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创新抓好民兵仪式文化建设

文 | 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

仪式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在军队建设和军事行动中被广泛使用。民兵仪式文化具有激励功能,能给人以振奋、愉悦和鼓舞,唤醒民兵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对于激发民兵内心深处的进取动力、提高其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军从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仪式文化建设,从土地革命时期颁发“红星奖章”到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争当英雄模范”运动,从解放战争时期评选和授予“功劳证”、“功劳章”到和平时期逐步规范阅兵、授衔等仪式活动,仪式文化成为激励广大官兵勇往直前的无声号角。

——仪式文化具有稳定性,有利于赓续优良传统。仪式文化相对固定,从而让价值观念在仪式中固化和传承。民兵来源广、流动快,个体差异性大,思想认识水平有高有低,不少人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缺乏系统认识,更缺少亲身体验。参加集中宣誓、祭奠英烈、命名授旗等庄严隆重的仪式文化活动,深入学习民兵的发展史、战斗史、奋斗史,能够在追根溯源中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本色。

——仪式文化具有浸润性,有利于强化责任担当。仪式文化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触动心灵、启迪思想。民兵聚之为兵、散之为民。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必须找准兴奋点、激发参与性。跟进编兵整组、军事训练、抢险救灾等任务,积极开展入队宣誓、开训动员、出征和凯旋等仪式文化活动,可在理智和情感的交融中潜移默化地武装头脑、凝聚意志。

——仪式文化具有情感性,有利于增进身份认同。民兵作为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必须不断强化“姓军为战”意识。仪式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交流行为,人员集中、氛围隆重,为情感交流和情感培养提供了平台。组织开展颁发民兵优待证、重温民兵誓词等仪式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增强民兵对“兵”的身份认同感、对“军队”的集体归属感。

——仪式文化具有规范性,有利于培塑过硬作风。模仿是人类行为的特点,也是形成习惯的先导。开展经常性仪式文化活动,严明的纪律氛围、严整的军容军姿能够对人心理产生强烈暗示,推动形成高度自觉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特别是整组点验、入队宣誓等仪式文化活动更具示范性和冲击力,有助于解决“兵味不浓民味浓”的问题。

近年来,省军区系统各级聚焦使命任务、跟进中心工作、紧贴民兵思想,广泛开展民兵仪式教育,引导广大民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民兵仪式文化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但种类单一、形式单调、力量单薄、交流单向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很好满足多元化、精品化、专业化、互动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各级必须注重传统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不断改进创新民兵仪式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

一是要完善仪式体系。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试行)》明确了军队仪式的基本内容,规范了组织各类仪式的时机、场合、程序和要求,但对民兵分队而言,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活动难开展等问题相对突出,开展仪式文化活动面临很多特殊情况。对此,一方面,要系统规范参照执行的,对民兵入(出)队仪式、民兵干部任命仪式、遂行重大任务出征仪式等要进行细化明确,增强民兵仪式文化活动的规范性严肃性;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自身特色的,将整组点验、授予民兵营(连)旗帜、民兵集中训练开训动员等进行具体设计,形成便于操作的适用模式。

二是要丰富价值符号。仪式是由大量的、有意义的仪式符号所构成的象征体系。要跟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进程,着重规范具有民兵特色的徽章符号,区分普通民兵、基干民兵、民兵干部,研究设计不同类型的标志服饰,特别对授称或者以战斗英雄、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民兵分队,在佩戴统一臂章的基础上应设计佩戴特色臂章。统一规范民兵证、专武干部证样式,在登记身份信息的同时,增列参加集中训练、遂行重大任务、获得表彰奖励等情况的身份符号;面向社会和民兵征集歌曲、海报、短视频等文化作品并增列艺术符号;大力宣扬民兵矢志强军兴军、献身国防动员事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增列典型符号,鲜明体现自身特点特色。

三是要畅通参与渠道。文化记忆所依靠的是有组织、公共性的集体交流。开展仪式文化活动,必须拓展集体参与渠道。越是高度分散、难以集中,就越要见缝插针,结合抢险救灾、集中训练、整组点验等时机,灵活开展授旗、表彰、出征等仪式文化活动;在不违反军队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邀请地方相关部门、民兵亲属参加仪式文化活动,扩大军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探索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重温民兵誓词、纪念重大节日等活动,通过开直播、拍视频、秀场景、晒感言、送祝福等形式,实现线下与线上无缝对接,浓厚网上仪式文化氛围。

四是要凝聚落实合力。仪式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长期积淀和增益的效果,必须多方联动、久久为功。要结合专武干部培训、民兵干部集训、考核比武等时机,举行任职、授奖(授称、授勋)等仪式,提高感染力冲击力;要跟进集中训练、遂行任务等时机,以小、快、活的方式开展仪式活动,提高针对性实效性;要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共同组织表彰、颁奖等仪式,增强隆重性权威性;要善借驻军红色资源、训练资源、典型资源,广泛开展挂钩联训、授予民兵营(连)旗帜等仪式文化活动,建立“政治教育共抓、训练资源共用、基础课目共训、重大任务共练”机制,不断强化自豪感荣誉感,并以此推动民兵队伍建设水平不断跃升。

(执笔:王兆贵、修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