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张文婷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迫在眉睫:在国际舆论场发出权威声音——从当前美西方对我恶意炒作谈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

作者:汪红伟

摘要:当前国际舆论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要清醒认识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的迫切性、准确把握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的基本原则,有的放矢,区分主次,一剑封喉,增强斗争的针对性、策略性、有效性。

关键词:国际舆论斗争;斗争艺术;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斗争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斗争艺术是指在斗争过程中,通过运用智慧、策略和技巧,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敢于斗争的勇气,更强调善于斗争的策略和方法。斗争艺术的核心在于“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斗争艺术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党之所以能排除万难而铸就伟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当前国际舆论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70%,但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仅相当于美国的14%,每天发自中国的信息占比不到全球信息发布总数的5%,九成以上信息被美西方传媒垄断。要清醒认识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的迫切性、准确把握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的基本原则,有的放矢,区分主次,一剑封喉,增强斗争的针对性、策略性、有效性。

一、深刻认识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的迫切性

全媒体时代,国际舆论场成为斗争的最前沿,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显得尤为迫切。

(一)提高我国话语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然而在世界传播场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差距依然明显,“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极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个别国家坚持对我极限施压,试图维护其话语霸权。如近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些西方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和某些亚洲国家牵制中国、平衡该地区力量对比的工具。我迎难而上,在会上分别围绕“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中国的新安全倡议”“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亚太美好未来”等主题作大会发言,针锋相对进行斗争。2022年4月,习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正式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观”彰显普遍性、包容性、合作性和可持续性,相比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优先的集体安全理念,高下立显,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和广泛认同。由此可见,在世界舆论场,话语权不仅是指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力,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必须注重斗争的方法和策略。要关注全球热点、共性问题,让话语能切中国际社会的痛点、关注点;要基于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智慧,提出切实可行且有前瞻性的观点与方案;要用翔实的数据、确凿的案例支撑观点,赢得信任。

(二)应对美西方对我恶意炒作的现实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在西方社会被贴上的一个个负面标签还未彻底清除,“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对西方民众的影响还较为广泛。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出于不同目的,继续制造和定义世界舆论议题,对我恶意炒作,常陷我于妖魔化、污名化被动境地。例如,美国为菲律宾在南海对中国的挑衅站台背书,颠倒黑白,鼓动东盟国家反对中国。又如,美西方国家通过舆论支持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企图制衡并牵制中国,巩固其在这一关键区域的影响力,等等。我与美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斗争呈长期、复杂、尖锐态势,打破美西方话语霸权,改变我被动“挨骂”局面,迫切需要我们提高舆论斗争艺术。如针对某些大国以“航行自由”为借口,在南海地区进行挑衅和制造紧张局势,却在舆论场对中国倒打一耙的行径,我们始终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在2022年4月28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航行”不是横行霸道,“自由”不是恣意妄为,一切要以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依据,以沿海国的主权安全为边界,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美方至今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没有加入,却屡屡凭借坚船利炮四处野蛮“执法”,实质上是在挑战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持续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这一发声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由此可见,只有用好“斗争”这一手,善用各种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抓住对手软肋,直击对手痛点,才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才能守牢国际舆论场主阵地。

(三)全媒体时代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需要

从近几场军事冲突中的舆论交锋上看,冲突双方都注重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战场实时信息,为高强度、快节奏的舆论攻防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弹药”,舆论战已经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乌克兰危机中,舆论战的重要性体现在交战双方对战争定义权、人道主义制高点的争夺,也与作战密切关联。这些争夺在媒体平台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开战时间到制裁措施,舆论“民意”倒逼,使得舆论战对军事战的反向作用日趋明显。这警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和科技素养决定舆论斗争艺术。要精准洞察与快速反应;要巧妙运用事实与逻辑;要灵活选择回应方式;要注重形象塑造与维护。

二、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围绕中美经贸摩擦、钓鱼岛主权争议等,我们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舆论斗争,有力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分析这些斗争实践,提高舆论斗争艺术应把握好相关原则。

(一)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决定事业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例如,在北京冬奥会举办前数年,我国就着手进行相关舆论工作,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准备情况,并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如美西方国家企图以所谓“人权”等借口抹黑北京冬奥会,提前组织专家解读、发布事实真相回应等,遏制不良舆论,确保冬奥会在良好舆论氛围中成功举办。实践证明,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要加强前瞻性战略研判。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主流趋势的研判,涉及国际格局、科技变革、国际思潮等诸多方面,从而在力量、技术、观念等方面对国际大势形成前瞻性战略研判。另一方面,要对各类风险加强研判,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强前瞻性研判可以对不同战略风险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战略主动权。

