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在着力提升民兵实战化训练质效上求突破

文 | 方延中 袁凯

民兵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援部队作战、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当前,民兵建设面临诸多新挑战新机遇,必须认真贯彻实战化训练要求,积极推动民兵训练向实战靠拢、向部队需求贴近、向战斗力标准聚焦,不断提高民兵队伍支援保障能力。

严把标准要求,科学构建训练内容。适应指挥体制新调整、使命任务新拓展、民兵规模结构新变化,持续优化民兵训练内容。依据作战方案开展实案化训练。以各战区作战方案为依据,弄清国防动员各单位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地位及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各军兵种部队战时动员需求,根据可能担负的任务确定能力指标、设计训练目标、安排训练内容,实现作战任务、动员任务、训练任务的有效衔接,构建起以任务行动为核心的新型训练体系。按照训练大纲开展规范化训练。新的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对不同行动样式设置了不同训练内容,要根据各民兵分队可能遂行的行动,开展针对性训练,形成与民兵职能任务相统一、队伍种类相适应、行动样式相配套的训练路径。结合任务特点开展差异化训练。民兵训练时间短与内容多的现实矛盾,客观上要求各级要着眼固强补弱,突出训练重点。沿海地区重点训海上支援保障、港口码头抢修等内容,内陆尤其是重要交通枢纽地区重点训保交护路、物资供应等内容,城市地区重点训人民防空、反恐维稳等内容,切实增强训练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军地共管,合力落实训练保障。按照民兵实战化训练要求,加大训练投入力度,整合优化军地训练资源,努力提高训练保障整体水平。统筹训练场地保障。遵循信息化、实战化、集约化要求的发展理念,按照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学生军训基地“三训合一”的建设思路,完善训练场地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训练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共用。加强训练经费保障。将民兵训练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演训活动、装备器材保障等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通过建章立制固化下来,推动经费保障由临时动议、多方筹措向依法依规、自动拨付转变,为开展民兵实战化训练提供长效保障。完善装备器材保障。拓展装备配备渠道,力争将武器装备器材纳入全军装备保障体系,尽量满足民兵履行使命任务所需;应急装备器材纳入地方应急保障体系,实现资源共用、优势互补;通用装备器材依托社会资源预征预储,及时掌握数量质量和分布地域,签订征用和储备合同,确保预征预储能够依法落实。

着眼常态长效,建立健全训练机制。民兵实战化训练要着眼长远探索方法、立足长效建章立制、围绕常态细化措施,切实推动民兵实战化训练规范运行、有效开展。完善联训联演机制。按照一体化联训联演要求,每年组织对民兵与现役部队的联训联演进行统一规划,在演训筹划、演训实施、演训考评等方面做好衔接整合,实现联考促联训、联评促联演。健全考核评估机制。采取综合、专项、随机监察等方法,突出对民兵年度训练任务开展情况、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实现全过程精确管控;建立和完善等级评定制度,明确考评职责,量化考评标准,创新考评形式,规范组织实施,综合评估训练质量。落实问责追责机制。对民兵实战化训练不落实的单位,要查清原因、追究责任,与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立功受奖直接挂钩,以刚性措施和从严要求推动民兵实战化训练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