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张文婷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浅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敌宣传工作——抗战对敌工作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陈 思

摘要:我党的对敌宣传工作是对敌开展政治攻势的关键环节、是瓦解敌军的重要手段。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对敌宣传工作站在战争全局擘画设计,与军事斗争密切协同,为赢得抗战胜利起到重大作用,其组织、策略、方法、理论等对未来我军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对敌宣传;思考启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战争中,宣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凭借国力军力优势,迅速侵占我华北、华东、华中大部国土,在广大沦陷区扶植伪军伪政权以实现“以华治华”,对我敌后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我党充分发挥宣传鼓动功能,在呼唤全民一致抗战的同时,站在战争全局开展对敌宣传工作,努力探索管用好用的方法路径,与军事斗争密切协同,为赢得抗战胜利起到重大作用,其组织、策略、方法、理论等对未来我军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一、加强对敌宣传组织建设,服务抗战政略和战略全局

抗战时期我党对敌宣传的对象主要是日军及伪军。前者重在宣传和瓦解士气,后者除了宣传瓦解外,争取伪军反正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当时的复杂形势,我党加强对敌宣传组织建设,服务抗战政略和战略全局。

抗战全面爆发之初,中共中央就设立了敌军工作委员会。1937年10月,八路军在集团军和师政治部设立敌军工作部,培养团以上敌工干部人才,编写有关对敌工作的资料和小册子,如《日本便览》《敌工手册丛书》等,指导基层部队开展政治宣传攻势。旅政治部设立敌军工作科,除编印宣传品、整理日军文件外,还负责管理俘虏和联系地方革命团体,布置民众中的敌军工作。团政治部设立敌军工作股,负责印发上级下发的宣传品,培养连队敌工人才,普及日语口号教育和对敌宣传工作意义的教育。在基层连队设立敌军工作组,组织学习日语口号,在敌人所到之处散发传单,涂写反战日文标语,组织火线喊话,收集战场敌军文件等。八路军还组织了敌军工作研究会,收集日军情报、研究对敌宣传政策,培养敌工干部人才。在此基础上,我党高度重视对敌宣传的方针策略。我党没有把对敌工作看成单纯的宣传任务,看成普通的兵运方针,而是当成一场硬仗来打。实践中,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敌宣传采取“二分法”策略,区别对待日本军阀财阀与日本下级官兵、日本国民,实行优待俘虏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日方力量,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军阀和财阀。毛泽东同志致电八路军、新四军:“战斗中俘获的日军俘虏,应尽量释放,多加宣传优待,严禁枪杀及其他侮辱行为,借此降低日军之作战决心而动摇其军心”“耐烦地采取七擒孟获政策”。优待俘虏政策、“二分法”策略等随着战争进程显现出重大战略价值。

军事必须服从政治、战略必须服从政略。我党对敌宣传的实践充分说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未来战争对敌宣传不是军事斗争的配属任务,而是直接服务于整个战争政略和战略全局。要从全局谋划对敌宣传,做好顶层设计,确保组织健全、分工有序;要把准宣传导向,自上而下按照既定任务持续推进;要讲究宣传策略,针对不同身份对象等展开宣传,实现精准发声。

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团结改造日方人员开展宣传

1938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反侵略大会的演讲中谈道:“现在有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即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日本人民的统一战线。在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援助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各根据地严格执行优待日俘政策,并组织进步分子加入抗日统一战线行列。1939年,八路军总部30多名日军俘虏成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1940年8月,“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在延安成立,并建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华北、华中各地先后建立了“朝鲜独立同盟”等各种日朝反战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政治影响很大,充实了我军日语人员队伍,对开展日语喊话、日文宣传、策反传话、书信往来等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党重视取用于敌,团结组织日方人员开展对敌宣传,有效破解了语言、文化、思维等差异给对敌宣传带来的难题。比如,日本共产党员野坂参三1940年经共产国际介绍到延安,参与众多反战宣传组织策划,向党中央建言成立了教育改造日军战俘的专门学校“日本工农学校”。又如,日军俘虏杉本一夫等人经改造后成为我方敌工人员,组织在华日俘成立“日本士兵觉醒联盟”等。这些盟员熟知日军情况和日本风俗,在日军中有很多同学同乡关系,他们制作慰问袋,印上富士山、樱花等图案,书写反战信件,甚至手工制作木屐放至慰问袋中,引发日军思乡和反战情绪。到1944年,总政治部决定在条件较成熟的地方,敌军工作均通过日本干部去进行,各级敌工部门集中力量进行伪军工作。在华日本反战盟员由此成为对日军宣传的主要力量。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我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用于敌的战略思维对未来战争对敌宣传仍然有启示作用。要充分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形象,把对敌威慑与争取反正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努力争取敌方阵营中对和平有期盼、对我军有好感的对象为我服务;要利用反战人士、俘虏、敌军家属等,讲解我军宽待俘虏、优待反正人员的政策等,宣传战争形势,分化敌军阵营,瓦解敌军斗志。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对敌宣传攻势,提高宣传实效性有效性

1937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解放》发表《中国共产党告日本陆海空军士兵书》《八路军告日本士兵书》,提出“日本士兵们!起来吧!倒转枪来吧,打倒压迫你们的日本军阀!”“我们决不虐杀一个没有武装或解除武装的日本士兵!”等口号。在党的领导下,各根据地先后创办了《日军之友》《实话报》《祖国呼声》等报刊,有组织有系统地向日伪散发。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还用日语向日军播送广播节目,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罪恶行径,号召日本士兵投身反战活动。我敌工、宣传、情报部门广泛搜集对敌不利的消息,如日军战死者妻女自杀、日本国内经济崩溃、苏美援华抗战等,以特刊、小册子等形式在敌占区广为散发。此外,我党还充分利用年关、樱花节、敌伪内部与敌国内部事件等时机,连续不断地对敌伪军开展政治攻势,形成瓦解敌军的有利态势。为了使对敌宣传工作成为更普遍更广大的群众运动,取得瓦解敌军的实效,我党充分动员和组织地方机关、团体和民众开展对敌宣传工作。在八路军难以接近的敌占区,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比如,向戒备森严的敌占区输送八路军宣传单、传递日本士兵与八路军的互通信件、传唱反战歌谣童谣等。1942年初,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敌后武装工作队的决定。这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由政、军、民参与的统一组织,被视为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结合体,是进行宣传工作的一种新的基层组织形式。他们神出鬼没地在敌占区开展针对敌伪军的瓦解宣传工作,把斗争带到敌人营垒里去,动摇敌人之心脏。

方法决定效果,细节决定成败。我党在抗战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对敌宣传攻势,对未来战争中我军提高对敌宣传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性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要因时因势调整宣传的方法手段,突出重点,不断总结、研究实践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破解对敌宣传的瓶颈;要整合力量,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报、台、网、端、微、屏等平台的特殊功能,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形成强大宣传合力;要针对宣传对象所需,通过不同形态的宣传,回答清楚“为什么”“将会怎样”等问题,营造浓厚的对敌宣传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