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张毓津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文化输出:日本恢复所谓“正常国家地位”的重要抓手 ——日本对外文化输出带给我们的警示和思考

作者:田 碧 强静雅

摘 要:日本把文化输出作为其恢复所谓“正常国家地位”的重要抓手,企图通过扩大文化影响力改变其国际形象。本文在简析日本文化输出的基本做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对日本对外文化输出中的军国主义思想等要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同时提出对我国加快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警示与思考。

关键词:日本文化;对外输出;军国主义思想;警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泡沫经济破灭,日本政府意识到文化将成为界定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开始从“经济立国”转向所谓“文化立国”。1996年7月,日本文化厅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战略。进入21世纪特别是安倍晋三二次执政以来,日本处心积虑想要摆脱战后体制,做一个所谓“正常的政治军事大国”,加紧推进“文化立国”步伐,不断扩大日本文化影响力,为军国主义复活摇旗呐喊,试图改变其所谓国际形象。本文在简析日本文化输出的基本做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高度警惕日本文化输出中的军国主义思想等,同时提出对我国加快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警示与思考。

一、简析日本对外文化输出企图和主要做法

文化输出即文化扩散,指人们通过各种媒介途径,将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习俗等传递给他人的现象,目的在于促进交流、赢得认同。日本注重以文化输出扩大其影响力,企图改变其所谓国际形象。

(一)打造“一体多元多层”对外文化输出体制

21世纪以来,日本经过不断探索,构建形成“一体多元多层”横纵交织、全面覆盖的对外文化输出体制。横向上,由政府牵头部门主导,中央各省厅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并设立了相关省厅联络会议制度。中央省厅层面,内阁府知识产权战略本部负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推进等;文部科学省负责文化输出政策制定、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等;外务省通过日本驻外使馆和国际交流基金,借助线上线下等多元渠道,向世界展示推广日本文化,培植亲日派和知日派,塑造有利于日本的国际环境。总务省、经济产业省等其他省厅则依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对外文化输出。纵向上,由中央各省厅推进,下属的“咨询会”“恳谈会”“审议会”等高端智库紧密支撑,地方自治体积极参与,为政府在决策咨询、政策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撑。实践证明,这一体制既有利于形成集体合力,又可以发挥各实施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制订完善对外文化输出政策体系

日本对外文化输出不仅依赖于“举国体制”,还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为对外文化输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比如,2001年12月日本政府颁布《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为长期、持续地向他国输出日本文化提供法律依循。此后,日本政府频频颁布新规,不断调整完善文化输出策略方法。如2007年日本政府发布《日本文化产业战略》、2017年内阁官房和文化厅提出《文化经济战略》、2024年6月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发布《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24》,等等,逐渐形成了一套紧跟时代,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外文化输出政策体系。

(三)推行“三位一体”的文化输出策略

早在所谓“文化立国”战略提出之初,日本就已规划布局文化振兴、文化外交、文化产业“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发展路径。

文化振兴:传统文化挖掘与现代文化创造融合再生。日本在推进文化艺术振兴中将打造文化资源大国作为重要着力点,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文化创造发展。除了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领域深耕发展,日本还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再生,以及背后精神价值的注入,为其广泛传播奠定基础。日本大力挖掘历史文化、传统艺术、住宅景观甚至是日常生活中能够与现代审美相契合,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的文化。如日本动漫传递“努力、希望、胜利”等所谓的“普世价值”,传统价值与现代流行文化结合,试图广泛影响他国青少年受众,增强其对日本文化的认同。

文化外交:借助立体文化交流网络和“文化推手”隐性输出。在文化外交实践中,日本千方百计拓展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地方团体、媒体等立体文化交流网络,开展各类隐性输出活动,以避免引起他国政府和受众的抵制反感。近年来,日本地方专业团体机构和他国粉丝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日本文化节,扩大了日本文化朋友圈。另外,重视海外“文化推手”的发掘培养。以日本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为例,日本在拉美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寻觅日裔后代担任“文化推手”,授予“拉美日裔领军人物奖学金”,资助他们赴日本学习和了解祖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增强其与祖籍国间的情感连接,培养传播日本文化的责任感。同时,通过或明或暗的资金资助等方式,培养亲日派、知日派,将其作为日本文化输出的“转码者”,帮助日本政府在各国社交媒体传播和收集信息,辅助日本开展文化外交。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日本文化外交重视“微博外宣”等自下而上的公众舆论渗透。日本诸多县市已在微博、B站等受众众多的中国新媒体平台开通账号,宣传日本各地观光、美食、娱乐和传统文化,与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国家旅游局等官方账号密切互动,看似传播内容较少涉及政治,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型社交媒体架构已初具形态,为其对外文化输出打下伏笔。

