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智能体在军事新闻传播领域应用探析
摘 要: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智能体在行业领域的应用中展现出广阔前景。本文在阐释当前生成式大模型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发展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与新闻传播的契合点,探讨智能体在军事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军队新闻媒体智能化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大模型;智能体;军事新闻传播;人工智能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不仅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推向了新高度,更在军事新闻传播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前瞻军事新闻传播创新驱动,本文在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给新闻生产传播带来的新变革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军事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潜力,以期为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塑造军事主流舆论新格局提供借鉴参考。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给新闻生产传播带来新变革
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公司发布了ChatGPT通用型对话系统,引发全球范围内极大关注。受其影响,新闻传播领域变化明显。
优化生产工具,提升生产效率。基于海量语料预训练的大模型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新型工具:在信息采集方面能够进行归类、侦测热门话题及研判舆情;在信息加工方面可以根据提示快速完成文稿写作、事实核查与校对等;在创意赋能方面可以提供创意思路,拓展灵感空间等。目前,国内外诸多媒体已经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日常新闻生产。如人民日报社的“写易”智能创作引擎、新华社的“新华妙笔”大模型写作产品等,进一步释放内容生产力。
重塑生产关系,变革采编模式。大模型的加入改变了传统新闻采编模式,带来新闻生产规则的进一步重构。如体育赛事、财经新闻等数据信息类、事实性报道工作可由大模型来完成,新闻工作者将逐步从生产端转向审核端,或者将工作任务聚焦到内容评论、深度调查、权威解读等大模型暂时无法完全胜任的方向。
丰富产品形态,重构传播范式。大模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媒体产品形态,构建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点对点互动”传播新模式。如在巴黎奥运会转播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小频”AI智能体,以语音或文字形式与用户互动,提供赛程和奖牌榜的即时信息,引导用户预约或观看赛事直播,为观众提供全新且智能的奥运观赛体验。
二、大模型智能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
随着智能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新闻生产与传播方面的潜力日益凸显,应用日渐丰富。
智能化舆情研判。传统的舆情监测,通常由“关键词”搭配“与、或、非”的判断逻辑进行数据检索,往往需要辅以大量的人工,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而智能体则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外部工具,实现对监测内容的多维度识别,从而提升舆情监测的准确性。
自主化新闻采集。早在2019年,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便已经尝试利用摄像头新闻机器人和智能监测系统记录突发事件、发现新闻热点,记者依托移动采集系统和相关智能设备发起现场直播并采集新闻素材。智能体的应用将进一步接管各类智能采集工具,充分解放记者双手,进一步提升新闻采集智能化、自主化程度。
个性化新闻生产。作为对人类行为的高度模拟,智能体拥有记忆和交互能力,通过植入情感、性格、价值观、社会身份等特征要素,可以赋予智能体不同的角色和能力。基于此,智能体便可以生成各具特色的新闻作品,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自动化内容产出。智能体能够自主决策并执行行动,通过多智能体协同运作,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自动化以及批量化生产。如腾讯推出的“Giga视频超级工厂”项目,通过智能体技术,以生产线方式进行短视频批量生产,用户将无包装的新闻成片作为原始材料提供给“工厂”,“工厂”可以自动完成镜头切分、文字提取、视频生成等生产环节,大幅提升新闻产品的生产效率。
三、大模型智能体在军事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目前,智能体已经在军事新闻传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2024年高考季,中国军号及时推出“军校报考小助手”智能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服务。
突破产能瓶颈,提升创作效率。全媒体时代,军队新闻媒体在新闻产品质量把控上有着更为明确且严格的规范标准,采制周期更长。智能体的应用将极大缓解军队新闻媒体所面临的采制周期较长等问题,能够精准契合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偏好,在产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新闻作品的整体曝光量和用户触达率也可以得到同步上涨。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近年来,包括军队新闻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机构积极尝试培养“全媒体记者”,可以通过能力评估为每一名编辑记者构建个人能力雷达图。一方面,依托智能体分析以往相似任务报道样式、稿件特点,自动匹配并组建采编团队、推荐设施设备清单,从而实现采编资源的高效配置;另一方面,借助构建的多角色智能体,伴随式地帮助编辑记者完成新闻素材整理等一系列工作,使编辑记者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选题策划、创意构思等富有创造性的环节。
打破文化鸿沟,强化外宣实效。通过构建跨语种翻译智能体、跨文化传播智能体等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角色,能够高效且精准地实现军事新闻信息的跨语种翻译和在地化处理,从而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增强对外传播和认知塑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军队新闻媒体智能化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与军事新闻传播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军事新闻媒体实现自我革新与战斗力跃升的重要路径。
把握趋势规律,优化顶层设计。对军队新闻媒体来说,应当准确把握媒体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规律,瞄准打仗急需,紧盯使命任务,优化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重塑军事新闻传播全链路、各环节。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新闻传播创新理论与发展战略引领业务实践;要建立与智慧军媒相适应的技术架构、组织架构以及资源结构,以人机协同新模式,重塑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要统筹军事新闻传播“产、学、研”多方力量,实现数据整合、资源聚合、能力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军事新闻传播业务实践的精准对接和高效转化。
完善体制机制,深化融合发展。当前,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化创新,不仅仅是新部门的成立和新技术的运用,更核心的是推动媒体资源的全面融合,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为依托,创新变革新闻生产的体制机制,进而实现技术与新闻生产各要素的优化整合。要建立军事新闻媒体的数据聚合与共享机制,完善数据治理、语料库构建、标签体系建设等环节的方式方法和流程规范,筑牢军事媒体智能化的底层基座;要完善人机协同工作运行模式,构建管理扁平化、功能集中化、产品全媒化的融合发展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以技术为引领重构媒体生产关系,激发创新活力;要积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新闻传播伦理规约,明确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边界,确保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加强学科交叉,夯实人才培养。全媒体时代,大模型智能体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军事新闻传播正在成为集军事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这对军队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适应军媒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集文、理、工、艺于一体的联合团队;要加强军事新闻采编队伍的智媒素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军事新闻产品生产与传播,推动军队新闻媒体向更高层次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