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张和芸

文字编辑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倪晓丽


本期值班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冷 梅陈国权

陆绍阳陈昌凤赵云泽

隋 岩陈飞虎丁玉宝

赵贵存顾宝祚邹维荣  

肖一沙刘绍勇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发  行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 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100832

发行电话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提高军队主流媒体编辑策划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方姝阳

摘要:策划能力是编辑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军队主流媒体编辑作为军事新闻传播的“把关人”,提高策划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军队主流媒体编辑策划实践提出,要强化导向意识,立足“军”字定位;要强化创新意识,深耕特色内容;要强化融合意识,做好“内容+”文章,以期为提高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编辑策划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编辑;策划能力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源于军事谋略的策划,如今已成为媒体竞争的一种重要“战法”。全媒体时代,新闻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成为常态,愈发考验编辑的策划能力。可以说,没有策划能力的编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没有策划水平的媒体注定失去行业竞争力。策划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须建立在市场敏感力、信息捕捉力、情势判断力、要素整合力、丰富思想力等基本素养之上,是编辑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军队主流媒体编辑作为军事新闻传播的“把关人”,提高策划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军队主流媒体编辑策划实践提出,要强化导向意识,立足“军”字定位;要强化创新意识,深耕特色内容;要强化融合意识,做好“内容+”文章,以期为提高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编辑策划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一、强化导向意识,立足“军”字定位

军队主流媒体是党在军队的喉舌,是传播强军兴军正能量、展现人民军队新形象的重要舆论阵地。军队主流媒体编辑要强化导向意识,立足“军”字定位,在策划选题时确保方向不偏、导向正确,紧跟强国强军进程开展舆论宣传,引导官兵凝神聚力、同向而行。

围绕中心任务提升策划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2023年4月10日,军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解放军报》围绕军队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连续刊发《学思想,深化理论武装》《强党性,永葆政治本色》《重实践,强力攻坚克难》《建新功,推动创新发展》4篇评论员文章,这些精心策划的文章准确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反映了部队开展主题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搞好主题教育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实践证明,党领导下的军队主流媒体任何时候都要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推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这就要求军队主流媒体编辑一方面围绕中心任务提升策划高度,紧贴党中央、中央军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出台的重要文件等展开选题策划,让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另一方面要始终把为党的政治主张和先进理论鼓与呼、为强军兴军鼓与呼作为策划的第一要务,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围绕核心使命开掘策划深度。波澜壮阔的强军事业,为军事新闻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源头活水。比如,《解放军报》2020年8月开始持续推出的“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全媒体系列专题报道,聚焦战位,选取接受习主席检阅、接见的单位和个人,从中折射大主题、大格局、大变化,展现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实力和风采。无论是亲历式报道,还是配发的短评,始终紧贴部队练兵备战,突出实战训练,突出强军打赢,让受众真实感受到兵味、战味、硝烟味。该系列报道获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启示我们,军队主流媒体编辑要牢牢把握“强军为本”这一核心使命开掘策划深度,生动反映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深入挖掘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生动故事,浓墨重彩描绘强国强军的奋进画卷。既要从宏观着手,把握改革强军的全局性,也要从细微落笔,诉说真人真事真性情;既要着力展现部队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的新亮点,也要深入挖掘胜战机理和练兵规律,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围绕时代变革拓展策划广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新故事新变化往往是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比如,2023年1月1日,《军人勋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我军首部全面系统规范军人勋表管理工作的重要法规文件,备受广大官兵关注。《解放军报》紧跟这一热点,不仅第一时间对《规定》出台的目的、创新点和佩戴要求等细则答疑解惑,还开设“我和我的勋表”专栏,引导受众聚焦基层官兵胸前的一面面“荣誉墙”,了解一枚枚略章背后蕴含的军旅荣光、浓缩的强军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编辑要在强军兴军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策划选题,准确把握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官兵思想多元活跃等深刻变化,直面这些变化带来的问题,以时代的眼光析事明理,提高策划报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注重贴近时代,用心触摸时代,记录时代变迁;要契合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要拥有时代视野、贴合时代审美;要讲述能获得受众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故事。

二、强化创新意识,深耕特色内容

全媒体时代,“无策划、不宣传”成为新闻行业的共识。对于军队主流媒体编辑来说,提高策划能力的前提就是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报道的议题设置、话语方式、版面设计上下功夫。

