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融情·向新: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从军地主流媒体涉军热点新闻谈现象级传播
摘要: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主流媒体的职责和追求。本文分析近期舆论场获得现象级传播的涉军新闻的特点提出,在贴近、融情和向新上下功夫,让更多强军故事抵达受众眼前、指尖和心间,为强国强军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关键词:强军故事;正能量大流量;传播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为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2024年8月,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全媒体生产传播效果综合评价工作展开,一批强军好故事,系列强军新话题脱颖而出,成为正能量大流量的典范。本文分析近期舆论场获得现象级传播的涉军新闻的特点提出,强军好故事自带流量,讲好“好故事”就会乘上“流量快车”,主流媒体要在贴近、融情和向新上下功夫,让更多强军故事抵达受众眼前、指尖和心间,为强国强军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一、贴近时代、紧跟热点,受众深切期待就是大流量
贴近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属性和价值追求。全媒体时代,贴近性也是提升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契合受众需求、兴趣和利益的新闻信息产品能够获得更多受众关注。
例如,《解放军报》新闻故事《你好,我是无侦-7》《蓝天盛会彰显中国制造高度自信》和中国军号《我国首艘弹射型两栖攻击舰来了》刷屏朋友圈。新华社参考消息“中国故事世界说”栏目,推出《歼-20有了“双座机”》《燃爆了!细数中国航展“名场面”》等短视频,播放量均超100万。网友留言:“大国佩剑‘上新’快,多多益善。”又如,河北日报社纵览新闻客户端首发强军故事《又见轰-6N》,登上百度热搜。这是中国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6N“隐身”5年后,首次参加中俄空军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稿件通过报道相关消息,向公众展现了人民空军力量,回应了受众关切。再如,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后,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紧跟热点,推出《中国战鹰 使命必达》,讲述“轰-6K和黄岩岛同框”故事,话题#需要之时需要之地轰-6K随时战斗起飞#登上热搜。南方+新闻客户端《轰-6K前,说说黄岩岛台湾岛的故事》刷屏网络。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反响强烈,“这很中国”“点赞祖国”成为网上热频词。网友纷纷表示,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中国,民众希望看到更多的“轰-6K巡航黄岩岛”这样合法合情合理的军事行动。
这启示我们,贴近时代、贴合热点、契合受众关切是军事新闻赢得大流量的秘诀。要贴近时代,讲好大国佩新剑护航新时代的故事,满足受众了解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形势的需求,增强安全感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要紧跟国际热点,讲好中国军队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故事,展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和平之师形象;要契合受众关切,讲好人民军队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故事,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回应受众强国兴军的深切期待。深切期待就是大流量。
二、融入家国情怀,情感共鸣引导舆论更赋能传播
情感作为一种表现性工具,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实现传播意图。对于军事新闻来说,融入家国情怀、民族大爱的产品有着更强的传播力影响力。
例如,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创作的短视频《主播说国防|今天,从七子之歌说起》,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各平台传播量超1200万+。央视军事新媒体聚焦对台演训推出的海报《解放军始终以行动说话》,抖音阅读量3900万;海报《“台独”必亡》相关话题#解放军3次围岛行动示意图对比#登上热搜。福建东南卫视访谈《我爱祖国的蓝天》,讲了多个“绕岛巡航”故事,话题#巡航台岛战机落地五分钟即向世界发声#登上热搜。以上产品凸显国家统一、家国情怀在受众心中的分量、在流量召唤中的神奇作用。又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咱们有了歼-35,多希望罗阳能看见!》一经推出即达到10万+。珠海电视台《百岁老将军点赞歼-35》,讲述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101岁老兵徐怀堂“云”看歼-35、隔空敬礼故事,在网上刷屏。江苏荔枝新闻《那时我们没有飞机,今天飞机里都能装下坦克!》说的是89岁的抗美援朝坦克兵,腰椎在战场上受伤不能直立,让孙子用轮椅推着他,去看多次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20048号运-20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以及老一辈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引发受众强烈情感共鸣,新闻产品获得大量点击和分享。
由此可见,在新闻传播中,融入情感的产品往往凸显语言的感染性、内容的主观性、行为的亲近性、目的的价值性等特点,能获取更多关注。主流媒体要讲好军民忠诚于国家、捍卫国家利益的故事,利用情感传播实现情感动员,建立起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认知,实现社会性的情感联结;要讲好凝结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故事,展现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要讲好爱国与爱家相统一的故事,将故事置于时代背景中,使故事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感,传递“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理念,引发受众共情共鸣,吸引更多的关注与讨论;要运用多样化情感表达技巧或包含高强度的情感内容,充分展现情感意涵,促发情感唤醒的发生机制,增强新闻产品感染力。
三、向新而行,创新呈现让强军故事产生流量加速度
求新求异是受众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新颖独特的内容更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关注。军事新闻创新内容和呈现是赢得流量的关键。
例如,新华每日电讯科普解读《四川舰正式出坞!为啥要叫“四川舰”?下一艘舰艇想叫啥→》和央视今日关注《四川舰来了!全球首艘弹射型两栖攻击舰有多强?》刷屏朋友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东方时空》访谈《歼-35是否会颠覆传统空战模式》,备受军迷关注。广东卫视晚间新闻《透过“热闹”看“门道”》,从“空中三剑客”讲到“空中四剑客”,话题#空军有了空中四剑客#登上热搜。南方都市报《歼-15舰载机编队飞行有何讲究》《中俄三款隐身战机有何不同》和央视“看台海”栏目《双航母编队作战模式有哪些优势》等报道刷屏网络。有专家表示,新知识新内容吸引受众。军事领域专业性强,充满神秘感,受众对军事科技、武器装备等充满好奇,通过关注相关新闻,可以满足求知欲。又如,军事专家杜文龙盘点强军10多年航母、战斗机等发展历程的系列短视频《杜老师来“带货”啦》在中国军号推出后,全网浏览量超过千万+。一个军事科普类视频产品能够取得如此传播佳绩,一方面有赖于其高质量的策划制作,另一方面也与其年轻化的语态、新颖的呈现方式息息相关。此前,曾有人利用AI技术冒充杜文龙进行直播带货,推销生活用品。杜文龙对此回应,明确自己不会参与此类带货活动,称“要带就带航母核弹隐身战斗机!”系列科普视频在标题上直接使用“带货”一词,新语态新风格成功吸引和拉近了受众。与此同时,借助短视频这一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流形态,实现了传播的加速度和更广覆盖。
以上成功实践表明,向新而行创新呈现,是打造爆款产品,让强军故事产生大流量的秘诀。要讲好军事科技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渴求;要善于将复杂的军事科技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增强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要既注意内容的选择,用情多讲好故事,又注意传播技巧运用,用心讲好新故事,注意热搜话题、网友互动、外宣议题的设计,力求运营出色、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