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三性:让政治工作报道深下去实起来——从《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报道实践谈政治工作报道创新
摘 要: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让生命线持续催生战斗力离不开贴近的教育、扎实的工作,也离不开政治工作报道的创新发展。本文结合《解放军报》政治工作报道实践提出,加强选题策划、坚持问题导向、提高采写能力,让政治工作报道深下去实起来。
关键词:政治工作报道;《解放军报》;深度报道
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我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作为党在军队的喉舌,《解放军报》(以下简称“军报”)从创刊那天开始,就把政治工作报道(以下简称“政工报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出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政工报道,形成许多优良传统,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激发官兵高昂斗志、推动部队建设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挑战,也给政工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军报政工报道实践提出,加强选题策划、坚持问题导向、提高采写能力,让政工报道深下去实起来。
一、加强选题策划,增强实效性
业内前辈曾言,军事训练报道怕太实—练什么写什么,通篇训练场上的金戈铁马却鲜见思想提炼;而政工报道则怕太虚—大而空,满纸“认识到”“体会到”却不知所云,让人望而生厌。政工报道要吸引人打动人,选题是关键。
选题要“大”。选题“大”,指的是在策划政工报道选题时,要特别关注部队政治工作和官兵普遍关注的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重大典型等。例如,2023年军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报道时,除及时刊发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及部队开展主题教育动态新闻外,策划“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主题教育•记者调研行”专栏,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反映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系列调研式政工报道受到基层欢迎。这启示我们,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盯着人做工作,不能见物不见人。政工报道是实现引领导向、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提高传播质效,不能止步于简单地陈述客观事实,要特别注重以人为主体、以情为枢纽,在叙事形式和话语表达上兼顾用情感人和以理服人,提升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提高时代的洞察力,发现可以反映时代变革,体现时代新风尚、新理念、新思想的“大”选题;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更好地反映各级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固本开新,助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选题要“新”。选题“新”,指的是政工报道要选择能够体现出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成就、新风貌的题材,即使是某些广为人知的新闻题材,也要继续挖掘其价值,从中解读出新观点、新见解。例如,习主席曾深刻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军报等主流媒体围绕“网络关到底是什么关”“军队政治工作如何过好网络关”“军队网络政治工作到底该如何创新发展”等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在基层发挥了良好思想和工作引导作用。由此可见,政治工作不日新者必日退。只有及时跟上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有的放矢做工作,才能增强时代性、主动性、实效性。
选题要“近”。选题“近”,指的是贴近时代、贴近部队、贴近官兵。例如,2024年毕业季,军报推出“东部战区陆军部队少尉排长成长经历微观察”系列报道,追踪采访军官制度改革落地后,首批本科毕业少尉排长在基层部队的发展。不少刚步入军营的新排长、即将毕业的新干部表示,报道紧贴工作实际,提出的“扎根基层”等观点对他们很有启发。这启示我们,政工报道要聚焦人的思想、关照人的需求、服务人的发展,让官兵更好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选题是官兵关心关注的,与其训练生活密切相关的,才能更好地引导官兵的思想和行为。
二、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指导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政工报道只有瞄准问题,才能吸引受众。
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前提。军报政工报道《军士支委:挺直腰杆行使“一票权”》在基层引起强烈反响。该稿针对部队调整改革后,基层连队军士越来越多,军士支委比例增加但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在大量调研采访后提出,从“找准定位,让声音响亮”“贴近岗位,让本领升级”“提高站位,让视野开阔”三个方面提高军士支委履职尽职能力。不少“兵支委”直呼“管用”“解渴”。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新闻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其吸引力之所在。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也不能速成,更不是苦思冥想和顿悟而来的,它是记者的政治站位、个人经历、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而形成的。养成问题意识,记者一方面要熟悉军队政治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法规制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基层实情和官兵活思想,并以事实为依据,寻找到那些上级关注、基层尚未解决或者正在探索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目的。2021年,中央军委印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明确要求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实际效果出发,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教育走进时代、走进任务、走进官兵。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基层呼唤样本标杆。军报政工报道《让教育来一场“分众”尝试》,提出对象分层、授课分工、实施分块,被不少基层单位赞为行之有效的“三分法”做法。由此可见,政工报道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用新闻语言总结传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为部队开展政治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发展是根本。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因此,坚持问题导向,不是消极地曝光问题,而是带着问题意识去调查,通过深入采访,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指导和推动工作。
三、提高采写能力,增强可读性
部队政治工作内涵丰富、政治性政策性强,搞好政工报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采访深入扎实。“脚力”是搞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基所在,更是力量之源。记者只有真正走进部队、走进官兵,近距离观察、接触、对话、思考,用深入扎实的采访获取动人细节、感人的故事和丰富的背景材料,才能为写好报道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脚下沾满泥土”,最终形成的新闻产品才会“芳香四溢”。
合理谋篇布局。记者通过深入扎实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如何利用好这些素材写成一篇好的报道,就需要合理的谋篇布局,并根据需要对素材进行合理取舍。在梳理采访笔记时,首先要想一想写这篇报道的目的是什么,要准确地传达什么、宣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取舍,舍本逐末。要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框架,把与主题相关,具有启发性、典型性的内容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合理穿插交代新闻背景,多层次全方位呈现新闻事实。
善于讲好故事。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一个好的故事,往往分为三个层次:故事情节、问题和意义。故事情节,关注的是阅读体验;问题,就是故事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或者人们对现实的情感感受,关注的是传播广度;意义,就是故事背后的思考、启示,它影响着传播的时空维度。讲好故事,首先故事情节要感人,其次故事所反映的现实问题能给人们带来思考与启示,再次思想深刻的文字能给人启迪、指导实践。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下苦功夫多读多写,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