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黄宗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8月生,山东荣成人,现为天津警备区某离职干部休养所副师职离休干部。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2024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国庆节前夕,习主席签发第三十二号主席令,授予天津警备区某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黄宗德等4名同志“共和国勋章”。喜讯传来,黄宗德几多感慨、思绪万千……
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从国内剿匪到出国作战,他一生参加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为打破旧秩序、建立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看不见硝烟,看得见赤诚。从部队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成色”不减,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国家建设、军队发展,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绝不能忘记那些牺牲的烈士,他们才是英雄……”黄宗德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荣誉时,想到的是倒在战场上的战友。赫赫战功和平凡质朴,在他身上形成巨大反差,又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93岁老兵黄宗德一生的写照。
愿得此身长报国。黄宗德说,他不是英雄,但他所做的一切,却尽显英雄本色。
黄宗德接受采访时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
战士的呐喊——
“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
“上阵杀敌是本分,为国流血无上荣光……”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黄老双目如炬炯炯有神,慈祥面容中仍透着几分军人的英气。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从青春年少到苍苍白发,近百年的人生篇章里,黄宗德最引以为豪的是数枚不轻易示人的勋章,还有身上几处清晰可见的伤疤。
“第一次负伤,是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负伤,周围牺牲了3个战友。”黄宗德说,他正是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强固了信念、得到了锻炼。
荡残敌、除匪患、破强虏……黄宗德转战大半个中国,并从国内打到国外,遇到最强对手也毫不胆怯。
1952年8月,黄宗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5连,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天欲裂,铁在烧。入朝后,黄宗德所在部队在朝鲜平康地区作战,他们白天隐蔽,晚上出动……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黄宗德参加小规模行动32次,参加战斗17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反伏击战中,他和战友俘获了一名美军军官,荣立三等功一次。也正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平康前线战斗中,使他体内至今不仅留存有3块弹片,还患上伴随终身的皮肤病、风湿病。
数载征战,到底打了多少仗,黄宗德早已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斗却深深烙刻在他的心底。“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次战斗。”谈到那场刻骨铭心的战斗,黄老数度哽咽。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部队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他们面对的是南朝鲜军用雷区、铁丝网和火力点交织构筑起的防线,被敌人叫嚣为“死亡陷阱”。
一天夜里,总攻开始。连长让因得痢疾正发高烧的黄宗德殿后,他却说:“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身为班长的黄宗德第一个跃出战壕,率领全班突破7道铁丝网,攻下敌前哨阵地。完成既定任务后,他带尖刀班主动策应两翼兄弟部队突破敌防线,连续摧毁敌5个火力点,成功攻占主峰。
战斗打了整整一夜,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战斗结束后,全连仅剩13人。“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第二天,黄宗德独自一人遭遇了躲在坑道内的残敌。在冲锋枪被打坏、右前胸负伤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用仅剩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炸开坑道。敌人被英勇无畏的黄宗德吓破了胆,纷纷缴枪投降。
此次战斗,黄宗德打掉敌地堡3个,毙敌7人,只身俘敌22人,缴获卡宾枪12支、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因表现英勇,黄宗德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黄宗德的军旅生涯并没有结束。之后,黄宗德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务。在他的从军路上,始终留下了一名突击者的奋进身影。
黄宗德(右一)给青年官兵讲述战斗故事。
黄宗德与妻子王锦华在干休所散步。
党员的誓言——
“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带头扛炸药包!”
“1949年6月,在战斗间隙我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党龄和共和国同岁,这在黄宗德看来是莫大的荣耀。75年过去了,入党时的细节老人记忆犹新。
18岁入党,这是黄宗德实现信仰追求、奔赴英雄之路的“成人礼”。战争年代,一切从简。黄宗德的入党仪式,是在江苏镇江的一处破庙里举行的。这个经历过硝烟与鲜血考验的身份,他珍惜了一生。
“我想入党,想向党靠拢,每次战斗都报名参加突击队。”渡江战役时,黄宗德所在连队接到上级任务,要求成立突击队为后续部队撕开进攻突破口,面对可能“有去无回”的战斗任务,黄宗德第一个报了名。而这“突击队员”,黄宗德一当就是一生。
“共产党是咱们穷人的党!”早在少年时期,黄宗德就在同为地下党员的姐夫和姐姐的影响下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党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带头扛炸药包!”战争年代,每每有突击任务,黄宗德总是争先报名,经过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却不能掉队。”90多岁高龄,他仍保持着读书看报看新闻的习惯……那些凝在血脉之中的赤诚热血,始终在他胸膛中升腾和燃烧。
从激烈战场到和平年代、从璀璨年华到耄耋之年,军旅生涯对黄宗德的影响无处不在,即使不曾言语,却早已融入生命。这种风骨,正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也是这个革命家庭的传承与家风。
黄宗德的言行,深刻影响着子女们的人生选择。在黄宗德影响下,他的3个子女都有过参军入伍经历。
二儿子黄毅从部队转业时曾请求父亲给予帮助,黄宗德告诫他说,共产党员没有特殊的权利,你自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黄毅说:“怨过父亲,但现在更感恩父亲。”
“所有的荣誉,更应属于与我一起战斗的战友们!我活下来了,是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黄宗德眼噙泪水说。这些年,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廉洁的品格和清正的家风积极维护着党的形象,立起了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好榜样。
老兵的本色——
“我想多为党和部队做点事情!”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有生之年,我想多为党和部队做点事情!”黄宗德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1986年12月,黄宗德离职休养,休养后的生活平凡且平淡,但这并没有消磨掉他的革命斗志,清闲的时光反而让他有了更多时间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听黄老的家人说,日常生活中,黄老总是能主动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书桌上堆满了各类政治学习书籍,本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摘要和心得。近两年,黄老眼也花了、耳朵也不太灵敏了,但他还是坚持利用干休所提供的大字版资料学习,有时还会让家人一句一句大声读给他听。
“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离休后的30多年时间里,黄宗德担任了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部队官兵、党政机关、大中小学上党课、讲红色故事数十场,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战役战斗、亲眼看到的英雄事迹整理成文字,通过口述战斗历史、宣讲红色故事等方式讲给年轻一代,但唯独不提及自己的战功。
英雄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挺身而出,同样也在日常的琐碎中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信念。在生活中,黄宗德十分质朴,他的家中只有几件陈旧的家具家电,唯一鲜亮的是书架上满满的理论书籍和荣誉证书。“党给我的已经够多了,我没什么资格再提要求。”黄老告诉记者。
虽然年纪大、身体弱,但黄宗德还兼任着干休所党委委员职务。多年来,只要是有利于老干部服务保障、有利于干休所建设发展的事情,他总是积极参与、全力协作。黄老常说,组织上把他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既是一种信任、又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荣誉。不管从事何种工作,“突击队员”四个字总能在黄老身上得到体现。
有人担心黄宗德年纪越来越大,这么“折腾”身体吃不消。对此,黄宗德总是微笑着回应:“正是因为我老了,所以更要争分夺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才不负曾经的那身军装,不负牺牲战友的嘱托。”
国庆节前夕,黄宗德再次走进校园。讲罢战斗故事,他和学生们漫步在学校的操场上,不经意间,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这位身穿军装的鲐背老人口中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一刻,让我们致敬共和国的英雄、“最可爱的人”!
(本文图片由天津警备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