我承办的三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是2004年承办纪念《中国民兵》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二是2005年杂志被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三是2008年出版民兵参加汶川抗震救灾专刊被“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收藏并展出。

时至今日,《中国民兵》杂志能够取得诸多成绩,这是各级党委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几代杂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作为曾经的总编辑,有几点体会在这里同大家分享:一是只有把“政治家办报”要求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刊物的正确发展方向;二是只有坚持为基层服务、为读者服务,杂志才具有发展活力;三是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抓好策划让每期杂志都有“看点”,才能牢牢抓住读者和赢得更多读者;四是只有非常用功、非常用心、非常用力,才能多出精品。

衷心祝愿《中国民兵》杂志越办越好。众所周知,办杂志会有许多的困难和考验,需要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发展。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9月,《中国民兵》杂志变更由军委国防动员部主管主办以来,指导性、可读性都在增强,越办越好!特别是每期的卷首语等理论评论文章都是上乘之作,值得点赞!

办报办刊是个苦差事。我们常说《中国民兵》杂志的办刊质量是一字一句“抠”出来的,办杂志更加需要具备吃苦耐劳、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同时还要勇于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胆创新,多在挖深度、增厚度和服务基层、抓典型上下功夫,多刊发理论水平高、工作指导强的系列文章等等。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正沿着习主席指引的方向快速发展,奋楫扬帆正逢其时,衷心祝愿《中国民兵》杂志越办越好,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刘玉书在作交流发言。(摄影/吕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