提“言值”,创新话语方式。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在众声喧哗中让传播内容脱颖而出,成为主流媒体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军队主流媒体编辑顺势而为,创新话语方式。比如,2022年6月17日,万众期待的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上海正式下水,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当天发布推文《“三胎”生了,“舰艇天团”发来贺电!》,以接地气的语言将“福建舰”形象比喻为“三胎”,与亿万国人共享人民海军的“添丁”之喜,而“舰艇天团”的集体亮相更展现了人民海军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新成就,激发受众浓浓的爱国情。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着眼受众审美情趣变化,从目标受众视角出发,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变为受众语言,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善用“年轻态”的话语方式吸引受众;要会用时代话语,用轻快生动、贴近生活的网言网语讲深刻大道理;要勤用兵言兵语,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将具体事物形象化,将深邃理论通俗化;要善用生活话语,把宏大主题用冒热气的语言来阐释,让受众乐意读、听得懂。

讲“颜值”,优化形式设计。实践证明,无论是传统报纸的版面,还是新兴媒体的界面,都是媒体的“门面”。“门面”有没有新意,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兴趣。比如,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军网推出的大型融媒体专题《为了和平 为了胜利—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融合了系列报道、网评、海报、H5等多种呈现形式。以主海报为例,蓝色的天空背景下,阳光洒在“为了和平,为了胜利”8个红色大字上,置于正中间的金黄色字体“70”熠熠生辉,底部衬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纪实图片,仿佛凝固了那段血与火的战斗时光。庄重大气的设计,让受众打开页面的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这启示我们,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在提升“门面”颜值上下足功夫,丰富视觉元素,优化形式设计。要强化设计思维,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等进行整体包装,准确把握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视觉喜好;要适时运用图像语言,融入漫画、图表、图标等元素,不断探索版面界面可视化的多维路径;要善用AR/VR等技术手段,延伸报道内容,抓住受众的“动态注意力”。

重“研值”,加强议题设置。全媒体时代,信息似乎随处可得,但其中的一些重点却往往被受众忽视。面对同一新闻热点,谁能够把准事件走向,研判出事件价值,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比如,2023年初,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颁布施行,使一直处于社会就业关注热点的文职人员相关话题,再次被引燃。1月5日起,《解放军报》多版联动,瞄准“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靶心,推出相关栏目和评论员文章、理论解读文章等,连续集中对文职人员的身份定位、职责任务、招录引进、职业发展、激励保障等进行全方位报道,不仅满足了受众的知晓欲,还通过前瞻判断给予其思想启迪,在多元传播中发出最强声音。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在处理一些可预见的热点新闻时,要将策划前置。要通过议题设置,让新闻报道发挥出塑造社会舆论、引领公众思想的功能;要通过问题牵引,除了告诉受众“是什么”之外,还要让其知晓“为什么”“怎么做”;要紧贴涉军热点预制产品,展现出军事新闻信源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三、强化融合意识,做好“内容+”文章

互联网技术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军队主流媒体编辑提高策划能力要强化融合意识,做好“内容+”文章。

以“内容+服务”扩大影响力。从新闻传播向信息服务拓展,主动利用资源平台优势服务受众是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比如,中国军号开设的“考文职”频道,包含查询岗位、报考跟踪、每日一测、招考动态、公告计划、招考政策、报考指南、文职风采、在线直播等多个栏目,不仅权威发布文职人员招录信息,及时解读相关政策,还实时回答网友问题,给受众提供一站式报考服务,达到了“这正是我最想知道的”传播效果,拓展了媒体服务功能。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要以“内容+服务”扩大影响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融入用户思维、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要针对难点堵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内容+品牌”增强竞争力。全媒体时代,媒体市场竞争已成为品牌的较量。品牌能够提升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而高质量的内容又会“反哺”品牌价值。比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2016年成立的“钧正平工作室”,主打网络评论,在涉军网络舆论场上敢于亮剑发声,全网粉丝超过260万,日常互动数据长期居全网同类账号前列,被业内称为“军队主流媒体在网评界的一面旗”,充分彰显了军队主流媒体品牌的竞争实力。《国防科大报》开设的“科技新锐”“最美新时代科大人”栏目,以讲述国防科技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故事为特色,形成军校媒体品牌并发挥出品牌效应。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品牌有着特定的内涵要义和特殊的政治要求。这就要求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着力打造“军”字品牌;要在生产优质内容上深耕细作;要当好高举旗帜的“护旗手”,当好意识形态领域舆论斗争的生力军。

以“内容+体验”赋能生产力。全媒体时代,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光影技术、5G、元宇宙以及数字技术、声光电技术的深度运用,让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并为新闻内容生产赋能。比如,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解放军报》连续第5年推出可读、可听、可视、可互动、可分享的“全息军报”,受众不仅可以跟随全军首位数字记者、中国军号AI虚拟数字人穆兰一起探寻精彩内容,还可以自由切换在线阅读视角,点击浏览《最先锋》MV、“郝小兵的照片墙”等精彩内容,沉浸式、交互式领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崭新风貌。这启示我们,军队主流媒体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要充分扩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的运用场景;要根据受众特别是广大官兵的需求,生产具有军事特色、军营气息的新闻;要强化融合理念,通过融合报道提高军事新闻的生产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