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修为官之德 立从政之本

文 | 李照达

领导干部应常修官德,时刻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省。

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的官德始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孟子言:“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这里所讲的“天爵”意指人品官德,所讲的“人爵”意指官位俸禄。孟子告诫说,通过仁义忠信、乐善好施获得高官厚禄后,却不继续修身立德,将好的人品官德丢失,终将导致自取灭亡。

从近年的腐败案例来看,许多落马官员都有一个相似的人生轨迹,大都经历过“贫苦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终落得个“悲惨的晚年”。这些落马官员在为官之初,大都做事踏实、为人真实、作风朴实,有着良好的人品官德,百姓拥护、组织器重。但为官久了,个别领导干部逐渐迷失自我,有的甚至职务越高操守越低,有的还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可见,良好的品德操守是为官从政之本。为官者如果丢掉品德、失去操守,犹如大厦没有地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

王安石在《洪范传》中写道:“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以德养身,行德方能致远。古往今来,“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为官者不在少数。比如,“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的谷文昌,“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等等,他们都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品官德。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常修为官之德。要经常叩问自己“当官为什么”。从古至今,有人为了当官而当官,而共产党人是为了做事而为官。共产党的“官场”不是升官发财的“名利场”,而是为民造福的“奋斗场”。习主席强调,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既是谆谆告诫,更是明确要求。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不能提拔前“拼命干”,提拔后“背手看”,不能占位子、混日子、守摊子,更不能做让百姓厌恶的“太平官”、“木偶官”,主动做到“在其位必谋其政,谋其政必尽其责”。

身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叩问自己“用权做什么”。官位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民服务的工具。为民用权,不能任性。倘若觉得“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恣意妄为,无所顾忌,迟早会出大问题。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交的是信任,更是责任,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把岗位当成为党的事业奉献的舞台,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厚植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精气神。同时,还要经常叩问自己“身后留什么”。“身后留什么”是共产党人党性政德的一面镜子。“最是口碑不易得”,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是要在百姓心中筑起永恒的丰碑。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就要自觉涵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自觉坚守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的情操,公而忘私、勤政为民,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会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永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