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凸显军事新闻通稿的特殊功能——从新华社近年军事新闻通稿传播实践谈军事新闻传播创新
摘 要:军事新闻通稿是军事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权威、及时、准确等特点,在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新华社近年军事新闻通稿传播实践,在阐述军事新闻通稿的内涵和特性、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围绕保持内容定力、突出导向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三个层面,探讨军事新闻传播创新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军事新闻通稿;舆论引导;传播实践
2023年10月,习主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重要要求,明确要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凸显新闻舆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关键地位。军事新闻传播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主流军事舆论新格局的重要一环。作为传递军事信息、讲好强军故事的重要渠道,军事新闻通稿因具有内容准确、服务媒体、导向可控、传播效率高等优势,既得到新闻发布方的青睐,又受到记者和新闻媒体的欢迎,在开展重大活动或发生重大事件时被广为采用,在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闻通稿,通常指通讯社采写发布的供给媒体采用的新闻产品。本文所指军事新闻通稿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发出的、供媒体使用的稿件。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军事新闻通稿也在媒体采用率、受众触达率、传播影响力等方面遇到新问题。本文结合新华社近年军事新闻通稿传播实践,在阐述军事新闻通稿的内涵和特性、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围绕保持内容定力、突出导向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三个层面,探讨军事新闻传播创新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军事新闻通稿的内涵和特性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交锋日趋激烈、涉军舆情焦点不断,军事新闻通稿在军事新闻传播中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作用不可替代。
军事新闻通稿是重要军事信息发布的“扩音器”。权威发布是军事新闻通稿的重要职能和传统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事新闻通稿始终坚持把做好习主席重大时政活动报道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最高标准做好核心报道,做好重要信息权威发布。从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联勤保障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成立,到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等召开;从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到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集中交接入列,从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军事新闻通稿记录、反映着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和变革,成为受众获取重要军事信息的权威窗口。
军事新闻通稿是重大军事新闻传递的“定音锤”。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舆论引导能力关乎意识形态领导权。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渐增大,重大军事新闻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2024年9月,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军事新闻通稿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新闻专业性,通过百余字,全面、客观、准确描述新闻事实,有力回应关切,被海内外1300余家媒体采用。在应对复杂严峻舆论斗争的时刻,军事新闻通稿始终站在最前沿,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在2022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2023年蔡英文“过境”窜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所谓“双十”讲话发出谋“独”挑衅危险信号等关键节点,军事新闻通稿以中英文图文等多种形式打出“快准深”组合拳,有力展示我军进行军事演训行动、军事慑压行动,精准向国际社会阐明对任何形式“台独”分裂行径绝不容忍姑息的坚决态度和严正立场,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军事新闻通稿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展示窗”。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事新闻通稿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凝心聚气、固本培元的舆论氛围。例如,习主席领导推进新时代军事训练纪实、全军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综述、党中央和习主席领导指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综述等平均被1000余家媒体采用,形成“镇版刷屏”之效。又如,每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来临之际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的重点稿件,全面、生动展示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广大官兵勇担使命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一经推出即被全网置顶。
二、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通稿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全媒体传播体系呈现出复杂舆论场景的全连接性、融合性、智能性特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形势。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军事新闻通稿面临着主流媒体受众流失、主流舆论声音弱化、受众需求个性化、舆论失控等一系列挑战。
多元媒体对注意力的抢夺使主流媒体失去受众优势。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商业媒体对注意力资源与流量数据争夺趋于白热化,自媒体、商业媒体以即时性、低门槛、碎片化抢占注意力资源。对于长久以来以主流媒体为主阵地的军事新闻通稿而言,传统的触达优势不再明显。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应用发展,直接影响用户信息获取自由以及新闻媒体的内容分发权,被立体化的信息茧房所包裹的受众难以走出认知局限。若军事新闻通稿不能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则难以在新媒体平台保持传播优势。
舆论碎片化、多元化使主流声音弱化。全媒体时代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方式发生深刻改变,各种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冲突,使得社会共识变得愈发难以形成和维护。碎片化、多元化的意见发表减弱了受众对单一声音的关注程度。当群体意见形成一定声势,军事新闻通稿的声音面临被淹没危险。同时,因军事领域有着较高的专业门槛,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深,从而给负面舆论更多可乘之机,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歪曲、抹黑,导致舆情次生危害不断发生,对军事新闻通稿的舆论引导造成负面影响。