文化产业:品牌化、产业化输出内容。文化产业与文化振兴、文化外交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日本在对外文化输出中逐渐形成品牌化、产业化输出机制,如一个作品在创作之初便围绕故事、形象同步打造动漫、影视、电子游戏等系列衍生产品,不仅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群,还延长了文化产品的流行周期。同时一些出版社、电视台、赞助商等结成“形象联盟”,共同推动文化作品的二次创作传播。如近年来,日本制定实施“日本屋”项目,是日本政府目前运营的最大海外文化输出据点和链接地方与国际经贸合作的平台。该项目设立的目标明确提出:为有效搜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关信息情报提供一站式服务;摒弃单一的政治宣传,融入商业理念,通过设置西餐馆、咖啡厅、购物场所等商业设施,多维展现日本民间活力和文化魅力。其本质上是日本文化输出,配合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所谓战略性外交,为落实所谓“印太构想”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作用。

二、对日本对外文化输出中的军国主义思想等要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

近些年来,随着日本政治右倾化,日本对外文化输出表现出与其政治战略、军事战略紧密捆绑,大力推进自下而上的公众舆论渗透等特点,暴露出文化侵略本质和军国主义思想沉渣。

(一)文化界为军国主义复苏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引导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形成的日本军国主义,“就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文化界一方面极力丑化中国及中国人,把人性中一切负面和丑恶的东西都强加于中国的“国民性”之中;另一方面极力鼓吹日本具有先进的制度和文明,提出只有日本才能拯救中国和亚洲,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摇旗呐喊。这些观念主张,都为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这与当前某些日本政客频频通过渲染外部威胁,谋求突破和平宪法约束,企图让日本成立国防军、拥有对外交战权主张不谋而合。这也正是当前日本对外文化输出的目的所在。

(二)教育界为日本文化隐性传播军国主义思想服务

日本侵华战争至少造成中国3500万人员伤亡和6000亿美元以上经济损失。二战以后,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通过多种手段试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处心积虑篡改日本的侵华历史,将侵略战争美化成“自卫战争”和“亚洲各民族的独立解放战争”。日本教科书更是采取“选择性遗忘”、美化军国主义,即使提及侵略战争篇幅也很小,而日本受到空袭、原子弹轰炸等则被重点介绍,塑造其“战争受害者”形象,向学生灌输扭曲的历史观和地理观。在政治层面,不乏阁僚甚至首相等右翼政客公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公开宣扬错误史观,实质上是为其文化侵略提供精神支持。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三)文化“软实力”为军国主义扩散提供“文化战争武器”

早在冷战时期,“动漫外交”就成了日本右翼政府传播日式价值观的“文化战争武器”。日本原外相麻生太郎就曾向世界宣布日本将会继续用文化输出的战略,来宣扬“大和民族精神”,也正是在那时,日本提出了“动漫外交”的策略,妄图用动漫文化的输出,让未来的中国人“成为日本精神之奴”。日本大量动漫作家在涉及侵华历史、中国领土等方面,常常夹带私货。比如,日本动漫《GATE奇幻自卫队》就通过虚拟世界背景,使“日本军队”合法化,传递出使“战争合理化”意图。这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复活,其用意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提高我国传播能力的思考

纵观日本对外文化输出,其篡改历史,杜撰“阴谋”,把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恐惧转嫁为对中国的恐惧等惯用伎俩,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其军国主义思想。当前,我们要着力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宣介中国方案,从根本上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府主导的文化对外传播体制

抛开日本文化输出的险恶用心,其在对外文化输出中形成的政府主导,中央各省厅各司其职、全力协作的体制,利于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推动高效执行。特别是“恳谈会”“咨询会”“审议会”等高端智库的密切参与,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推进政策评估改进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在加强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中,一方面,应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形成一体联动的文化对外传播体制;另一方面,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组建咨询机构,完善畅通智囊机构与政府间沟通渠道,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智囊作用,激发文化传播活力和创造力。

(二)调动多元文化主体积极性,强化“柔性”传播

日本在对外文化输出中打造立体传播网络,形成地方团体、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输出机制。虽然诸多传播行为背后由日本政府主导,但地方多元文化主体举办的舞台演出、文化节、动漫展、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更易吸引他国民众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地方文化活动抹去官方叙事色彩,采用隐性输出,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这警示我们,在不断增强对日本文化输出辨别力的同时,要加强我对外文化传播。这既是我们对其文化侵略的抵制,也是我们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应推进建构多主体、立体式对外传播网络,充分挖掘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文化符号,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借助“柔性”传播方法,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应精准调研挖掘受众需求,采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三)坚持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如前所述的日本对外文化输出中文化振兴、文化外交、文化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形成了文化、经济和外交的良性循环。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提高我对外文化传播能力,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方面,应积极树立文化品牌和产业意识,挖掘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文化品牌和文化IP;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实现以文化事业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振兴的生动局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