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130个高校征兵工作站,发展高校专兼职征兵工作人员队伍上千人,带动125个高校军事兴趣类社团逾5000名成员参与征兵工作……这是近年来湖北省在征集高素质兵员工作中交出的一份全优“答卷”,也是该省创新开展高校征兵工作的一个有力见证。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高校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湖北省历来都将高校征兵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筹划、来部署。近年来,该省在规范建立高校征兵机构、压实高校征兵“主阵地”责任、统筹划分征集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兵员征集质量逐年提升,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屡创新高。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素质兵员需求日益增加,大学生尤其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加大。盛夏时节,记者带着为何荆楚大地参军潮涌浪千重的疑问,深入该省探寻他们做好高校征兵工作“答卷”背后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工业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向该校预征青年发放征兵宣传册。刘记 摄
武汉轻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向预征青年讲解枪械知识。刘乐 摄
高起点建设征兵工作站——
大学生应征入伍实行“一站式服务”
尽管暑假已至,武汉轻工大学征兵工作站依然忙碌不息,不时有学生前来咨询入伍政策。工作站的隔壁,部分同学已在排队参加体格检查。作为湖北省2022年度“省级示范高校征兵工作站”,这里提供了包括政策答疑、初步体检、兵役登记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备受学生推崇。其实这样的征兵工作站,在湖北省各高校并不鲜见。
“过去,由于高校征兵工作无机构、无负责人员、无场地,兵役机关感到高校征兵工作落实难,应征青年则感到应征入伍难,这‘三无两难’问题导致优质兵员征不来、兵员质量上不去。”毛洋洋是湖北省军区机关的一名“老动员”,谈及高校征兵工作供需之间的矛盾症结,感触良多。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早在2017年,湖北省军地就制订了《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和省教育厅在高校设立征兵工作站。《办法》下发当年,高校征兵工作站犹如雨后春笋般在荆楚大地“破土出芽”。
随着征兵工作站的全面铺开,新的问题却又不断出现。高校征兵工作站缺人手无经费、寒暑假关键期挂空挡……特别是“两征两退”改革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征兵盯着问题抓,难题结合任务破。去年年初,该省征兵办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历时两个月时间对辖区高校征兵工作站建设情况逐一“过筛子”,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场地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征兵工作站建设进行系统规范。与此同时,省征兵办建立健全联合办公、情况通报、经费保障等制度规定,形成了一套军地适用、利于学生、便于实施的工作机制。
各市、州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高校常态化征兵工作探索。黄石市将高校征兵工作站打造成融征兵宣传、兵役登记、政策咨询、辅助报名、身体初检、优待办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一站式服务平台;荆州市、十堰市充分发挥军事兴趣类社团作用,组织退役大学生士兵参与兵役登记、初检初审、送站体检等工作……
征兵工作站进入“主轨道”,高校征兵工作也随之进入“快车道”。近年来,该省大学生兵员征集实行专人负责、军地联动、精准施策,征兵工作呈现良性发展的可喜局面。
团风县组织大学生预征青年进行心理测试。朱建海 摄
直接分配大学生征集任务——
“向校长要兵”成为新常态
“应征入伍,圆梦军旅,让青春踏上新征程!”盛夏,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举办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分管副院长杨宏斌现场号召青年学子接过退役老兵的接力棒,积极应征报名。
时值毕业季,荆楚各地征兵宣传进高校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校长、院长出镜动员大学生应征的场景,在该省屡见不鲜。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把征兵工作看低了、看轻了,要积极主动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兵之胜在于篡卒。湖北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湖北军地聚焦大学生这个征集重点,由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会同省教育厅,区分高校层次类别,以高校适龄男性学生数量为基数,细化分解各高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征集任务,实现高校兵员征集由“概略测算”变“精确制导”。
划清“责任田”,才能种出“高产粮”。记者从该省军区征兵办了解到,湖北各地征兵办公室指导高校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征兵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评管理体系,还积极构建“校党委—校征兵工作站—院党委”三级征兵工作组织责任链路。同时,省教育厅还将高校征兵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招生计划调整补偿、评先评优、项目批设等的重要参考,既压实了工作责任,又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过去,大学生征集任务是软指标,许多高校不大重视。”多年从事征兵工作的武汉市汉阳区征兵办公室主任王进深有感触地说,“新修订的《征兵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对普通高等学校可以直接分配征兵任务。我们的做法有了法律保障,各方职责更加明晰,征兵责任压力也得以充分传导。”
校长加入征兵队伍,高校开通应征绿色通道。“近年来,我校有300多名学生应征入伍,今年上半年征集任务数24名,实际完成25名。下半年已报名112人。”武汉晴川学院校长汪彬对征兵工作侃侃而谈,“大学生征集任务数由兵役机关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下达,拥护国防、支持国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时代担当,作为校长更是责无旁贷。”
为高质量完成征集任务,各大高校纷纷“放出大招”,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武汉理工大学为春季退役兵指定专人结对指导,一站式办理相关复学手续;湖北交通职业学院为符合条件的春季入伍毕业生主动寄送毕业证书,并做好专升本政策宣讲;湖北师范大学则规定,在校一年级学生和当年被录取的新生入伍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可申请转入本校同层次相近专业学习,并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帮扶和指导。
构建征兵任务统筹机制——
征兵指标告别“旱涝不均”
今年上半年,武汉学院大三学生徐新超报名应征。他的户籍地在武汉市洪山区,就读学校在武汉市江夏区,入伍征集地最后却落在武汉市武昌区。打破高校属地征集模式,实行划片跨区征集,这是武汉市创新建立大学生征兵任务统筹机制的缩影。
武汉市征兵办领导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武汉共有8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逾百万,相当于中等城市人口规模。但地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十分严重,高校最集中的洪山区和江夏区共拥有60所高校,但在青山区、江岸区的辖区内各仅有1所高校。
高校集中的地区,受征兵名额限制,许多优秀大学生难以如愿;而高校较少的地区,大学生参军人数潜力不足,征兵任务完成困难。“旱涝不均”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合理统筹与科学分配高素质兵员,成为摆在兵役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早在2014年,武汉市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行高校划片征集,将31所高校从属地划出,调整至4个中心城区集中征集,高校征兵资源配置得到初步优化。为进一步提高征集质量,解决各区工作强度和财政支出不均衡的矛盾问题,武汉市于2022年再次对高校划片征集方案进行调整,当年大学生征集比例达到96.9%。
“应征青年关注的优抚优待问题也是我们实行划片征集的重要考虑。”武汉市征兵办公室领导介绍,“过去,高校集中的区域落实优抚优待难度大、负担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落实和大学生应征报名的积极性。”为此,武汉市结合划片征集,在全市统一优待金、奖励金等发放标准,出台《武汉市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办法》,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系列教育培训优惠政策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有效解决应征青年的后顾之忧。
武汉市的成功探索为全省高校划片征集打下基础,省征兵办公室和省教育厅出台规定,对高校数量较多、过于集中的地区,按照充分征集、就近就便原则,由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省教育厅决定,调整至多个县(市、区)对口管理。此外,湖北省各类优抚优待措施也密集出台,如今年年初发布的全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首批省级优待项目以及市州部分优待项目,涵盖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
“实行划片征集后,大学生应征报名的积极性明显提升,高校较少地区大学生征兵任务更易完成,兵员素质也明显提升。”省征兵办领导介绍。去年,湖北省征兵“五率”情况有大幅提高,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达到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