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陇原红”辉映飞天故里

文 | 朱丛箫 杨 涛 本刊特约记者 莫福春

开栏的话:习主席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国防动员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布局相衔接、与强军兴军目标总体要求相适应、与国防动员转型发展相匹配的国防动员文化,是新时代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从今年起,本刊开设“国动文化”专栏,以期在追根溯源中寻其魂魄和薪火,在探索创新中立起标杆和导向,为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提供支撑。

去年12月中旬,一股强冷空气来袭,陇原大地风雪漫天、滴水成冰。然而,在甘肃省华池县南梁法治教育基地礼堂内,一场由甘肃省军区举办的陇原国动红色文化工作推进会正在火热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甘肃省军地的140多名代表汇聚一堂,听红色故事、谈经验体会、谋建设规划,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甘肃又称飞天故里,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2019年,习主席在甘肃省视察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甘肃省军区牢记领袖嘱托,积极发挥省军区系统“面向三军、协调军地”职能作用,汇聚军地力量打造陇原红色文化品牌,使富有自身特色的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

甘肃省军区组织优秀民兵骨干到红色场馆参观见学。

金塔县人武部组织航天民兵连民兵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

面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红色遗址,军地通力协作——

系统性整合红色资源

“老革命的英雄事迹令人感动”、“向老红军致敬”……2023年10月中旬,由甘肃省军区拍摄的纪录片《大地回声》,在甘肃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广泛好评,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经历过硝烟战火考验的老干部,是活着的红色资源。”在甘肃省军区领导看来,重视在军队离退休干部中抢救性挖掘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这些年,他们指导各干休所给每名离退休干部建立红色历史档案、制作红色历史简介、记录口述红色故事、修建完善荣誉场所,并采取边挖掘、边整理、边宣传的方式,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等媒体,刊发10多篇离退休干部的红色故事。

革命遗址是红色历史的见证,革命文物承载着红色基因。在甘肃这片红色土地上,分布着全省14个市州重要革命遗址遗迹900多处,既有共产党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又有王孝锡、胡廷珍等先烈为革命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还有《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和军民鱼水情深的传奇佳话……这些红色资源是甘肃省打造特有红色文化品牌的生动教材,是培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崇军尚武之情的丰厚沃土。一直以来,甘肃省军地各级注重系统性整合红色资源,先后出台《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甘肃省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陇原大地兴起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红色遗址、赓续红色血脉的热潮。

“红军指战员曾鏖战定西全境,其境内红色资源众多。”定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史书昌介绍,为记录英雄事迹、讲好老兵故事,他们以全市健在的老红军和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为主要拍摄对象,拍摄制作《老兵记忆·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26部,线上点击量和线下观看量突破160万次。

红色七里河,巍巍沈家岭。依托驻地独有的红色资源,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武部采取邀请地方党史军史专家共同研讨、走访干休所参战老干部李振朝、赴兰州战役纪念馆和英雄生前所在部队了解等方式,收集整理解放兰州战役时牺牲的一野11师31团团长王学礼的英雄事迹并编撰形成10多万字资料,使英雄的形象更加厚实、精神更加丰满。

两当县是“两当兵变”所在地,也是“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的老家。该县人武部领导介绍说,近年来他们会同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编著了《两当兵变》等红色读本和《干粮带》等红色故事集;通过走访陈红军烈士生前成长环境、所在部队和学习院校,将陈红军烈士战斗事迹记入县档案史料,协调修建陈红军烈士纪念馆;把县民兵应急连命名为“陈红军民兵连”,并设计制作了连旗连徽,提炼形成了连魂连训,积极传承烈士精神……

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从甘南湿地到黄河之滨,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安排部署,全省军地各级依托驻地红色资源,组织专门力量精心修缮保护红色遗址遗迹、建设红色纪念场馆,抢救性挖掘整理了几十部记录我党我军红色历史的鲜活故事,使红色资源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金塔县航天民兵连党员民兵在东方红卫星升起的地方重温入党誓词。

两当县陈红军民兵连组织开展“追思先烈志、重走红军路”主题实践活动。

感悟意蕴深厚、语重心长的深情嘱托,军地紧密携手——

体系化赓续红色基因

保护是最好的铭记,践行是最好的传承。

为更好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甘肃省军区领导表示,他们牢记习主席“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深情嘱托,将联合省市县有关部门重点打造建设革命军史场馆、命名红色民兵示范分队、组织革命精神流动展览等6个具有鲜明标识度的红色文化品牌。

“甘肃红色文化涉及地域广、时间跨度大、精神内涵深。把这些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火种持续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推进甘肃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甘肃省领导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强化军地衔接,助力打造陇原红色文化品牌。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军地双方既不能零敲碎打,也不能各自为战,只有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作为,才能产生最大效益。”甘肃省军区政治工作局领导告诉记者,在甘肃省红军长征沿线、西路军征战沿线和解放甘肃沿线,分布着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发生过腊子口战役、大墩梁阻击战等许多战役战斗,还是长征会师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留存了大量红色故事,涌现出许多革命英雄。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是打造陇原红色文化品牌的坚实依托和有力支撑。

