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着力加强新质民兵组织建设

文 | 广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

预建民兵党组织,是党对民兵绝对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组织方式,是贯彻落实党的一切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重要组织保证。新质民兵作为支援保障作战的有生力量,不仅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编组布局把队伍建起来,更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组织建设把战斗堡垒强起来,确保一旦有事上得去、关键时刻起作用。

近年来,军地各级对新质民兵队伍建设关注度高、期望值大,有力推动了新质民兵快速发展。但预建党组织工作起步晚、基础弱的现实困难仍然存在,专业性强、企业编兵多、建管用矛盾大的瓶颈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组织制度难落实、党团活动难开展、功能作用难发挥等矛盾问题仍制约着新质民兵分队全面发展。走进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加强新质民兵分队预建党组织建设,必须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高度、在组织编建上要有新举措、在方法手段上要有新创造、在队伍抓建上要有新加强、在制度机制上要有新突破、在检查考评上要有新变化,坚持军地联动、多维发力、体系推进,如此才能把预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扭住思想用力,解决“站位怎么摆”的问题。强化理论武装,提领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领悟习主席关于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政策法规纳入党委常委议军会议题、中心组学习专题、党政干部培训课题,引导大家认清加强预建党组织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和把握民兵党组织建设问题。针对民兵党组织“预而不建”等模糊认识,在基层武装部和民兵分队中深入开展针对性思想教育,引导大家增强对组织功能作用的认识,认清“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不断提高抓建积极性。

注重分类施策,解决“组织怎么建”的问题。从法规政策层面给民兵“多独立编建、少混合编兵”创造条件,实现“平时好建、战时好用”。对于以行业系统为主编建的分队,原则上少编或不编企业,编进来的企业至少编有党员并担任支委,确保骨干力量全覆盖;对于以国有企业为主编建的分队,适当把握编兵年龄要求,推动实现独立编建;对于以民营企业为主编建的分队,合理掌握党员比例,特别是涉及高技术领域的,明确党员数量只要达到要求能够成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即可,以便更好管理和指挥。

丰富载体手段,解决“活动怎么搞”的问题。强化军地统合,明确面向“民”身份的普适性党员学习教育由编兵单位负责,面向“兵”身份的专题性党员学习教育由军事机关负责,做到有合有分、齐抓共管。突出以战领建,明确民兵党组织活动要围绕支援作战中心任务,研究任务特点、分析建设形势、探索战法打法,着力增强党组织带领队伍遂行任务能力。创新活动方式,瞄准新媒体“主阵地”,采取手机党建APP、公众号推送等手段,组织民兵党员打卡听课、学习交流,探索推出民兵特色党建活动产品,切实提高党组织活动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军地同向发力,解决“队伍怎么抓”的问题。抓实培训帮带,结合地方党校培训有计划地将民兵分队党支部书记纳入其中,切实提高党务能力;军地组织部门可在基层武装部、民兵连党支部建立帮带联系点,常态开展帮建活动,切实提高自主抓建能力。(下转第48页)(上接第46页)搞好政策优待,对于编兵重点企业,进一步在企业经营发展、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统筹党员发展指标向编兵企业倾斜,推动形成“谁抓武装谁受益、越抓武装越受益”的良性循环。深化“双争”评比,军地联合开展争创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争当民兵工作优秀个人活动,定期评选民兵党员标兵岗、示范班、模范排,引导民兵党组织和民兵党员爱岗敬业、见贤思齐、争创一流。

完善制度机制,解决“工作怎么干”的问题。规范训练制度,探索民兵集中训练特别是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融合组织的方式方法,使政治训练与军事训练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细化党建规范,梳理形成民兵党建工作具体清单,规范明确预建党组织功能作用是什么、成立时做什么、平时活动搞什么等内容,形成一本通、一张图,确保民兵党员干部看得懂、搞得清、落得实。完善保障机制,经费使用上明确预建党组织开展活动所需经费来源和标准,场地保障上依托基层武装部、民兵之家或民兵营(连)部专门设置党组织活动场所,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加强检查考评,解决“导向怎么引”的问题。调整考评权重,适当增加对民兵支援力量特别是新质力量建设的考评比重,增加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的考评比重,防止和克服重应急轻支援、重军事轻政治的倾向。改进考评模式,破除“痕迹式”检查,坚持“动态式”考评,采取现地查看、现场考评的模式,真实检验民兵党组织建设情况和组织功能发挥。抓好自考自评,着眼实现由“被动受考”到“主动迎评”的转变,强化以考促建、以评促优,逐级推开自考自查自评,把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全面挂钩,汇聚形成推进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的动力与导向。

(执笔:鲁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