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张毓津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中国威胁论”的演变炒作和应对思考

作者:田迎娣

摘 要:长期以来,美西方在国际舆论场炮制并炒作“中国威胁论”,通过对此论调的不断演变、重复提及和固化,形成对中国的一种刻板印象,严重歪曲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从“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分析入手,分析该论断在国际社会炒作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有效应对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演变;炒作;舆论斗争

他国对中国的认识决定着其对中国的态度与外交策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美西方媒体充斥“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字眼,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美西方国家用双重标准对待中国发展,以“中国威胁论”及“中国崩溃论”歪曲中国形象、妖魔化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本文从“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分析入手,分析该论断在国际社会炒作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有效应对的思考建议。

一、认清美西方炮制“中国威胁论”的演变过程

美西方炮制“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

有观点认为,“中国威胁论”源自“黄祸论”。1816年,英特使阿美士德率团会见嘉庆帝,因不愿朝拜皇帝被驱逐出境,他因此认为应以武力轰开这个东方帝国的大门,而拿破仑则认为“中国是头睡着的狮子”—在全世界产生了轰动效应。19世纪后期“黄祸论”问世。1873年,巴枯宁在《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中提出“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污蔑中国人野蛮好战,而当时中国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可见其论调不切实际。老罗斯福等“黄祸论”信奉者认为,中国的哲学、孔孟之道、各种清规戒律和“生活恶习”将严重影响白种人。他们认为中国人狡诈、贪婪,会降低整个世界的道德水准,美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命画家绘《黄祸图》,将中国龙图腾当作邪恶的象征,为侵略制造借口。对东方文化的不了解,加上侵略中国后对中国人反抗的担心,让西方对中国的“觉醒”产生恐惧。孙中山和鲁迅等曾撰文批驳“黄祸论”的荒谬与险恶用心,1904年孙中山专门用英文撰写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表明自己的主张。

视新中国为“红色威胁”是“黄祸论”的变种与翻版。1950年,麦卡锡认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会在东南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是美西方的“红色威胁”。时任联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辱骂新中国为“共产主义黄祸”。冷战期间,美将苏联看作最主要威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泛滥。1990年,日防卫大学教授村井友秀在《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中提出“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会成为“取代苏联的潜在威胁”;美国外交学者芒罗发表《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鼓吹中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则断言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有天然冲突,其二者结合将是西方文明之大敌;美学者哈克特抛出“在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邪恶帝国正在出现,它的名字叫中国”的谬论。1998年,美国生态学家发表《中国缺水将动摇世界粮食安全》竟衍生出“中国水威胁论”和“中国大坝威胁论”。印度因此认为中国修建大坝将威胁其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日、美等以“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无效后又鼓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网络和太空等领域的所谓威胁,以期遏制中国发展。把中国视为“异己者”的“中国责任论”甚嚣尘上。1999年,美国防部报告称,中国是“潜在的威胁”,首次把中国列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摄像对象国。2001年6月,美共和党籍众议员唐克瑞杜在众议院称,“美国正面临内外两大威胁:外在威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威胁是不受控制的合法与非法移民大量涌入”。2005年7月底《洛杉矶时报》发文称中国对美国造成三种“战略威胁”,并提出对策遏制中国。2005年,美国《中国军力年度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是亚洲“确实存在的威胁”。

2004年,日本《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中国威胁”列入官方文件。次年8月在《防卫白皮书》渲染中国海军“战略空间扩大”,并用国防预算数字演绎的手段暗示“中国威胁”,后“防卫警备计划”认定中国为“威胁对象国”。《朝日新闻》指出这是与美国战略相呼应的结果。其外务大臣麻生太郎称,中国“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称中国增强军备“给周边国家造成一种威胁的感觉”。日本前防卫研究所主任平松茂雄在《中国吞并日本》一书中编造耸人听闻的论调。日右翼杂志《SAPIO》2006年春发表大量反华文章,妄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吞并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同年日本《防卫白皮书》称“军备激增、装备不断现代化的中国军队正在成为日本的‘现实威胁’”。

但美西方借突发事件鼓噪“中国崩溃论”,最终落点仍在鼓吹“中国威胁论”。此论调认为中国人口规模庞大,一旦崩溃将给世界带来威胁和灾难。肆意夸大传播公共事件,香港回归、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加入WTO等都曾成为其炒作中国行将崩溃论调的借口,亦是美国对其全球霸权焦虑的体现。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的普及,其传播的全球化、扁平化、透明化等特点,让中国声音得以传向世界,“中国威胁”论调已较难奏效。如2023年9月,苏纳克在英议会讲,中国人威胁英国生活方式。《环球时报》立评:“反映出其不自信、敏感多疑和焦虑、居高临下的傲慢,勾起曾经作为西方殖民地国家的历史隐痛。……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些美国的专家学者、普通民众也揭露“中国威胁论”是美西方政客妖魔化中国的手段,是其别有用心地在世界制造战争、混乱局面。