(二)知己知彼原则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摸清敌人的脾气,指导战争就比较有把握,就能打胜仗。例如,在中国新疆棉花事件的舆论斗争中,西方反华势力恶意抹黑新疆存在所谓“强迫劳动”等。其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纺织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乃至遏制中国。针对西方反华势力的丑恶行径,我积极开展舆论反制,通过发布新疆棉花生产纪录片、邀请外国媒体实地参观等方式,展示真实情况。同时,众多企业和专家学者站出来抵制西方污蔑,在国际舆论场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声音。这充分说明,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对抹黑污蔑中国的怪腔谬论要瞄着“七寸”精准打击。“七寸”在哪儿?就是对方最虚弱的要害软肋、逻辑漏洞和妄图掩饰的污点劣迹。这需要我们扎实做足功课,知己知彼,找准罅漏,剑指对方痛处。要立足舆论斗争准备,充分理解制胜机理,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去研究对手、紧盯对手、熟悉对手;同时正确评估自我战略能力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谋求战略主动,获取战略优势。

(三)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兼顾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在国际舆论斗争上统筹兼顾,一方面及时准确透明地向国际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另一方面积极统筹国内抗疫经验和物资资源的对外分享,并针对部分西方国家的恶意抹黑攻击,针锋相对进行有理有据地反击,在国际舆论场中有力捍卫了我国的形象和立场。这一实践再一次证明,在舆论斗争中,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把舆论斗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既要有战略头脑,更要有政治头脑,要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善于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筹划舆论斗争行动,确保政治和战略主动。

三、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的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只有掌握着力点,才能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艺术。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的放矢,增强斗争的针对性

针对性即靶标,它决定斗争锐度、影响斗争效果。近年来,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权维稳斗争尖锐复杂。个别国家试图抢占无人岛礁,质疑中国南沙群岛范围;有些声索国否认同中国在相关海域存在划界争议;有的通过油气开发等活动固化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美方试图将其南海军事活动常态化介入南海问题;等等。这些形势给中国在南海开展维权维稳行动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方抓住菲律宾在仁爱礁以及海上执法问题上诋毁中国的事实,在国际舆论场上有针对性地讲清中国立场、主张,说服民众,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有的放矢地开展斗争。这是由当前国际舆论斗争严峻复杂形势所决定的。美西方国家长期凭借其在传媒领域的优势,蛮横地按自身利益和意识形态,对国际事件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解读,甚至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抹黑其他国家,以此维护其霸权地位或实现特定政治经济目的。对于我们来说,国际舆论场既是展示自身发展成就、和平理念、国际贡献的重要平台,更是抵御外部不实抹黑、争取国际理解与支持的关键战场。如何有的放矢、赢得主动,事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家利益维护,是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在面对怀有敌意的国际舆论时,要有针对性地展开舆论斗争,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听懂我们的声音。另一方面要完善国际传播话语和叙事体系,能够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用更加符合传播特性的话语,精准传播我方声音。

(二)区分主次,讲求斗争的策略性

斗争是一门艺术,既要讲求原则性,原则问题不能让,该出手时就出手;又要讲求灵活性,审时度势权衡得失,着眼大局管控风险。我党我军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经典案例。如1958年炮击金门,我方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等口号,区分主次,以分化瓦解的方法进行有效舆论宣示,赢得了最后斗争的胜利。当前的国际舆论斗争仍然尖锐复杂,我们必须一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另一方面在舆论斗争中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策略赢得主动。

(三)一剑封喉,强化斗争的有效性

在舆论斗争中,需要有主动亮剑的精神,更需要有一剑封喉的技能。我军的历史经验表明,优势常在攻势中。保持攻势往往占据主动,处于守势常常陷于被动。例如,香港事务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外部势力的干涉。2020年,我国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舆论斗争中揭穿美西方的政治谎言、冷战思维和霸权心态,有效维护香港的和平稳定。这启示我们,在国际舆论斗争舞台上,我们一方面要体现坚定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另一方面要体现灵活性,善于斗争,把握斗争火候,运用斗争策略,审时度势,权衡得失,确保政治和军事主动,努力提高国际舆论斗争的整体合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