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巴渝雾都熔铸后备铁拳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赵晓菡

初夏,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组织民兵整组点验,近百支队伍、千余人员军容严整肃立沙场,数千套(件)设备一字排开接受检验,其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战备状态受到军地领导一致好评。这是重庆警备区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使命任务加强民兵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好钢烈火烧,响鼓重锤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开展后,重庆警备区借势发力、顺势而为,积极对接作战需求编实建强民兵队伍,着力提升国防后备力量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支援保障力,在新起点上推动民兵队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清堵点、解难点——

群策群力破障前进

“联合地方纪委监委等部门对组训单位、编兵主管单位、参训分队进行训练督察”、“成立专门训练机构,落实民兵训练基地责任,推动训练基地实体化运行”……6月初,重庆警备区以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为契机,紧扣编实建强民兵力量组织专题研讨。

“民兵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紧盯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聚力攻坚克难,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警备区领导介绍,他们围绕深入推进民兵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集中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专题研究,着力治弱点、破堵点、解难点,有效推动了民兵队伍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4月中旬,该警备区抽调机关人员分成9个组深入38个区县人武部,围绕民兵建设中存在的“跨军地指挥链难构建”、“各领域任务力量难调动”等问题,广泛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40余次,调研访谈300余人次,摸清了问题、找准了症结,为合力攻坚克难打下了基础。

去年初,武隆区某食堂发生爆炸事故,民兵应急连紧急出动,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人武部领导抓住这个事例广泛组织研讨交流,并深入26个乡镇(街道)民兵营连展开调研,形成了推动民兵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成果,其中强化组织领导、组织联合训练督察等6条建议得到警备区肯定。

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病根。重庆警备区各级通过召开武装工作会议,将民兵队伍建设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困难一一列出,军地共同研究论证解决措施,同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警备区机关组织“战建备一体推进”集训、民兵整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与市应急局联合制订方案预案,建立健全政府应急体制与民兵应战体制整合、党政军警民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应战物资装备和应急救援物资统筹管理使用等机制,从制度层面为抓好民兵队伍建设提供了保证。

重庆警备区结合党委常委挂钩帮建帮带基层单位、开展民兵组织建设现地检查考评、组织实案化拉动演练等任务,全面检验民兵队伍建设特别是问题破解成效,上下反映良好、发展变化令人鼓舞。

巫山县组织基干民兵开训动员誓师大会。(摄影/向   导)

巴南区组织民兵应急连集中点验。(摄影/高效文)

按需编、按需建——

供需耦合精准编配

“增加装备维修、公路运输等6支民兵分队,改编医疗后送等3支民兵分队……”拿着厚厚的民兵花名册,綦江区人武部军事科参谋袁厚谊如数家珍。谈及民兵编组变化,他告诉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编组更加科学了,专业要求更加贴近实战了。”

“可别小看了这些调整,背后是对民兵编组的精准布局。”警备区领导介绍,为精准对接实战任务,发挥民兵力量最大效能,他们紧盯战场需要,聚焦民兵编组粗放问题展开调研,增加支援保障力量编组,科学调整民兵队伍构成,对民兵专业进行进一步量化优化。

建强民兵队伍,需要精准的需求定位和专业划分,同时也需要着眼担负职能使命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一次军地联合演习中,重庆警备区临时抽调编组在某科技公司的民兵应急分队担负紧急任务,然而由于该分队专业力量与担负任务脱节,导致编而无用,演习被迫叫停。为此,警备区事后及时协调市、区(县)组织部、发改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重新核对全市民兵队伍相关信息,更正完善数据信息2300余条,及时合并撤销不适应任务要求的队伍编制,坚决调整专业不符合应急应战需要的人员出队。

建强民兵队伍,既要紧盯部队所需,也要立足地方所能。今年以来,重庆军地各级纷纷成立工作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地调研等方式,深入厂矿企业、乡村社区开展兵员、企业、社会组织、预征装备等潜力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和完善潜力数据库,同时探索形成“军队提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保障”的运行机制,全力做好军民通用装备预征预储。

前不久,璧山区人武部召开民兵编组任务协调会,除了地方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外,驻军部队代表也受邀成为“座上宾”。会上,人武部领导了解到驻军某部在装备投送能力方面需要支持,便第一时间调取专项潜力数据库相关数据,与地方具备相应资质和拥有相应资源的企业签订预征预储协议,同时根据任务需求对民兵分队人员重新进行优化调整,当天即填补了该部有关军事保障需求。

璧山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开展水上搜救课目训练。(摄影/刘金桂)

强素质、砺精兵——

实演实训精武强能

“某化工集团遭袭击破坏,部分厂房着火,机动通道受损。我命令:涪陵区、永川区、江津区、南川区、璧山区民兵分队即刻出动抢修受损道路……”5月底,重庆警备区随机抽组数个人武部联合开展民兵应急演练,“垮塌”的路段、弥漫的硝烟、震耳的爆炸声,使演练有了“战”的味道、“战”的气息。

“只有设置严酷的作战条件、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负责承办此次演练任务的涪陵区人武部军事科科长王赞介绍,他们打破以单位成建制演练的固有模式,按照专业属性重新编组,通过不设演练脚本、不设预定情况,各支援民兵分队自主筹划对抗的方式组织展开,尽可能模拟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倒逼参训民兵主动想招法、破困局。一系列贴近实战的创新战法和实用战术让民兵们事后大呼“没想到”。

夏至时节,重庆警备区结合近两年民兵执行重大任务情况,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人员召开检视反思会。涪陵区人武部部长许玉强以去年8月执行森林灭火任务为例进行总结:当时,由于火势迅猛、山路崎岖等原因,民兵无人机分队侦测火情获取目标物图像模糊、坐标定位误差较大;运输车在山路无法前行,灭火抢险装备只能靠人力输送。许玉强反思道:“归根结底是民兵日常训练贴近实战不够,导致面对复杂的任务环境时缺少灵活有效的应对招法。”九龙坡区人武部部长王强则结合辖区高新企业聚集较多,在技术人才和装备器材储备上较其他区县优势明显,但新型力量编建还不够等问题,一边反思一边提出推动科技兴训、注重借力施训、突出实战转化等8条建议,得到与会人员称赞,建议也被警备区采纳。

“民兵是地方应急的‘铁拳头’,更是支前的‘主力军’,必须着眼担负使命任务不断锤炼提高练兵备战水平。”警备区领导态度鲜明,专门成立工作组,对加强民兵队伍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制订整改方案,同时推出一系列措施:根据不同专业分队建设特点,与各单位共同研究拟制民兵训练方案,做到一企业一方案、一专业一计划;依托行业基地、结合专业岗位,不断强化人装结合训练;抓好挂钩联训,积极对接支援保障部队,尽可能将民兵力量对口专业训练融入作战部队联训,耦合提升支援保障能力……

平时建得实、训得精,战时才能叫得响、打得赢。前不久,城口县突发洪水,多个镇街被淹,该县人武部快速准确评估汛情灾情,在军地联合指挥组的指挥下,及时出动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救援。无人机分队远距离侦察水情、高空抛投救生物资,水上救援分队驾驶冲锋舟快速转移受灾群众、抢运群众财物……整个过程动员集结迅速、指挥协同高效、任务完成圆满,受到军地各方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