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操纵我涉军重大议题带来的思考与警示
摘要:当前国际社会有关我军事行动的舆论博弈日益激烈。美西方纠集日本、菲律宾等国家操纵国际组织对我实施舆论战,试图扰乱国际社会对我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的认知。本文在分析舆论博弈现状、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我方需紧前谋划、一体联动、综合发力,增强舆论博弈力度,提升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舆论博弈;国际话语权;思考与警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一方面要创新理念,深入洞察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脉络,从中汲取智慧养分,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另一方面要知己知彼,明晰国际舆论场上现有的话语格局和主流叙事方式,清楚美西方一些媒体长期占据话语霸权地位的现状以及其常用的抹黑、歪曲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话语主张,打破对手话语霸权,以更有力的叙事去争取国际舆论主动。当前国际社会有关我军事行动的舆论博弈日益激烈,美西方纠集日本、菲律宾等国家操纵国际组织通过炮制法律、勾连发声、外交联合等手段对我实施舆论战,试图扰乱国际社会对我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的认知。本文在分析博弈现状、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我方需紧前谋划、一体联动、综合发力,增强舆论博弈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一、针对美西方“依法犯法”,不断提升我方国际法理斗争能力
当前,伴随着有关国家在南海、东海等地域持续发起的非法挑衅行动,美西方纠集这些国家,操纵国际仲裁机构及媒体,依托虚设法律或炮制所谓法律证据,炒作中国“无视规则”“无视法律”,盗用法律权威增强国际话语权,其伎俩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纵观美西方“依法犯法”的丑恶行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勾连历史议题,搭建法律对抗框架。炮制法律议案的目标在于争夺国际道义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历史解释权等,南海、东海有关国家凭借区位优势炮制所谓法律证据,美西方国家则凭借平台优势炒作法律议题。例如,南海相关国家采取进攻性行动鼓动国际媒体讨论我黄岩岛、仁爱礁等归属问题,把非法无效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书”炒作成国际法,混淆视听,进而错误解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试图依靠“裁决有效论”占据“法理”。二是编造国内“海洋法”,捏造主权法理依据。在国际法律对抗的战场中,编造制定适用国内外的国内法作为武器弹药已成为惯用手法,以此实现己方国家利益攻防的法律支撑、跨国争议问题的话语对抗和法律论辩、执法手段正义性和正当性的强化等效果。例如,日本在通过引用错误的历史地图和国际协议等所谓“证据”来支持其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系列所谓“政府行为”,企图渐进式铺垫占据钓鱼岛的法律基础。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则正加快推进本国“海洋区域法案”立法,妄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所谓“南海仲裁案”的非法裁决。与此同时,向外推广有利于本国的法律规则,企图利用国内法的域外适用,向国际社会“合法化”其主权观、海洋规则或标准,从而胁迫对手服从其话语解释框架。
美西方“依法犯法”,以占据法理道义来争夺国际话语权、主导权和控制权的伎俩警示我们,国际舆论场域的终极较量是道义的角逐,争夺话语权与占据道义高地密切相关。作为道义的具化表现和直接佐证,法律成为博弈的重要手段。要不断提升我方国际法理斗争能力。一方面要通过积极调用相对应的国际法和强化本国法律的运用和宣介阐释反击美西方的非法主张,如联合国际司法机构和执法机构加强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国际法的解释、适用和执行,加强对《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国内相关法律条文的阐释介绍等,积极争夺海洋领土主权、海洋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法理博弈框架,寻找于我有利的法律依据,包括证明国际条约、习惯国际法和一般法律原则的国家实践。另一方面要统一对外口径,实现策略发声,重点针对美西方联合的仲裁机构、仲裁依据以及所谓证据进行布局,攻击其非法性、非正义性和不正当性,积极联合相关组织机构灵活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系统布局,主导法理舆论走向。
二、针对美西方智库勾连叙事,不断强化舆情跟监应对部署
近年来,美西方智库更多地成为资助者宣传政治议程的工具,在美西方操纵我涉军重大议题时,其智库与国家外交战略密切配合,通过设置议题和设计话语引导国际舆论,试图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分析美西方智库勾连叙事,其“套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力国际会议主动设置议题,依托官方叙事构造“权威”话语体系。美西方政府的官方叙事体系具有平台高、渠道多、影响大的特点,可实现美西方主要国家声音的同频共振、价值诱导和效果放大。美西方国家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在“官方”“正式”场合发表涉南海、台岛等声明,为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站台,企图剥夺中国应有的合法权益。七国集团已成为南海、东海、台海等冲突中对抗中国的急先锋,七国政府、法律界、媒体和学术机构基本上都参与了针对中国的舆论博弈。如2023年11月,七国集团外长在东京发表声明,表示“严重关切东海和南海局势”“强烈反对任何以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单方面企图”。