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张文婷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以入圈求出圈:让强军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淬火》热播谈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

作者:罗尔文 肖燕青

摘要:军事影视纪录片是受众了解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是展示人民军队形象的重要窗口。本文结合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淬火》的传播实践,在分析其热播原因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和三个着力点,以期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淬火》;军事影视;强军故事;创新传播

军事影视‌是指以军事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主要涉及军事历史、战争场面、军事训练等内容。作为军事影视重要组成部分的纪录片,是受众了解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是展示人民军队形象的重要窗口。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度被受众追捧的军事影视纪录片不同程度受到冷遇。如何让军事影视纪录片焕发生机,成为一道重要课题。2024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淬火》(以下简称“该片”)一经上线便火爆出圈,全网阅读量、触达量超53亿次,仅微博话题阅读量就超过11亿,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继《追光》《逐梦》之后的又一力作。其成功经验给全媒体时代军事影视纪录片创新传播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本文结合该片的传播实践,在分析其热播原因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和三个着力点,以期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一、《淬火》热播原因分析

该片共6集,分别为《军旗下的誓言》《向战为战练精兵》《荣光照耀新征程》《步调一致向前进》《中流击水勇担当》《同心奋进创一流》,聚焦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进行式呈现全军官兵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为强军事业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昂扬风貌。其热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真理力量,同时也为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提供了借鉴。

(一)立足时代回答广大受众关切

纵观该片,传播内容与受众信息需求同频共振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基础。该片围绕“忠诚”“纪律”“担当”“奋斗”等多个主题展现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进程,传递实现强军目标、奔向世界一流的决心,正面回应公众对于人民军队是否能打仗打胜仗的关切。在第一集《军旗下的誓言》播出的同时,就有众多网友在线留言表达对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热爱。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该片在传播中强化了互联网思维,立足时代回答受众关切。这同时启示我们,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要主动了解受众信息需求,设置相关议题,做到及时发声,敢于亮剑;要持续优化创新内容,通过内容的创新来增强故事的影响力感染力;要注重二次传播,善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属性,及时收集意见和反馈,了解社会反响,引导受众围绕主题进行深度探讨,扩大传播范围,实现有效传播。

(二)关注热点展示人民军队形象

紧跟时代脉搏,坚持对时效性的追求是做好军事影视纪录片的关键,也是该片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该片以纪实的手法介绍了多个近年展开的军事行动和多款先进的武器装备,让国内外受众看到了一场中国军队的“战力检阅”。实战化演训展现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无侦-7高空无人侦察机、歼-20等先进武器装备的亮相彰显大国威严……众多军迷直呼“厉害”“过瘾”。这充分说明,紧跟时代脉搏记录人民军队发展的步伐,不仅可起到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战略威慑等作用,也能找到与受众关注同频共振的契合点,吸引更多受众、放大传播效果。这就要求军事影视工作者要始终保持高度敏锐,时刻关注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各国军事动态,注意捕捉热点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在舆论场中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贴近受众讲述成长故事

转变话语姿态,始终贴近受众是提高传播质效的法宝,也是该片成功的关键。该片在对各主题进行呈现时将镜头聚焦于人,注重对官兵内心世界的挖掘,同时舍弃了常规的解说词,在场景转换时加入战士声音,让官兵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增强了贴近性和说服力。例如,“千万不要害怕,全班都在下面等你呢”“面对强劲对手,腰杆子不能弯,腿不能抖”,等等,特殊语境下口语的表达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亲近感,实现了“深”思想的“轻”传播。其成功经验表明,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才能在保持思想高度的同时,确保新闻传播接地气有效果。这就要求军事影视工作者要主动转变话语姿态,将镜头聚焦人民群众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让政治高度、视野广度、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人文厚度相融合,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立场、传输信息,将作品从平面转为立体,从说教变为对话,讲出“官兵味道”“时代味道”,最终实现主流话语的有效输出。

二、军事影视纪录片创新传播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获取呈现浅表化、碎片化、情感化特征。而作为一部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帮助受众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意义、发展脉络等是该片主旨。为了让“硬”思想“软”着陆“深”触达,该片在处理好三个关系上下功夫。

(一)处理好思想性与吸引力的关系,以故事化叙事实现统一

有意义的思想要通过有意思的形式来展示才能吸引受众。作为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该片在内容呈现上并不是一味地说教输出,而是通过巧妙采用柔性的故事化叙事手法,将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故事娓娓道来,在塑造可亲可爱、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的同时,让思想观念悄然被受众所理解接受。例如,在第四集《步调一致向前进》中,镜头跟随着上海解放亲历者谭志明的回忆,再现上海解放时“胜利之师睡马路”的感人场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可视化、故事化叙事,折射出我军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由此可见,故事化叙事作为一种非直接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塑造鲜明角色,实现记忆留存,帮助受众理解并接受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进而提高传播的深度和说服力。这就要求军事影视工作者在生产中要始终围绕讲故事下功夫,会找故事、能讲故事、讲好故事。一方面,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故事、发现美的眼睛,找到普通却不平凡的基层官兵故事;另一方面,也要善讲故事,通过掌握各类讲故事的技巧,如设置悬念、展现矛盾冲突、刻画细节等来讲好故事。

