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张和芸

文字编辑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倪晓丽


本期值班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冷 梅陈国权

陆绍阳陈昌凤赵云泽

隋 岩陈飞虎丁玉宝

赵贵存顾宝祚邹维荣  

肖一沙刘绍勇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发  行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 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100832

发行电话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前瞻战场:努力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从军队主流媒体的特殊功能和文化属性论培育联合文化

作者:姜楠

摘要:随着联合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态,培育联合文化成为强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军事新闻传播的一个全新课题。军队主流媒体要前瞻战场,直面挑战,深刻认识培育联合文化的战略意义,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优势互补、平战结合、有效传播,努力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

关键词:联合文化;备战打仗;文化软实力;创新传播

“辽宁舰、山东舰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2024年10月31日,央视等主流媒体推出的反映人民海军实战化训练的视频和图片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军事战场和舆论战场都是真准备,既展示了中国海军航母的联合作战能力,又折射出具有鲜明中国军队特色的联合文化!”业内专家称,中国军队近年类似的联合行动和主流媒体有针对性的报道,为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提供了借鉴参考。

联合文化作为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军队系统中统一形成的关于联合作战的理性认同、价值追求、情感趋向和行为习惯,是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支撑要素。随着联合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态,培育联合文化成为强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军事新闻传播的一个全新课题。军队主流媒体所具有的对内凝魂聚气、对敌攻心夺志、对外争取舆论主动的特殊功能和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本身就是联合作战的一个单元,在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前瞻战场,直面挑战,深刻认识培育联合文化的战略意义,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优势互补、平战结合、有效传播,努力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把中央军委办公厅2024年10月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

一、客观直面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诸军兵种联合行动成为我军常态,军队主流媒体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要直面挑战,打有准备之仗。

(一)美军对联合文化的情有独钟凸显我军的先天不足

美军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联合文化”概念,并出版了7个系列的上百本联合读物,提出“基于效果作战”等联合作战理论。21世纪后更是认为“军事革命的前10年到15年,主要是进行联合文化的塑造”,可谓对联合文化情有独钟。究其根源,还在于联合文化内聚共识、外化于行的奇特“功效”。1991年美军主导的海湾战争军种间的协同和支援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就是典型例证。在随后的科索沃等战争中,“无战不联”的作战推动着联合作战不断走向成熟,而联合文化正是在联合作战发展演变中滋生壮大的。与美军相比,我军真正的联合作战,仅进行过一次,即1955年的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虽然几十年来进行过多次合同作战、联合作战演练,但毕竟不是实战。这造成我军联合文化建设缺乏厚重的实践底蕴。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推动培育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文化,与我军推进联合作战一样,缺乏实战的体验、锻炼和检验,是一个明显的软肋,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努力实现“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转进。

(二)美西方对我军优势质疑攻击严重干扰我军特色联合文化的培育

联合文化的直接功能是化解军种组织冲突,本质是反映和引导军事组织重构。我军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一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从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建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到进入新时代,这一领导制度一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也是建设我军特色联合文化的灵魂。二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优势。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我军始终保持着高度集中统一的优良传统,成为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三军同源的组织优势。我军以陆军为基础建设其他军种的独特模式,为推进联合作战实践和培育联合文化预置了沃土。然而,美西方妄图对我军优势拔根去魂。诸如通过境外杜撰、境内呼应、网上发布、水军流转,质疑攻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对雷锋、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烈攻击抹黑等。上述行径,损害了我军形象,蒙骗了不明真相者,严重干扰我军特色联合文化的培育,给军队主流媒体的教育引导增加了难度。

(三)美西方对我军建设发展和维权行动渲染炒作给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培育蒙上阴影

美西方近年对我军建设发展和维权行动的渲染炒作真可谓喋喋不休。一是频频抛出“中国军事威胁论”,攻击我国防经费增长、武器装备发展等。如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的2024年报告中,称“中国对美国的军事霸权构成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威胁”。二是频频制造“中国军队是地区破坏者”等论调。如2024年9月,美国主导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抹黑中国在南海有“胁迫和霸凌”行为等。三是频频炒作“中国军队不专业”等论调。如2023年5月3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援引美军印太司令部的声明称,一架解放军歼-16战机5月26日在南海所谓“国际空域”对美军RC-135侦察机进行“不专业的拦截”等。上述这些,严重扰乱视听,误导国际社会,给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培育蒙上阴影,给军队主流媒体传播联合文化带来新挑战。

