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刘正瑜 王 超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巧设议题:增强国际舆论斗争针对性有效性——全媒体时代议题设置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博达 徐萌

摘 要:议题设置已成为当前国际舆论斗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直面挑战,遵循基本原则,找准着力点,巧设议题,加强议题设置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舆论斗争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舆论斗争;议题设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议题设置作为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一环,在舆论博弈中不可或缺。议题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当前,美西方国家滥用议题设置,频频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等,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对此,要直面挑战,遵循基本原则,找准着力点,巧设议题,加强议题设置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舆论斗争针对性有效性。

一、清醒认识当前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议题设置能力的紧迫性

当前,美西方对我的议题设置愈发频繁,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议题设置能力的紧迫性日趋凸显。

大搞虚假叙事,突破法理边界。这是美西方惯用伎俩之一。2024年8月20日《纽约时报》报道称,在未来10年内中国核武库的规模将与美国和俄罗斯不相上下,令人不安。实际上,美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核武库,并公然为别国量身定制核威慑战略。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同年6月发布的《全球核力量年度报告》显示,美国拥有1770枚处于部署状态的核弹头和1938枚处于储存状态的核弹头。美国炒作“中国核威胁”议题,实际上是为其核武扩张寻找稳定可持续的预算依据和所谓的法理支持。

滥用双重标准,制造矛盾冲突。近年来,美西方国家频繁在国际场合对我设置双重标准议题。 2024年8月30日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审议向俄乌战场提供武器问题时,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污蔑中俄“无上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支撑了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基础,使其能够继续对乌克兰发动非法战争,并对正常的中俄经贸合作横加指责。实际上,美国自2022年2月至2024年9月向乌克兰提供超过500亿美元军事援助。尽管中方没有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可美方一再炒作“中俄军事同盟”等虚假议题,意欲拉中国下水,其目的不言自明。

肆意移花接木,恶意栽赃陷害。美西方国家因利生恶,甚至频频歪曲事实、甩锅中国。2023年5月,美国微软公司发布报告,编造所谓中国政府精心扶持了“伏特台风”黑客组织来窃取美国国家机密的虚假议题。“伏特台风”其实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等情报机构幕后策划的一场舆论操控行动。据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统计显示,从2023年5月至今,有美国政府背景的黑客组织向中国发起的网络攻击超过4500万次,受害单位超过140个。可见,美国是“贼喊捉贼”,倒打一耙。

二、严格遵循提高全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斗争议题设置能力的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提高全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斗争议题设置能力必须遵循主动性、开放性、精准性等原则。

坚持主动性原则,掌握舆论斗争主导权。主动性原则是要在充分掌握敌我舆论态势的前提下,根据我舆论优势和对方议题漏洞主动出击设置议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义无反顾深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成功将议题从“共产党人敢不敢来”扭转为“国民党是要真和还是假和”,彻底揭穿了蒋介石的阴谋,抢占了舆论先机。这堪称我党舆论斗争中的经典案例。坚持主动性原则能最大程度占据先手优势,利用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事先抢占受众对舆论事件的主观印象,从而转败为胜。

坚持开放性原则,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就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设置议题,覆盖更广阔的受众面、适应大多数受众接受习惯等等。在2024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方以“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为题作主旨发言,内容涉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亚太安全等热点议题,并举行多场记者会,给中外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内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自信的态度,表明了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表达了中国军队愿意与各国军队深化安全合作的诚意。这很有借鉴意义。

坚持精准性原则,提升舆论斗争胜算。美西方近年大肆炒作南海问题,拉拢南海诸国组建排华小团体对我渐近合围。2024年4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玉渊谭天”公众号发布《起底炒作南海议题的10320个境外账号》短视频,利用大数据抽取国际社交媒体关于“南海仁爱礁”相关话题帖文,梳理传播链路整理出77个关键传播节点,顺藤摸瓜揭露伸向南海的幕后黑手。由此可见,遵循新闻规律,抓住受众好奇心理,用数据增强可信度,往往能凸显议题设置精准度,直击对手要害,赢得受众认同。

三、精准把握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议题设置能力的着力点

提高国际舆论斗争议题设置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找准着力点。

着眼战略全局,提高议题站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对此进行了大胆探索尝试。在2023年北京香山论坛期间推出的中国军队宣传片《For  Peace》,画面聚焦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汤加火山爆发救援、亚丁湾护航等事件,通过“你看到的”和“你没看到的”两面来进行解读,用故事化的语言、电影化的镜头,塑造了一个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军人形象,使西方的煽风点火和解放军伸出援手形成鲜明对比。这启示我们,议题设置要顺应党、国家和军队发展需要,着眼战略全局,提高站位。要从国际舆论斗争全局出发,不纠结于一城一隅得失,从更高的站位出发调控议题内容与发布节点,防止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要在重大庆典活动、高端国际会议、突发军事行动前定下总体基调,有针对性设置议题,营造对我有利的舆论氛围;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善于设立新议题引领潮流,而不是陷入“自证”陷阱的怪圈。

遵循传播规律,提高议题影响力。全媒体时代,受众习惯于碎片化的视觉表达、情感化的传播模式、沉浸式的内容体验,将受众目光长时间聚焦在我所提供的议题之上难度很大。对此,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深度挖掘内部人才潜力,自2019年8月1日开播以来,精心培养打造“铁翼飞旋”庄晓莹、“车长”刘姝杉等个人IP,以主持人清新靓丽的外貌加之以操控驾驶武装直升机、主战坦克等“硬核”装备形成强烈反差,吸引大量网民观看;以主持人探访体验的形式从第一视角引导受众关注了解部队改革新动态、装备研发新进展、练兵备战新成绩,有效引导舆论走向。这启示我们,设置议题过程中要始终遵循新闻规律,挖掘题材的时新性、显著性、趣味性等,善于从小切口引入“强国强军”重大主题报道;同一个议题以不同方式呈现,并尽可能借助H5、云直播、平台互动等呈现形式,把耳熟能详的话题讲出新意;要积极构建人物IP、议题IP,打造形式多样的子议题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共同撑起核心议题的理论框架,延长热度周期。

直面斗争现状,提高议题战斗性。当前,美西方惯常于策划军事摩擦事件,事后编织“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抹黑攻讦,对我实施舆论攻击。2014年6月11日,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刚刚划设之际,日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炒作中日军机“异常接近”,重搬“中国军事威胁论”议题搅动国际舆论。对此,国防部网站及时公布日本自卫队飞机危险动作的视频、图片证据,大量国外IP登录我国防部网站查看,见证中方飞行员的操作是专业的、规范的和克制的,彻底揭露了日方的丑恶行径,引起积极反响。实践证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设置议题,不能回避问题。要敢于亮剑,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等给予坚决回击;要旗帜鲜明、久久为功,用事实说话,靠过硬的法理证据赢得主动;要努力让设置的议题收放自如,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让我们关心的话题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热门话题,掌握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