(二)处理好宏大叙事与贴近性的关系,以情感化表达拉近距离

贴近性影响传播力。该片通过选择典型人物,从微观视角切入个体与国家相联的共同议题,用情感化表达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宏大叙事与受众生活、情感进行有机融合,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例如,在第一集《军旗下的誓言》中,该片以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的新兵班长陈华强的叙述、该团战士卡布力·卡米力追随英烈足迹的心声,以及陈祥榕的战友张国奇追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共同讲述边防军人的誓言和担当,为受众带来了一场情感上的洗礼,巧妙激发了家国情怀,实现了情感共鸣。由此可见,情感是内容创作的核心,是连接受众和传播内容的一座桥梁。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要以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技巧、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展现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让产品更具有温度和感染力,与受众建立共情基础,为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提供内在动力,从而实现双向奔赴。

(三)处理好艺术感染与真实性的关系,以纪实美学提高感染力

实践证明,真实性是军事影视纪录片的灵魂,而贴近时代审美的表达和展现方式则是开启受众心灵之门的钥匙。例如,该片中第一代核潜艇艇员范喜德与新一代艇员的精神传承,通过平行剪辑的手法,跨越时空感人至深;对抗演习中,从战术设置到现场画面,堪比大片,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特别是摄影师对于镜头角度、景别和镜头运动等要素的专业把握,使该片整体呈现出节奏感和呼吸感;剪辑师利用遮挡转场、相似画面转场和叠化转场等转场方式使该片更加流畅,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等等。电影级的视听语言和技术运用为该片的思想引领进行了赋能和加持,不仅有效传达主题和意图,更给受众带来真切的现场感和更好的审美体验。其实践表明,军事影视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增强内容表达生动性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才能让产品焕发新生。要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让受众看到从未见过的世界;要以巧妙的叙事手段引发受众从未有过的思考;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唤醒受众深藏于心的情感,令受众耳目一新,进而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的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融合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本身就是融合的一个探索。该片根据传播内容、目的和平台等因素,考虑受众心理需求和体验需求,以纪录片的形式,采用“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播理念和大小屏互动的传播方式,全面展示我国国防科研的发展成果、人民军队的实战水平和革命军人的血性担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一)科技赋能打造优质内容

新技术的引入赋能内容创作,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该片制作团队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节目摄制,为受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例如,高速摄影技术让受众对军事训练和武器操作看得更清楚;航拍技术的应用全方位展示军事演习、仪式举行等宏大场面;AI技术的应用修复了历史影像资料,再现“胜利之师睡马路”等背后的故事等,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军事影视工作者要主动拥抱新技术为内容创作赋能,提升自身数智素养。要始终精益求精,坚持深耕内容;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为受众带来有思想、有价值、有深度的产品;要以新技术为加持,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二)多平台推广构建全媒体矩阵

该片传播实践中,抖音、微博、微信等各类型社交媒体的加入,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这不仅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范围,也使得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增强,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值得借鉴的是,该片在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时,不是将原视频直接搬运,而是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进行了拆条和二次创作,提高内容的可发现性和可传播性。以中国军号抖音账号为例,经剪辑后形成的第一个短视频作品《假如战斗打响,这就是我们的回答》,展现人民军队向战为战、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引起广泛关注。其实践表明,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需要多媒并进,增加传播渠道,打造全媒体矩阵;要根据各平台的不同功能特性和受众偏好,制作、发布不同的内容进行传播,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度和覆盖广度;要注重与受众沟通互动,弥补传统媒体信息单向传输的缺点,调整下一步传播策略,确保传播的持续性。

(三)拼盘化叙事顺应受众阅读需求

该片制作团队采用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将每集时长控制在20分钟以内,在叙事结构上采用非线性的表达方式,利用拼盘化叙事完成主题表达。这使得节目整体呈现出简短精练的鲜明风格,与当下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契合,帮助受众在快节奏的生活间隙和零散的娱乐时间中快速完成内容接收。这启示我们,提高军事影视纪录片传播质效,既要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度挖掘、深层分析,又要结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将内容进行精准投放;既要避免各种碎片内容割裂冲突甚至损害事实原貌,又要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更新频率;既要始终围绕特定主题整合相关内容,又要为受众呈现出立体、真实、丰富的现实世界。

(作者单位:空军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