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探析——从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的探索与实践谈主流媒体红色文化创新传播
摘要:全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创新传播带来了难得机遇。前瞻红色文化传播,本文以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传播实践为例,从创新内容、创新呈现、创新渠道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江西新闻客户端;创新传播
江西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江西红土地上辟新途、写新篇、创奇功、建伟业,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文化。全媒体时代给红色文化创新传播带来了难得机遇,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围绕江西红色文化传播进行了有益探索。前瞻红色文化传播,本文以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该客户端”)传播实践为例,从创新内容、创新呈现、创新渠道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创新内容,给红色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是确保传播效果和促进媒体发展的关键。该客户端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坚持深耕产品内容,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发掘新内容,呈现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该客户端组织力量深入江西于都等地,采访红军后代数百人,挖掘呈现70余个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专栏“90年的回响”总阅读量超3500万次,产品全网累计阅读量超1亿次。其实践证明,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石,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主流媒体要通过扎实的民间走访,与历史重大事件的经历者、见证者、文史爱好者等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多线索;要把目光投向在红色历史进程中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以他们的经历呈现历史;要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对海量历史档案进行高效整合,筛选出更多珍贵的历史片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厚度。
寻找新亮点,重现被时间淡忘的历史细节。2021年,该客户端系列视频“党史30秒”创下全网累计阅读量超2.5亿次的佳绩。有专家认为,传播新亮点、凝聚正能量是这一红色产品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以栏目产品《一只珍贵的小摇篮》为例,产品聚焦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文物藤编摇篮,讲述红军后方医院医务人员和村民用心看护革命后代的故事,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以及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的精神给人们以启迪。由此可见,贴近性和时代性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善于将红色文化和当下热点话题结合起来,凸显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挖掘红色文化中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部分,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造新品牌,汇聚红色记忆的珍贵瞬间。该客户端红色频道开设多个栏目,用图文、动漫、短视频、H5等融媒体手段讲述党的历史,上线两年,阅读量超过1.09亿次,被受众誉为“红色学习园地”。这启示我们,打造过硬品牌是实现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主流媒体要重视品牌效应,注重打造独特且鲜明的形象,让红色文化在众多传播内容中脱颖而出;要以高品质的呈现,让受众对红色文化传播有更好的体验;要以持续的宣传和展现,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
二、创新呈现,让红色文化可看可听可触可感
全媒体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该客户端着眼以现代视角重塑历史记忆,创新呈现方式,让红色文化可看可听可触可感。
注重年轻态语言。该客户端注重创新语言风格,拉近红色历史与受众的距离。前文所述“90年的回响”栏目产品《吃着生米,撑船送红军渡河》,用白描手法再现当年百姓帮助红军夜渡于都河的场景。“渡河是天大的秘密”“父亲一忙就是一整晚,肚子饿了怕被敌人发现,不敢生火做饭,只能抓起一把生米就着河水吞下肚……”有受众留言,生动的语言让严峻的斗争形势感同身受。这启示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话语体系,红色文化传播语言要与时俱进。主流媒体要创新语言风格,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红色文化;要贴合时代语境,融入流行句式,让今天的受众更愿意主动去了解昨天的故事;要增强语言中的“情感含量”,用富有创意的话语,精准触动受众,引发共情共鸣。
注重沉浸式体验。2024年8月,该客户端联合兄弟媒体共同推出的“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型直播活动在赣闽两省引发热烈反响。直播在江西南昌、萍乡、井冈山、三湾和福建古田设置会场,同时展开直播连线,生动呈现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受众纷纷表示,深切感受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重要时刻,震撼、感动。由此可见,沉浸式体验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流媒体一方面要用好新技术,充分调动受众,使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红色文化学习和传播中;另一方面要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体验氛围,激发受众思考,深化其对红色文化的感悟。
注重短视频增量。当前,短视频已成为新传播风口,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该客户端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注重抢占风口,推出系列短视频产品。前文所述“党史30秒”栏目每期产品时长30秒左右,特别节目时长3分钟之内,聚焦重要党史事件,进行融媒体化生产,助推党史宣传进入大众视野。实践证明,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借助短视频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可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覆盖面。主流媒体在红色短视频生产中要突出“短”,让受众利用碎片时间获得更多信息;要讲究“精”,内容上精雕细刻,制作上精益求精,让产品以小见大有深度;要追求“趣”,寓教于乐,让受众喜闻乐见。
三、创新渠道,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覆盖面
红色文化传播既需要精准滴灌、润物无声,也需要全面覆盖、有效触达。该客户端借助各种媒介和渠道实现多元传播,扩大了红色文化传播覆盖面。
多媒体融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中,该客户端和《江西日报》深度合作,构建一体化传播格局。报纸推出16个版的特刊,该客户端进行二次加工,制作的H5《红色印记 百年荣光》在朋友圈刷屏。由此可见,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和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打造立体化传播空间,可以让红色文化更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主流媒体要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起来,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要利用不同媒介形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阐释红色文化,帮助受众全方位感受和理解红色文化内涵;要适应不同受众需求,打造形式多样的产品,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多地域联动。2022年“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活动中,该客户端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封面新闻等3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编辑记者、网络名人一起走进江西,相关微博话题多次登上要闻榜,抖音话题“红土地上看今朝”点击量破1.1亿次。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传播红色文化需要因地制宜,区域联动,以公众需求为依据进行创新发展。要通过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地方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立体多元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
多形式互动。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该客户端推出系列策划,通过网友诵读毛泽东同志诗词、“听音乐猜红歌 一起缅怀毛主席”等融媒体形式,让红色旋律走进千家万户。无独有偶。“90年的回响”栏目产品《红军奶奶,您的故乡在哪?》在报道失散女红军习吉安故事的同时,全网征集寻找习吉安的家乡,网友纷纷留言提供线索。学习强国、川观新闻等数十家媒体转载,一同加入联动寻找行列,让报道获得破圈传播。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无互动不传播。主流媒体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主动设置更多有思想、有温度的网络话题,通过新闻产品、叙事、反馈等互动,让红色故事常讲常新,让英雄人物真实立体,实现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
(作者单位:江西日报社)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