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根固本:书写军事新闻传播时代华章——提升新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思考
摘 要:当前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和人民军队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给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我党我军新闻传播光荣传统和《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实践,从涵养情怀抱负、锤炼战斗精神、培养全球视野、提升全媒素质四个层面,探讨提升新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为推进军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人才培养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习主席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习主席专门针对军队新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我军建设正处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繁重,对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实践提出,涵养情怀抱负、锤炼战斗精神、培养全球视野、提升全媒素养,锻造过硬军队新闻工作者队伍,为增强军事新闻传播力提供人才支撑。
一、涵养情怀抱负,夯实思想根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党百年新闻传播实践说明,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想在舆论斗争战场制敌取胜,首要的就是胸怀新闻理想,涵养情怀抱负。
胸怀新闻理想就要立大志。理想是希望,志向是决心。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范长江曾说过,“时代是召唤,也是火焰。要一辈子保持对时代的情感,始终不渝地维护真理,决不屈服于反动和邪恶,才算得上真正的人生。”他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内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个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第一个在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支持他突破重重封锁、克服种种阻碍、写出一篇篇精品力作的,正是新闻报国理想与救国志向。这启示我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把奉献新闻事业、服务强国强军作为最高追求,把胸怀新闻理想、执着新闻事业作为最大动力,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最大责任。要当好党和军队的喉舌,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要当好思想舆论战线的排头兵,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强舆论支撑;要当好传播中国军队声音的金话筒,向世界发出中国军队权威声音、表达中国军队鲜明态度、讲好中国军队感人故事、展现中国军队崭新风貌。
胸怀新闻理想就要下苦功。不穿过重重荆棘,哪来似锦繁华。新闻传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军事新闻传播更具特殊性,决定了军队新闻工作者非下苦功不可。回眸我军新闻传播的光辉历程,前辈们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如,为编辑出版《星火燎原》,该书的主要编纂者黄涛像钉子一样铆在岗位上,青灯黄卷不言苦,一干就是几十年。从1929年7月红军首份报纸《浪花》创刊至今,一代代军队新闻工作者板凳甘坐十年冷,足迹踏遍边防线,记录人民军队发展进程,紧紧围绕服务军队中心工作,发挥出征鼓、助推器、催化剂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担纲强军进程记录者、强军伟业笃行者、强军征途鼓劲者,必须下苦功紧跟强军大势,吹响强军兴军冲锋号。号声里要有方向,让官兵知道跟谁走,坚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以官兵的视角、新闻的眼光、文化的情怀、平实的语言,挖掘和呈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真理伟力;号声里要有榜样,让官兵知道向谁学,深入挖掘宣传富有时代精神、军队特色的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号声里要有动力,让官兵知道为谁干,坚持以官兵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树立为党、为国、为民建立功勋的鲜明导向,持续激发备战打仗的不竭动力。
胸怀新闻理想就要出精品。精品是抵达理想彼岸的桥梁。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这是魏巍多次赴朝鲜战场采访,冒着炮火硝烟写就的呕心之作。该文后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人。业界有专家指出,这一精品是作者新闻理想的凝结。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无所不在,舆论斗争战场时时在战、处处在战。军队主流媒体不仅要以充足的新闻产品巩固舆论主阵地,更要以优秀的新闻产品抢占舆论制高点。要出精品,就要有精雕细琢勤打磨的匠心,就要有不创一流不罢休的执着,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二、锤炼战斗精神,培塑血性胆气
军人血性就是战斗精神。军队新闻工作者第一身份永远是军队人员,第一责任永远是备战打仗,锤炼战斗精神是向战而行、确保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保障。
要经受战火硝烟考验。闻战则喜是军队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和担当。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边境作战时,猫耳洞里有军事记者,指挥所里有军事记者,冲锋队伍里也有军事记者。参战部队打到哪里,军事记者就跟进到哪里,留下一幅幅珍贵画面,记录一个个感人瞬间,在全国营造出理解军人、献身国防的时代风尚。这启示我们,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是军人的阵地,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是记者的阵地。军队新闻工作者“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决胜疆场是责任也是光荣。一方面,要敢于直面硝烟。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军队新闻工作者如果不到战场就无法描摹战争的真实面貌,不深入一线就无法了解官兵所思所想,自然也无法拿出能够对内凝魂聚气、对敌攻心夺志、对外争取舆论主动的新闻产品。另一方面,要善于面对战场。全媒体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磨炼意志、强化体能,具备冲锋战场的能力,还要努力学习现代战争知识、掌握先进传播技术和理念,能够洞察真相、明辨是非,生产符合时代要求、受众喜闻乐见的产品。
