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体检结果互认”走活征兵体检一盘棋

文 | 王群学 本刊特约通讯员 龙礼彬

收到异地体检报告单380份,316人被认定为初检合格;参加复检后235人合格,其中近半数为理工类大学生和技能人才……初秋时节,江西省吉安市下半年征兵工作迎来“收获期”。手捧“硕果累累”的征兵体检“成绩单”,吉安市征兵办副主任禹爱中难掩兴奋之情:“实施‘体检结果互认’办法,方便了应征青年、扩大了征集基数,征兵体检工作自然迎来‘大丰收’。”

地处赣江中游的吉安市是一块红色热土,有着浓厚的从军尚武光荣传统。然而,兵员大市也曾遭遇“围城现象”:辖区高校少,导致优质资源潜力匮乏;而许多参军意向强烈的大学生群体,或困于学业工作忙碌,或限于身处外地无法返乡参检,严重的“二元对立”致使征兵工作从体检开始就出现“营养不良”。

思路决定出路。吉安市征兵体检工作的“峰回路转”,源于国家医改释放的政策红利。去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出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标有全国或本机构所在地区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识统一为“HR”。

何不借医改东风,将“体检结果互认”办法引入征兵工作?很快,吉安市征兵办出台实施细则:征兵体检初检阶段,应征青年因学业、工作等原因无法及时返回参检的,可以选择在当地具备“HR”认证资格的医疗部门做相应的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寄回。应征地征兵体检医生利用医院“网上互信互认监管”平台查询结果进行核对,然后按照《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作出初检是否合格判断,再将结果反馈给应征青年。体检费用由预征青年先行垫付,后期回各县(市、区)征兵办报销。

“‘体检结果互认’助我圆了从军梦。”日前,某部吉水籍列兵肖美龙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喜不自禁。

肖美龙家住吉水县文峰镇。去年下半年征兵初检展开时,即将从南昌理工学院毕业的他正在南昌市某企业实习。此时请假回乡参检,不仅费时费力,且因当时情况特殊,离开南昌市会影响返岗,如果体检不合格,则造成工作、参军两头落空。正当肖美龙左右为难之际,吉水县征兵办工作人员建议他到具备“HR”认证资格的江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初检,最终使小肖如愿踏上了从军路。

火箭军某基地安福籍战士龙梓豪告诉记者,他能顺利入伍也受益于“体检结果互认”办法。龙梓豪入伍前是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由于学校所在地高校云集,参军竞争更为激烈,于是他选择在家乡安福县应征。“跟在学校应征一样方便。”龙梓豪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学院医务室完成初检,随后他将带有“HR”标识的体检单寄给安福县征兵办,很快就通过了初检。

禹爱中介绍,为确保兵员质量,他们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推动征兵大数据运用实践,将学校学籍信息、个人户籍信息、健康医疗信息、人才就业信息等资源接入征兵信息建设功能终端,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应征青年涉法信息和病史情况,提前准确掌握应征青年现实表现和身心素质,为应征青年初检初审提供依据。

作为一名多年参与征兵工作的“老武装”,吉水县金滩镇武装部部长罗韬最有发言权:“新修订的《征兵工作条例》明确,初步体检结果在全国范围内互认。一年多的实践表明,‘体检结果互认’办法方便高效,对提升适龄青年从军热情、提高兵员质量大有裨益!”

“不仅节约了预征青年来回奔波的各项成本、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还提升了征兵体检质量。”吉安市征兵办主检医生刘诏簿告诉记者,“体检结果互认”办法推行以来,他们对互认项目、方式、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划,进一步提高了无高校地区的兵员质量。

数字是最有力的论据。吉安军分区副司令员、市征兵办主任吕进云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2020年,该市入伍新兵中大学毕业生占比56.7%,2022年这一比例达到81.5%,今年上半年更是实现100%,还有324名“双合格”应届大学毕业生因名额所限未能穿上军装。他笑道:“现在各县(市、区)都打电话要任务,而且一个个硬气得很,理工类、条件兵、赴边远艰苦地区服役的,要什么有什么!”

引入新办法,征兵工作自然“水涨船高”。吕进云告诉记者,“推进初步体检结果在跨地域范围互认,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下一步将在共享结果的同时,兼顾信息安全,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确保体检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永新县召开2023年下半年征兵体检政考培训会。(摄影/曾泳峰)

吉安市吉州区征兵办组织应征青年进行心理检测。(摄影/龙礼彬)

吉安市吉州区征兵办组织下半年应征青年体检。(摄影/龙礼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