二、揭示美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美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有其深层原因。

冷战思维延续下的谎言叙事。中国认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稳步发展,美西方对此充满敌视,鼓吹“中国威胁论”。以谎言叙事抹黑中国,本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将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放大。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此如芒在背,不断炒作“中国威胁”。

政客获得选票、增加军费开支与孤立中国的手段。美西方政客和智库机构肆意编造借口污蔑中国。兰德公司2015年在《中美军事记分卡:军力、地理与变化中的均势》鼓吹中国海外安全布局损害美国利益,挑战美国利益,对美国产生威胁。2017年蓬佩奥受访认为“美国最大的安全挑战是中国而非俄罗斯”。美商务部前部长威尔伯·罗斯对记者说,“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对“美国天才”的攻击,中国机器人革命或威胁美国。《美国军力指数》称,2025年中俄将是美国最大威胁。2018年8月,日本《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着重描述中国威胁”。

美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传播错误的对华策略。美西方遭遇发展难题,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威胁论”成为转移矛盾的工具。如2023年7月,美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汤加时挑拨对华关系,暗示“经济胁迫”,兜售“中国威胁”。认为“后冷战秩序已经终结”,中国“构成了最重大的长期挑战”,因为中国“不仅渴望重塑国际秩序而且越来越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兰德公司等智库也不断渲染来自中国的所谓威胁,传播错误的对华策略。

美西方对中国的污蔑、妖魔化亦源自中国形象输出的非稳定性。新中国成立后,美拉拢英、荷等国对中国进行封锁。虽然中国政府强调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致力于维护亚太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但美西方媒体报道中仍大肆妖魔化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活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升世界第二,“G2”论出现并误导民众,给“中国威胁论”增添佐料,为美国遏制中国提供借口。在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状态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较难在西方话语霸权中得到应有的呈现,他们对中国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有谋略的选择性报道,使用刻意放大、夸张叙述、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媒介话语。中国国家形象在“人间天堂”和“东方地狱”间徘徊。由于在国际舆论场缺乏有效表达,在世界话语体系中未形成有力影响,中国国家形象输出还存在非稳定性,需要在中国国家形象叙事逻辑和话语建构等方面不断优化。

三、应对美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思考建议

针对不断翻新花样出现的“中国威胁论”,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适时反击,抢占国际舆论制高点。

(一)以新的话语体系消解“中国威胁论”

从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历史和现实理念出发,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等新的话语体系消解西方设置的虚假议题,让“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在理论建构方面,要以严谨的叙事逻辑、合理的叙事文本与得当的叙事技巧,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展示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文化价值体系,提升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针对“中国威胁论”的相关研究需谨慎。比如,当前一些文章将“中国威胁论”不恰当地翻译为“China Threat Theory(理论)”。然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理论”的解释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译成“理论”则会陷入谬误。而Argument(论调)是指议论的倾向,多含贬义,用在此处能更贴切地揭露“China Threat”妖魔化中国的叙事技巧。

(二)以客观事实破除“中国威胁论”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理,事实胜于雄辩。要积极建设国际话语体系,不断探索以客观事实为依托,在对外交往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全球化、透明化等特征,以技术赋能传播策略。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将中国的和平发展经验与理念传播出去,配合国际交往,讲好中国故事。利用中国对落后地区和国家援助的事实,展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中国威胁论”难成气候。如中国援建印尼雅万高铁助力其社会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关注,展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国智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三)以有理有节方式应对“中国威胁论”

针对莫须有的论调,要采取冷静态度回击,不能掉入对方陷阱,避免被牵着鼻子走,忙于自证清白。找准时机发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摆事实讲道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在社交媒体发布十余条图文列举美西方凌驾于国际规则和秩序之上的劣迹,回击其污蔑中国的言行。新华社发布的《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则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发生的事实出发主动出击,两相对照,真相大白。此外,还要借助非官方媒体、国内外学者和有影响力的网民个体发声。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全球性特征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揭批“中国威胁论”背后的冷战思维、零和思维及安全困境思维。

当前,要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国际传播中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问题,必须着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多渠道回击和粉碎美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在理论研究和国际传播中避免落入其话语陷阱,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主动性、时效性和亲和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