七国集团公开研讨台海局势,对东海、南海、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进行污名抹黑,利用涉海问题挑拨地区国家关系、制造阵营对抗。二是借力国际智库操纵议题,组建专业力量进行舆论塑造。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戈尔迪之结国家安全创新中心”操纵“妙手项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操纵“亚洲海事透明倡议项目”,利用其在政策法规分析、国际舆情研判等方面的优势和技术平台、人才队伍,充当意见领袖、设置关键议程、影响全球舆论,成为美西方搅乱我周边安全问题、抹黑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工具。2024年3月,“妙手项目”负责人雷·鲍威尔公开声称,已开发“灯塔”平台(配有开源收集器和分析器社区),由技术和数据提供商、研究中心和记者、公共群众、倡导团体和政府机构组成,可利用商业技术收集所谓“中国灰色地带侵略”证据,并直接向公众传播以“照亮灰色地带”。美西方智库正与亚太地区有关国家合作,使用各种策略夸大中国与南海、东海等国家冲突的严重性,将中国塑造成侵略者,并向媒体提供所谓“证据”等宣传材料,操控海洋问题报道并误导公众认知。
美西方智库勾连叙事的“套路”充分说明,“政府背书”和“学术叙事”成为美西方操控国际舆论主导权的关键手法,通过“政治-学术-媒体”同盟体系增强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这警示我们,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舆论态势分析和研判,联合国内外媒体主动进行议程设置,针对美西方的话语框架进行舆论反制,破除美西方的舆论框架和法理基础,抢占国际舆论博弈制高点。二要加强我方在全球会议传播、智库传播、外事传播等方面的传播能力建设,重视官方叙事、民间叙事、专业叙事的多元创新,体系化构建国际话语权。针对美西方智库的抹黑行动,要协同军地相关部门各方力量进行联合取证,同时适当联合我方智库、亲华组织和个人等,配合我方具体行动开展系统性报道,结合舆论博弈斗争和行动争端中的不同说辞、不同证据、不同主体进行精准反击。2024年7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先后发布的两份关于南海的重磅报告《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被媒体广泛传播即为范例。报告以专业翔实的调查,分析黄岩岛、仁爱礁的生态系统状况,不仅有力揭批了菲律宾破坏南海生态环境的恶劣行径,更宣示了中国对仁爱礁的主权。这是我对美西方有关我南海岛礁舆论博弈的有力反击,彰显了我方执法权、管理权,为后续行动部署提供有力证据支持,未来还需持续强化扩展此类行动。三要加大智能化鉴伪平台的建设力度,强化鉴伪、溯源、数字验证等基础功能,进一步优化态势感知、证据固定、资料转化和舆论输出的动态反制机制,有效应对美西方等国家制造的虚假信息,在法理舆论博弈中取得先机。
三、针对美西方一体联合行动,灵活进行舆论引导与综合调度
策划多种冲突事件,刻意制造炒作证据,将我主权内政事宜国际化,将我合法执法权益“非法化”是美西方操纵我涉军重大议题的又一惯用手法。
透视美西方一体联合行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事行动配合舆论斗争,国际化、扩大化涉我海洋主权问题。美西方扩大介入亚太地区海洋争端力度,通过安全合作演习、联合军事训练等方式宣示主张,并借力国际媒体传递“中国军事威胁”“中国非法入侵”等叙事隐喻和话语导向,炒作扩大地区安全紧张局势,为美西方扩大介入亚太地区海洋问题制造合法性、合理性。近年来,美、加、澳、德等国家军机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过航南海空域,美西方主导举办“肩并肩2024”等多国联合军演,意指中国,通过军事演习、军事行动制造舆论焦点,营造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锻炼防卫能力”“保卫领土主权”假象,裹挟更多域外国家参与东海、南海等冲突,彰显美西方与有关国家的“防御正义”。二是民间叙事勾连官方叙事,系统推动战略传播。从国家战略层面系统推动混合战,吸纳普通民众参与国际传播,企图常态化、制度化对华舆论对抗。例如,菲律宾政府将“进攻性透明度运动”作为对抗中国的首选武器,美国安全智囊团专家雷·鲍威尔督促菲律宾政府将透明度运动制度化,让更多公众参与对抗中国。少数菲律宾民众已成为制造证据、扮演闹剧和炒作抹黑的力量之一,在境外媒体平台生成了大量负面涉华舆论信息。该运动聚焦提高菲律宾公众和国际社会对所谓“中国侵略战术”的认识,并促使公众支持菲律宾海警和海军部队在“西菲律宾海”的巡逻工作。美西方与我周边有关国家地区在推特等网络平台安排网红等为其煽风造势,在国际舆论场培养反华意见领袖,助力其国际舆论斗争。诸如通过“蒙太奇”手法拼接视频照片伪造“事实真相”,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大规模、批量化投送,已形成完整的虚假信息产业链。利用菲律宾的“饭圈”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所谓“南海属于菲律宾”的伪历史,挑起民族主义情绪,引起极端思潮,误导公众认知,进而推动将南海部分海域纳入菲律宾领海的“海区法”的通过。
美西方一体联合行动说明,美西方善于综合使用“联合行动、执法取证、宣传扩散”的一体化联合行动,歪曲事实、制造冲突、扩大矛盾,提升境外势力涉我冲突事件的公关效率,妄图抢占冲突事件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从舆论战转向混合战。我必须深刻分析国际冲突背后的恶意影响力行动,综合使用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进行处置应对。舆论博弈不仅仅是舆论斗争,还包括舆情调控和有效引导。我方在推动反制美西方恶意攻击舆论的同时,还需加强对相关国家内部的舆情调控,防止美西方国家恶意引导有关国家和民众的认知,制造、炒作、扩大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冲突。针对美西方的拙劣行径,必须针锋相对予以反击,要团结和联合国际中立媒体,以契合国际社会叙事逻辑与话语体系的方式传递事实真相,传递我方声音,帮助目标国家民众更加正确地认识两国关系,阐明相关事件的真实情况,削减目标国家民众的参与支持力度。如向相关国家说明美西方“制造扩大战争风险”“挑拨对立关系”等事实,曝光美西方国家制造地缘政治矛盾的险恶用心。要着力宣传目标国家经济与中国之间的融合性、依存度,引导目标国家和民众认识到经济合作是更加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谋合作、求发展”而不是“当棋子、当弃子”。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