要经受重大任务考验。重大任务是检验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的“试金石”。,98抗洪,军事记者最后一批撤离泄洪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军事记者闻令而动;中外联演,闪动着军事记者奔跑的身影……对于军队新闻工作者来说,大事要事不缺席、看到任务抢着上,才能不辱使命磨砺成长。新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要通过遂行重大任务,强化能力素质,提升舆论斗争真本领;要不断丰富认知攻防的战法集、工具箱,确保平时守得住、战时打得赢;要做大做强自主传播平台、拓展对外传播渠道,确保平时能发声、战时能保底。
要经受艰苦条件考验。艰苦条件是军队新闻工作者历练成长的“磨刀石”。《解放军报》2021年2月19日刊发的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在军地产生较大反响。该文是记者与高原官兵一起在复杂斗争态势、高寒缺氧环境下同吃同住、执行任务,持续采访3个多月含泪写成的。文章故事生动、语言凝练、细节感人,获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其实践证明,“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打起背囊就出发的准备,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要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摔打自己的决心,上高原、下岛礁、爬雪山、蹚冰河,以实际行动践行“脚板底下出新闻”,真实记录官兵矢志强军的铿锵步伐,拿出生动展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昂扬风貌的力作精品。
三、培养全球视野,增强斗争本领
习主席强调,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对于军队新闻工作者来说,培养全球视野,增强斗争本领是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的题中应有之义。
眼观世界舆论态势。当前,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美西方千方百计剥夺我们的话语权、维护其舆论霸权地位。这就要求军队新闻工作者要眼观世界舆论态势,关键时刻主动亮剑发声。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1949年8月,针对美国的“白皮书”和美国政府推出的扶持支持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政策,他在新华社发表《别了,司徒雷登》,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走向。这启示我们,要想扭转国际舆论场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军队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对手,把握世界舆论最新态势,做到有的放矢;必须掌握策略技巧,善于主动设置话题;必须改变固有观念,进一步树牢国际传播意识。
服务国家战略全局。近年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围绕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大局,紧贴国际舆论斗争战场,通过联动反制佩洛西窜台、美菲联手挑衅等,打出亮剑反制的“组合拳”,取得良好效果。这启示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作为“桅杆上的瞭望者”,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军之大事”,吃透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意图,不断增强全局视野和系统观念。要着眼全局,生产的每个产品要看是否有利于服务国家大局、汇聚强国强军正能量、塑造于我有利态势,是否有利于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快提高打赢能力,确保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
讲好中国军队故事。讲好中国军队故事是新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2023 年 10月,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制作的视频产品《FOR PEACE》在多个平台推出,以多种语言版本、故事化讲述手法展示中国军队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力量的信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这启示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深入部队、深入基层、深入官兵,挖掘强军兴军火热实践催生的时代精神和英模典型;充分展示我军维护和平、坚守正义、能战善战的风采风貌;创新产品形态、表达方式、传播手段;加强全媒体传播、可视化呈现、个性化宣推,把中国军队故事以国内受众喜闻乐见、国外受众更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彰显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形象。
四、提升全媒素养,交出时代答卷
“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是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2024年3月1日,中国军号正式上线,这一军事网络传播平台为军队新闻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让培养全媒型、专家型军队新闻工作者任务显得更为紧迫。
强化全媒体意识。强化全媒体意识是提高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2021年,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被军地媒体广为转载,同期推出的视频《喀喇昆仑写忠诚》点击量超10亿……该系列产品唤起人们对戍边军人的崇敬之情,点燃了青年的爱国热情。这启示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在全媒体转型中弯道超车,就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潮流,打破人才、技术、资源配置的壁垒,努力实现“1+1>2”的效果;要做足全媒体传播文章,文字、摄影、广播、电视记者各显其能,让全媒体特色更加凸显;要主动设置议题,将采集的素材进行多次加工、多平台呈现,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空间形成影响力。
强化主阵地意识。强化主阵地意识是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牢牢占领的“舆论主场”已变成人声鼎沸的“舆论广场”。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充分释放融合效能,适应青年官兵的媒介习惯和信息接受方式变化,精心制作思想精深、内容厚重、形式新颖、传播多维的融媒体产品,实现报、台、网、端、微立体呈现,打好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主动仗。
强化走出去意识。让中国军队的故事传得更远更广,让中国军队的声音更加激昂嘹亮,是时代赋予军队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人民军队由大向强不断迈进,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到维和、护航、联演联训等军事行动中,中国军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海外,在国际上发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军队新闻工作者紧跟国家战略、融入外宣格局、敢于善于亮剑,拓展融媒产品国际传播渠道,努力提高全媒体传播能力、壮大中国军队主流声音。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