传播语态难以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全媒体时代的受众更多倾向于接受通俗随意、具有个性化亲和力甚至相对夸张的表达方式。而军事新闻通稿具有单向宣传色彩浓厚、框架性强、内容严肃等特点,表达上更关注精准规范,一些相对“板着脸”的官方语态难以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会让受众产生抵触心理,打上情绪标签,逐步被剥离出受众视野。
传播速度快使舆论失控风险增加。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军事新闻传播是一项政治工作,面对突发军事事件和重大军事活动,军事新闻通稿往往是“谋定而后动”,对时效性的追求要放在大局中统一考量,必要时需让位于政治原则和保密优先等重大原则性问题。而在各媒体对注意力的激烈争夺中,一些自媒体、商业网站片面追求速度,造成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有些甚至不惜以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代价,颠倒黑白、制造热点、博取眼球、收割流量,从而导致谣言泛滥,让军事新闻通稿在舆论引导上陷入被动。
三、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通稿创新的着力点
全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是一项艰巨复杂且变数颇多的浩大工程。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更需要军事新闻通稿发挥其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优势,主动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于变局中开新局,持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军事新闻通稿在军事新闻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持内容定力,稳健中见权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面对焦虑恐慌的社会情绪,一篇篇反映军队医疗队驰援武汉、军队全力支援地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等的军事新闻通稿及时跟进,传递权威信息,传播权威声音,凝聚了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由此可见,环境越是复杂,越要保持定力。无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出声音,军事新闻通稿都必须符合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的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军队形象。与此同时,保密原则始终是军事新闻通稿必须坚持的原则。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通稿在确保稳妥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新闻生产和传播管理机制,既遵守军事新闻通稿的政治原则、保密纪律,又更加具有效率。此外,要坚持用时度效标尺检验工作水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军事新闻通稿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不管是权威发布、突发事件报道,还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都要符合新闻规律,体现时度效要求。
突出导向作用,客观中见魄力。2021年10月,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海域发生碰撞事故后刻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不负责任、遮遮掩掩。我外交部、国防部率先发声,军事新闻通稿紧跟官方表态,发布系列时评《美国是南海地区安全的最大祸源》等,揭批美方卑劣行径,指出美方才是南海军事化的最大推手,对美核潜艇碰撞事故定调,在舆论交锋中赢得了主动权。其实践表明,在坚持党性原则、严守党和军队政治纪律的前提下,军事新闻通稿应积极争夺舆论引导话语权,主动设置议题,当好舆论引导的“桥头堡”。“先入为主”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任何一个新闻事件的主导框架一旦确立,就会为后续传播提供一个评估、诠释意义的主导结构,除非有颠覆性的事实,否则很难被打破。面对近乎透明的舆论环境,军事新闻通稿必须转变传统的新闻生产传播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对一些可以公开报道的涉军事件,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积极确立主导框架,第一时间阐明立场,避免“真相还在穿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世界”的被动局面。这就要求军事新闻通稿要积极确立主导框架。军事新闻通稿对叙事框架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复杂媒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始终站在大局中把握,放在全局中认识,准确把握基调,拿捏好分寸,为后续的传播、复创、解构建立牢固的话语体系。
强化服务意识,全面中见博大。近年来,军事新闻通稿面向全社会开展军队条例条令颁布、政策制度改革报道,积极组织海军舰艇开放活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等报道,全面展示我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阶段性成果,为广大受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广大受众的知情权,受到军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这充分说明,在军事新闻通稿更加开放、多元的语态下,越来越多的受众接受并主动关注相关信息。例如,全军首次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考、2020年起义务兵征集实行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海军首次面向硕士研究生选拔舰载机飞行学员……近年来,军事新闻通稿立牢服务导向,及时、准确发布军队人力资源制度调整改革信息,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由此可见,军事新闻通稿只有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军队建设的发展全局,并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国内外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强化服务于更多受众的理念,才能减少生硬宣传,把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讲明白,把受众想了解的情况说透彻、回应好。全媒体时代语境本身带有话语解构特性,这就要求军事新闻通稿要适应“全面发声”的网络环境,一方面要保证权威性,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语态多样、情感多样、主题多样的表达方式,改变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流动思维,建立双向互动思维,逐渐与受众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形成更坚固的舆论基础。同时,军事新闻通稿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舆情,做好积极引导和预警方案,摒弃封、堵、删等思维定式,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更好地引导受众、服务受众。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