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传播:让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更“活”更“火”——军地主流媒体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宣传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摘要: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全媒体时代,国防教育宣传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军地主流媒体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宣传实践提出,适应传播样态和受众审美需求变化,以沉浸式传播推动国防教育宣传“活起来”“火起来”。
关键词:全民国防教育;军事节目;沉浸式传播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强化民众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是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力量的基础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2024年9月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明确“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新闻网站等媒体应当开设国防教育节目或者栏目,普及国防知识。”主流媒体是全民国防教育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实践阵地,提升宣传质效是使命所在也是职责所系。本文结合军地主流媒体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推出的多样态内容产品传播实践,探索以沉浸式传播让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起来”“火起来”的方法路径。
一、沉浸式传播是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质效的新路径
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旨在通过多元形式广泛传播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为国家安全筑牢思想防线。宣传质效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一直是重大主题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媒体深耕的重点。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防教育宣传在信息触达和传播效果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迫在眉睫。
沉浸式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以人为中心、以连接了所有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传播。因为能够提升受众参与感、增强体验与记忆、激发情感共鸣进而提升传播效果,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重大主题宣传中。
提升参与感。沉浸式传播通过多感官刺激,如视觉和听觉,可带动受众情绪,提供类似影视的沉浸式体验,进而激发受众参与热情。例如,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期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移动旗舰传播平台中国军号再次开启“你好哨兵”慢直播,邀请网友通过“云端”与一线哨兵同屏站岗,沉浸式体验戍边官兵的日常坚守,吸引了大量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参与。自2022年除夕首次推出,这一传播活动累计吸引了超5亿人次在线观看,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受众的参与是传播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受众参与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中,传播才可能发生,宣传的效果也才能实现。提高国防教育宣传质效,军地主流媒体要加强策划,积极提供平台和工具,最大可能吸引受众;要洞察受众的兴趣点,设计吸引人的互动内容;要通过设计团队竞赛、社群分享等环节,让受众在相互合作中建立联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归属感,从而更深入地投入活动中。
增强体验与记忆。沉浸式传播为参与者提供自主选择和探索机会,主动参与不仅能激发受众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能加深其对信息的理解。例如,华龙网推出的《青春红岩|1949我与你并肩作战》,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互动视频形式,结合实景拍摄与H5交互技术,让网友有穿越时空的代入感,仿佛置身于1949年的山城重庆,与革命先辈并肩作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红岩英烈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这启示我们,提高国防教育宣传质效,主流媒体要善于利用AR/VR等技术构建虚拟场域空间,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强化其对历史的理解;要构建完整的故事,借助故事,让受众代入角色,加深其对国防知识的系统记忆。
激发情感共鸣。沉浸式传播往往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受众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情景模拟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和同理心,使他们更容易与传播内容中的人物或事件产生情感上的联系。例如,伴随着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国防公开课》的播出,短视频“05后高中生已经开上飞机了”登上B站热搜第一名及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热榜。在这个由《国防公开课》衍生的视频产品中,受众可以伴随着空军少年航空学校高二学生学习驾驶飞机飞上高空,俯瞰祖国大地,保家卫国的强烈心愿油然而生。不少受众留言“实名羡慕”“‘05后’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了吗?”其实践表明,提高国防教育宣传质效,主流媒体要深入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情感因素;要在内容生产时,通过层层展开的情节,营造沉浸氛围,引导受众深度参与;要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维感官刺激调动受众的情绪响应,带动其完成心理迁移,产生情感共鸣。
二、以沉浸式传播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质效需把握好的原则
沉浸式传播契合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接受习惯,并可有效解决以往一些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难以激发兴趣与深度理解等问题。以沉浸式传播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质效需把握好相关原则。
