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张毓津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AI视域下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探析

作者:郭 莹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军事出版带来深刻变革和全新机遇。着眼AI视域下军事出版创新,本文结合当前军事出版实践,在分析军事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把握的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大力培育AI出版产业端、辨析运用AI技术强弱项、逐步构建AI供给多样态、积极营造AI应用大环境,探讨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人工智能;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新质生产力

2024年3月7日,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提出,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这一重要论述为提高我军战斗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军事出版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军事出版带来深刻变革和全新机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主要通过算法和模型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决策,使机器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如识别图像、理解语言、作出决策等。出版业的每一次迭代都得益于技术的推动,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enerated Content,以下简称“AIGC”)技术已发展至具备多模态对话能力阶段,在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将在内容创作、编辑出版、传播推广等方面影响军事出版业态。着眼AI视域下军事出版创新,本文结合当前军事出版实践,在分析军事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把握的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大力培育AI出版产业端、辨析运用AI技术强弱项、逐步构建AI供给多样态、积极营造AI应用大环境,探讨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的着力点。

一、AI视域下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以AI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演进,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军事出版面临的新机遇

AI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能够理解和处理多种类型的信息,在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优化出版流程和丰富读者体验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创作主体更趋多元。AIGC赋能内容生产方式革新,最重要的影响是能够让更多有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军事媒体人甚至是军事新闻传播骨干,凭借核心认知或“一技之长”,摆脱文本写作、语言翻译能力的束缚,编创生成出适合传播的内容;最直接的影响是能够在创意灵感、文本写作和文献检索等方面辅助作者,全面提高创作效率;最深远的影响是AI能够独立生产有军事文化价值的作品,丰富内容生产形态与供给模式。

编印过程更加扁平。AI赋能出版业的本质是科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短期内传统生产关系也会受到冲击。借助智能手段辅助出版流程中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等,能够更加精准精细地进行军事类图书市场预测和读者需求分析,制订更具创新性和市场价值的选题方案,并在更大程度上承担人工编辑的繁琐化、重复性工作,使编校、印制过程高效快捷,明显缩短出版周期。

传播推广更为精准。运用AI智能算法及二维码、定位等技术,以精准推荐、库存管理、营销预测等手段,实现高效、科学的图书物流管理与发行,并满足密级军事出版物的限定发行范围。通过构建虚拟“智能体”,全时在线提供售后服务,拓宽形成互动型、订制化阅读形式,推动读者服务、编读往来互动的智能化跃升。

(二)军事出版面临的新挑战

军事出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专业性和时效性,要主动防范AI发展与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

内容输出质量参差不齐。伴随着AI创作门槛的降低,难免将出现生成内容同质化、产品过剩,甚至作品质量下降等现象,必然增大军事出版单位对于投(约)稿类作品的筛选难度。

版权纠纷现象易发难究。由于AI大模型生成内容已经被打散重组,如果出现盗用版权情况很难追溯维权,而维护AI创作作品自身版权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诸如对于版权归属、责任界定和利益分配等,亟需从技术和法律上进行双重规范。

数据安全治理难度加大。AI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很大程度依赖于大量的行业数据输入和专业模型训练。提高出版运营效率离不开军事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公司等相关主体的通力合作,在行业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编辑队伍素质要求更高。AI目前并不具备辨别是非的价值系统、情绪感知与审美能力,在模型训练文本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产出虚假、误导和有偏见、低质量的内容等。这对编辑队伍的策划能力、鉴别能力和把关能力等提出更多新要求。

二、AI视域下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需把握的原则要求

在AI浪潮下,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既要抢抓新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培育新质生产力,也要客观理性看待AI特点与趋势,把握好与AI共生共融的原则要求。

(一)以“大数据”作支撑,优化选题策划

军事出版涉及图书出版、期刊出版、音像出版等多种样态,在AI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大幅简化选题策划、文本修改、内容校对和印制发行等工作流程,助力开发构建智能出版系统,提高出版运营效率。比如,AI技术可以根据市场的销售信息与反馈数据,联动各出版环节,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重点对读者(客户)需求、产品前景作出研判,预测什么书(刊)会受到市场欢迎,围绕社会热点与用户偏好,提出选题方案和出版建议等,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与决策咨询。

(二)以“大模型”作辅助,实现人机协同

军事出版单位作为数据的生产者、存储者,拥有海量内容资源、优秀作(编)者队伍和优质的发行、使用数据,并具备持续的内容生产(输出)能力,能够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必不可少的“语料”“物料”,反哺AI技术发展,最终实现双向赋能,助推业态升级。比如,以AIGC大模型为基础,融合多个专项能力模型和高质量行业数据训练,可快速完成对文稿的审校,将编辑人员从繁琐化、机械化与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需要高精度和高准确性,并体现创意和个性的场景,人工编辑则更为可靠,应该扬长避短、搭配使用。