二、深刻认识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联合文化已经成为军事竞争的核心要素,军队主流媒体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战争形态变化,需要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军事战场的较量已进入“秒杀时代”,敌我攻防交战转换迅捷、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惟有具备联合意识才能运筹把握;战场正由“物质+能量”向“信息+网络”和“武器+技术”向“体系+智能”转换,亟需构建联合知识、理论与之相匹配;信息系统的互通共享使官兵的能动作用空前放大,人的制胜作用日趋凸显,惟有强化联合意志品质方能掌握主动。由此可见,没有先进的联合文化就不可能适应战争形态变化。只有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才能正确运用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把我军战略战术融会贯通于陆、海、空、天、电、网多维一体的力量体系中;才能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不断转化战略指导、战术思想和指挥艺术,谋求夺取军事领域竞争的战略优势;才能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始终掌握战略和作战主动。

(二)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一流军队不仅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来支撑,更要有一流的强军文化来塑造。从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大势看,培育联合文化不仅是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战略抓手,更是世界强国军事发展的实践抉择。当前,我军联合作战体制机制日趋完善,迫切需要加紧培育与之相适应的联合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用军事文化“软实力”促进军事“硬实力”增长,其实是使中国军队文化首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推动军事力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简言之,强文化就是强战斗力,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选择。

(三)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需要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盘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经历了11次裁军,领导指挥体制调整之所以能实现“建立、完善、整合”“精兵、合成、高效”的优化过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孕育产生的联合文化发挥了内聚塑造的独特作用。实践证明,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更需要联合文化强有力支撑。这是因为,推进改革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亟需靠联合文化持续发力;联合指挥体制从搭建到磨合,再到完善并有序运转,亟需联合文化来激活;领导管理模式由分散到集中、由粗放到系统的转换,亟需联合文化来熏陶;消除军兵种文化隔阂,把不同军兵种、单位、部门、领域的官兵融为一体,亟需联合文化来凝聚。简言之,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是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紧紧抓住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的主要矛盾

实践证明,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军队主流媒体要坚持辩证思维,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综合发力。

(一)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广泛吸纳外军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我军联合文化建设的体制背景迥异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军为例,1947年美国成立国防部,欲统一驾驭因二战战功极度膨胀的三个军种。但首任国防部长詹姆斯·弗雷斯特尔在与军种几个回合的较量后悲叹,他无法有效控制军种之间的争斗,也不能解决各军种在预算、武器等方面的矛盾。这警示我们,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必须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广泛吸纳外军有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要突出“忠诚可靠、集中统一”这个核心要求,引导官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根本保证;要突出“团结协作、联合制胜”这个价值准则,引导官兵自觉养成自主协同、自觉配合、交链互动的联合精神,使各种作战力量最优组合、无缝链接;要突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这个胜战基因,引导官兵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突出“改革创新、信息主导”这个基本特质,引导官兵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做法,全面提升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尽快实现核心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

(二)把应急应战与长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平战结合

信息化战争是国家整体性战争,具有平时和战时、前方和后方、军队和民众一体化的显著特点。这启示我们,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要把应急应战与长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平战结合。要及时转换和培育备战打仗的新思路,引导部队搞好各种资源统筹配置,提高平时按照联合作战标准建设部队的层次水平;要着眼增强战时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引导官兵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把生成战斗力的各个子系统、分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地凝聚作战能力、释放作战能量;要发挥军事新闻传播辐射面广、联合文化研究专业和权威等优势,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研究掌握联合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不断破解各类难题,为部队联合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要敢于亮剑,对有悖战斗力生成的言论,特别是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等谬论给予有力驳斥和严正回击,为培育联合文化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三)把创新传播与塑造军事主流舆论新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有效传播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新媒体“直播”军事行动,报纸、图书等传统媒体解读“背后”新闻,舆论威慑下几十万伊军“集体蒸发”。由此可见,作为联合作战的一个单元,军队主流媒体的产品是强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也启示我们,推动培育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必须把创新传播与塑造军事主流舆论新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有效传播。要按照党中央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传播新格局;要把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尽快形成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全媒体传播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战时平时兼容、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军事主流舆论新格局;要善用新的机制、新的资源和新的基因,促生化学变化,开发更多适应受众特别是广大官兵审美需求的新产品,持续打造我军特色联合文化的新品牌;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新突破口,不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系统构建立体多样、深度融合、数智驱动、胜任未来的现代军事传播体系和传媒智库业务体系,助推联合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