注重内容为王。技术是沉浸式传播的关键,通过AR/VR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受众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提升传播的吸引力。但内容才是国防教育宣传的核心,是价值承载。沉浸式传播不能满足于只是展示爆炸场景、武器外观,不能片面炫技、喧宾夺主,而应突出思想性,在体验中融入爱国、奉献精神,激发民众对国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如前所述的《青春红岩| 1949我与你并肩作战》,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受众感受革命先辈坚定信念,实现了价值的传递和精神的传承。这启示我们,要围绕主题展开沉浸式传播,通过创意和技术实现在场感;要利用身体与感官的在场,营造出情绪在场,实现感官共振;要通过“在场”和“共情”让受众感悟精神、接受理论、启迪思维,使之从感官触动升华为理性认知,由情感认同上升到思想认同,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注重军地兼容。全民国防教育面向军人与普通大众,两者角色、经历和需求差异大,沉浸式教育传播需注重兼容性。以央视特别节目《国防公开课》为例,该节目课程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国防相关内容,兼顾军人对军事专业拓展及民众对国防全面认识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电视、网络直播、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传播。电视适合各年龄段民众观看;网络直播便于军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互动话题等,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实现军地受众广泛覆盖。节目大屏首播收视率达0.15%,跨媒体总触达人次超1.58亿,视频全网播放总量超6388万,相关内容登上热搜榜32次,相关话题及文章阅读量超8100万,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内容挖掘与模式创新提供了成功借鉴。其实践说明,以沉浸式传播提高国防教育宣传质效,要注重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分层设计;要提供多元体验形式,如针对民众采用国防主题游戏等趣味性强的体验形式,针对军人则以虚拟战场对抗等,吸引更多受众参与;要注重个性化引导与反馈,既提供详细引导与解释,也及时收集反馈优化内容,以符合大众认知。
注重保密与适度。国防教育难免涉及军事信息、军事技术和军事活动等,创作沉浸式内容时,若审查不严格,可能将一些信息融入场景,造成泄密。与此同时,逼真呈现战争残酷场景,如血腥画面、暴力冲突,可能使部分体验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要警惕的是,若沉浸式内容对国防知识解读不准确,或宣扬错误价值观,会误导体验者对国防的认知,如歪曲历史事件、传递陈旧的军事观念。因此,沉浸式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强度需要注重保密与适度,既要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出现问题。
三、以沉浸式传播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质效的着力点
着眼让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起来”“火起来”,沉浸式传播需在凸显在场上下功夫。
以技术再现感官的在场。感官在场是情绪在场的基础,是实现沉浸式传播的前提。借助不断发展的技术,媒体可以为受众打造媲美真实的身体、情绪等在场体验,构建全新的沉浸式传播生态。例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推出国防军事百科知识类原创系列微视频《i国防》,用AI打开国防军事大门,科普国防政策、武器装备等知识。在新兴技术的助力下,冲锋号“开口说话”、一代代的解放鞋“走过受众眼前”……生动鲜活的画面,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受众。这启示我们,新技术新应用对于宣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军地主流媒体应着力推动科技赋能,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生产边界,创设国防教育场景,培育全民国防教育新生态,让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和趣味化;要通过剪辑、拍摄及特效等技术创新,在特殊位置安装摄像设备拍摄第一视角效果的作品等,营造内容的沉浸感;要注重多感官的参与,通过震撼的视听语言去带动或激发受众的情绪,把观点鲜明、指向性强、容易传播的议题讲得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
以优质内容实现情感的在场。通过挖掘普遍能引起大众情感触动的元素和话题,让不同个体在沉浸体验过程中产生共同的情感认同,从而扩大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的影响力是沉浸式传播的关键。如前所述的《国防公开课》特别节目的先导片《家·国》,融合戏剧表演和XR技术,以虚拟场景营造时空长廊,从西周早期文物“何尊”上的“国”字切入,穿越古今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战斗英雄杨根思等人深情对话,情景再现家国大义,用独特的语态解读中华民族家国同构观念,让中华儿女用“清澈的爱”书写“只为中国”的故事深入人心。其实践表明,优质内容是实现沉浸式传播的关键。优质内容往往能够触动人心,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沉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受众在心理上与内容建立联系,从而更加投入和沉浸其中。提高国防教育宣传质效,军地主流媒体要深入挖掘选题,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为受众提供知识、娱乐或情感上的满足,让受众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和分享;要注重空间层面的文化隐喻,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引发最广泛的情感共鸣;要通过“实地探访+情景再现+解读分享”的新场景,传播“大国防”理念,涵育国防文化,让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起来。
以互动参与营造在场感。实时互动、打造共同空间体验是营造在场感最直接的手段。如前所述的《国防公开课》节目设置了“国防课间操”环节,用“口诀+操练”的形式,普及传授人防警报识别和军体拳,播出当天恰逢很多城市试鸣防空警报,朗朗上口的口诀方便记忆、刚劲有力的军体拳课间操实用易学,单条视频《国防课间操·人防警报识别》在央视军事抖音号推送后,播放量迅速超3800万次,获网信办全网推介,军地主流媒体争相转发。这启示我们,提高国防教育宣传质效,主流媒体要把准时代脉搏,及时捕捉受众兴趣点,创新节目视听编码,通过新兴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呈现全景影像、情景体验等,创设线上线下交织的跨界场景,让受众近距离“接触”逼真的高科技军事设备,沉浸式感受革命战争,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要紧贴受众审美情趣,把握受众习惯和传播场景的新变化,既追求报道内容的深度、广度,又追求表现形式的生动、新颖;要活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带动表现手法和传播方式的创新,运用新场景提升受众交互体验,打造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的优质内容产品,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更有针对性、更具渗透力的传播,让国防意识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