(三)以“大出版”作平台,整合业务协作

在AI嵌入背景下,大模型为数据的集成整合、共建共享和克服语言障碍方面提供了技术助力,使出版行业有机会跳出信息“孤岛”。军事出版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强核心、大协作”,集聚优质资源,共建共用数字出版平台和智能应用开发技术,做到“让AI多跑路、让人力更高效”。比如,利用AIGC技术打造数据平台,使出版机构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制造供应商”变为全周期“知识服务商”。

三、AI视域下军事出版实践与创新的着力点

AI是军事出版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军事出版迭代升级、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军事出版单位要乘势而为,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军事出版+AI”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边用边建思路,大力培育AI出版产业端

AI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是趋势、也是必然。军事出版内容品类多,使用地域与场景各异,专业数据量巨大,可将大模型技术与产业结合,重点而有选择地为大模型贡献内容数据,搭建军事出版专用型大语言模型和专业解决方案。要“借船出海”,明确军事出版单位角色定位,始终聚力内容把关和专业生产,主动携手国内头部科技企业,共同探索和推动AIGC在行业的实际应用,研发适合自身的产品与服务。比如,可利用国内主流大模型平台来增强业务,将其生成的内容用于参考、校对,并通过研发个性化推荐系统、及时收集读者反馈等措施,面向不同受众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深度融合,推动出版专用大模型预训练,围绕文本生成、图像生成、检索增强生成,以及相关数据安全和版权保护等方面进行效果验证,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和专业需求,满足多种军事出版业务场景应用。要共用数据,在依法依规、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推进各类数据汇聚融通,为数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要素,最大限度优化编校任务分配、出版印制周期、流转时间等环节,提升出版效率。

(二)坚持稳中求进基调,辨析运用AI技术强弱项

目前,AI开发应用还存在很大局限性,近期结束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AI队伍无缘决赛就是一个例证。尤其在涉及价值判断、道德决策和情感理解等方面,人类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人工智能技术还具有很难被理解和解释的“黑匣子”属性,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鲁棒效应”或“智能涌现”更具不可预测性,可能会降低其运算与预测结果的可信性与合法性。军事出版政治、文化属性强,而且具有保密要求严格等特点,必须始终以安全性、可靠性为首要,稳步推进AI尽其所长、为我所用。生产期间,在编辑的主导和把关下,AI可以充当辅助角色,为作(编)者提供写作咨询、文案优化和文献比对查证,乃至改写、续写等服务;编辑环节,应用AI高效完成文稿编辑、查重、校对和智能翻译、文献挖掘,以及注释、插图、封面设计排版等工作,完善最终产品呈现效果;发行阶段,AI通过大数据分析,清晰刻画出不同群体、不同团队个性化需求,将图书以听、读、讲等多种形式呈现,融入特定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和场景中,适时精准推送。还可提供智慧发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特定内容、传播介质、互动测评等系统,实现知识传播服务由单向度到交互式升级。

(三)坚持开放包容理念,逐步构建AI供给多样态

军事出版包含纸质图书、电子书、音像产品等多种形态,其中纸质出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发展的眼光看,出版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由之路。军事出版要主动拥抱AI技术,加强资源整合与平台融合,全力推进从单一的传统纸质出版向全版权运作、多渠道发行有效升级。要研究把握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等变化,聚集优质作者资源、内容资源、技术资源,持续对纸质产品进行数字化重构,将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线上线下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以纸质图书为主、融合一种乃至多种媒体形式和技术元素的融媒图书。如一些教育出版机构为纸质出版物配备大量数字资源,重点开发数字教材、点读APP、口语APP等音像与数字产品,以及大数据基础服务平台等。要探索数字出版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在数字出版、在线教育、智慧发行和身份认证(准入)等业务领域,建立智能化知识服务生态,线上线下相结合,重点推介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著、时政要闻和前沿军事科普类读物,发挥信息渠道优势和新知、热点议题的发掘力引领力。要基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等新场景,将AR/VR等技术应用于出版生产中,通过AI赋能,催生全新的图文、音视频、游戏等产品,增强军事出版物的可读性、沉浸感。

(四)坚持规范发展导向,积极营造AI应用大环境

AI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战争的模式和格局,新的作战样式、作战场景必然对部队军事训练、全民国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借鉴国内外、军内外出版机构转型经验,推广并规范AI在军事出版领域的应用势在必行。要从立法层面明确AI的使用范围、数据处理方式和责任主体。如非必要不得过度使用AIGC,确保特定专业读物的独特性、原创性;严格军事出版对外共享内部数据的保密要求和审查程序,防止发生失泄密问题等。要积极探索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路径,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紧盯版权、数据和读者用户信息等核心资源,把握好安全保密与共享互惠的界限,平衡好内容生产(创作)者与AI技术提供者、使用者之间权益分配,努力做到既享受技术红利、又规避安全风险。要重视培养掌握AI技术的编辑队伍,重点提高政治敏锐性与把关能力。要加强AI科普宣传教育,培育受众对于AI技术的认知,促进编辑与读者之间形成更顺畅、更智能的沟通互动,增强军事出版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