正因为如此,甘肃省军区把打造陇原红色文化品牌作为全省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自主抓建与军地协作相结合,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建设之中一体筹划、合力推进。他们系统整合“两当兵变”发生地、长征落脚点决策地、解放西北决胜地等地区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深入挖掘兰州战役、西路军征战等战史战例和涌现出的英模人物,推出兵要地志、军旅诗选等系列文化产品,建立军地共享共教宣传教育协作机制,遴选20人成立红色金牌讲师团,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安全形势等常态宣讲,聚力打造富有甘肃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欢迎社会各界、机构和个人,特别是部队老干部及家属子女,驻甘部队官兵、民兵和收藏家、军事爱好者,积极捐赠各类革命文物史料……”2023年8月,甘肃省军地多家媒体和近百个官方微信公众号集中推出《甘肃革命军事馆文物史料征集公告》,对征集缘由、内容和要求等进行说明。公告发布后,迅速在陇原大地引起热烈反响,人们在点赞、转发的同时,积极捐赠文物史料。甘肃革命军事馆筹建办陈小卫说:“捐赠者既有年逾古稀的离退休干部,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既有党政机关人员,也有社会普通民众。短短4个月,已征集文物史料960多件。”

“甘肃革命军事馆建设是一项事关军地的大事。”陈小卫说,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军地联合领导小组,目前已完成展陈大纲撰写、建设用地规划、项目资金拨付,正在抓紧优化建设方案、征集文物史料。

为做大做强陇原红色文化品牌,甘肃省军区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弘扬优秀军事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及时制订措施,明确军分区和人武部重点抓好本级荣誉室展陈完善、辖区红色资源整合上报等工作落实,并依托驻地红色场馆、遗址遗迹、烈士陵园等推开现地讲授、仪式教育和情景教学,广泛开展“学习战史战将、培育战斗精神”、“感悟红色基因、争当优秀民兵”等群众性活动,引导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在感悟红色文化、接受教育熏陶中强固精神支柱,筑牢爱党爱国、崇军尚武、报效国家的思想根基。

华池县南梁女子民兵连讲解员向群众宣讲“南梁精神”。

秉持继承传统、融合创新的抓建思路,军地各显其能——

多形式传承红色文化

漫步嘉峪关市长城军事文化长廊,只见长廊共分9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这个由嘉峪关军分区筹资建设的文化长廊,既有战史战将展示,又有国防知识介绍,如今已成为该市全民国防教育和新兵役前教育的新阵地,每天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表达方式。”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孙瑛说,甘肃省红色文化涉及地域广、类型多,许多红色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而宣扬好这些红色文化,创新方法手段尤为重要。

记者曾赴甘肃省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10多个红色场馆参观,发现馆内展存除常见的实物、照片、视频和文字外,还有用声、光、电、网等技术手段模拟的战场情景和体验环节,使观众能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善于将时代元素、科技因子、艺术手法融入品牌创建,使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鼓士气。”甘肃省军区领导介绍,为高标准建设甘肃革命军事馆,他们派人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场馆先进布展技术,计划同步建设甘肃红色历史数字展馆,分专题打造网上系列展厅,在所属单位同步设立可视端口,使官兵不出营门就能够“参观”陇原红色盛景,受到红色文化滋养。

天祝县哈溪镇河沿村是“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故乡。走进该村村委会,只见“英雄学坊”4个大字熠熠生辉。该县人武部政委熊任成介绍,为宣扬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他们协调县、镇、村三级以祁发宝为红色名片,精心打造“英雄学坊”,广泛开展“英雄故乡学英雄”活动。每次新兵入伍前,镇武装部还组织预定新兵到这里参观见学,使“英雄学坊”成为该镇新兵的网红打卡地。

“武威市各级非常重视打造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武威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2023年初,在市军地协商会上,市文旅、教育等部门和驻军部队围绕“创武威红色品牌,普全民国防教育”主题进行研讨,决定合力打造以古浪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国防教育阵地体系,擦亮河西走廊红色文化品牌。

华池县南梁镇,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只见10多名女民兵穿梭在各展厅给观众用心讲解。2014年成立以来,该县南梁女子民兵连民兵始终把“讲好南梁故事、发扬南梁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解说热情讴歌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这些年,该民兵连在军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年均义务讲解4000余批次,接待参观人员近300万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奖”等10多项殊荣。

《会师颂》、《红色会宁》、《圣地之春》……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的甘肃省会宁县近年来不断推出大型红色文艺专场演出,将说教变成演艺、把剧场变成课堂,增强了红色传统教育的质效。会宁县人武部领导介绍,该县会师旧址管委会红色艺术团成立13年来,共创排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综合艺术等类别节目70多个,演出700多场次,观众达数十万人次。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高台县,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该县人武部共建单位。受直播购物启发,该馆配备灯光、摄像、网络等设施设备,建成红色文化网络直播室,让纪念馆讲解员李菲菲采取网络直播方式,带领观众“畅游”纪念馆,开辟了传播红色文化的新途径。

“小小直播室,发挥作用大。”该馆宣教科科长杨延荣说,短短几年,直播室先后给330多家省内外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等单位宣讲西路军英雄事迹,累计受众达390多万人次,使西路军的英雄事迹逐步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