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一线虽苦,却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大熔炉”,只有学会向下扎根,才能做到向上生长。
温室里长不出大树,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环境改变人,更能塑造人。海南省军区某部参谋高海超舍弃机关工作环境,选择到基层单位任职,不仅参与了重大建设任务,还在基层历练了过硬的素质本领,成为向战为战、谋战研战的精武尖兵,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2012年,高海超来到新组建的某部,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一切向着未知前进。最初,很多人不理解高海超的选择,甚至劝他不要到条件差、环境苦的基层单位去“冒险”。高海超却认为:“作为革命军人,践行忠诚、献身使命,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高海超眼里,最需要的地方最能成就人,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炼人。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海上的大风大浪,高海超没有惧怕;岛上的一穷二白,高海超没有退却;建设上的举步维艰,高海超没有言苦……
革命军人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了国家,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既是军人使命所在、也是个人成长所需。但凡有过基层经历的官兵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穷地方苦地方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到苦地方磨炼成长,需要培养好的心境。扎根基层成就一番事业,心境很重要。心境踏实,自能从容镇定,工作有条不紊;心境浮躁,则会心不在焉,办事浮皮潦草。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爱军精武标兵”冯世清说,“在基层淌的汗水、流的泪水,都是促人成长的肥水”;清华大学毕业选择到一线任职的“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乐焰辉说,“基层经历让我从‘嫩肩膀’变成了‘铁肩膀’,让我在接地气中有了打胜仗的底气”。正是因为心境踏实,坚持在基层墩苗、积蓄力量拔节抽穗,他们才成长为优秀的军人。到艰苦的地方去淬火锻打,军人就会拥有不一样的青春。
到苦地方磨炼成长,就要吃得苦中苦。青年官兵扎根基层接受锻炼历练,最主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基层的苦,吃得了别人吃不了的苦。但凡建功军营者,哪一个不是从基层沃土中汲取丰富营养,哪一个不是在担当大任中练就硬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青年官兵阅历浅、经验少,要想在部队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干起,主动到艰苦岗位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担重任、成栋梁。
到苦地方磨炼成长,还要勇于攻坚克难。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多数基层单位远离城市、远离机关,面临训练、保障、教育等方方面面难题,而这些又主要靠自身来解决。遇到问题是发挥才智主动解决,还是绕开问题退避三舍,考验着青年官兵的智慧和担当。实践证明,有担当、有才干、有事业心的官兵越是在艰苦困难地方工作,越能显现出其独特的聪明才智。他们喜欢用打仗的劲头解决困难、喜欢用攻坚的精神化解矛盾,他们在“风吹浪打”中增长了才干、成就了出彩人生。
宁做深山树,不做温室草。广大官兵要像高海超那样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开辟新天地、在平凡的岗位创造新业绩,自觉扎根基层锻造铁肩膀、磨炼硬功夫,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新使命、干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