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创新探析
摘 要: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的重要话语形态之一。着眼军事影像叙事创新,本文结合军事影像传播实践,在分析军事影像叙事的时代内涵和要把握的原则的基础上,从优化叙事结构、丰富叙事主体、创新叙事视角、活用叙事语言四个方面,探究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军事影像;叙事;强军故事
我军的军事摄影开始于红军时期,成长于抗战时期,发展于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时期,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10年,它是中国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单纯抓取瞬间的静态图片已不足以记录强军征程的全貌,动态影像凭借其“视听真幻”的独特优势承担了更为完整的叙事功能。
所谓影像叙事,是指通过镜头来结构故事,以一种“可经历性的过程”形成信息的有效传递。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全媒体时代,技术、内容、文化、平台等维度的交融碰撞,使得影像叙事成为中国叙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丰富了军事影像叙事方式,成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的重要话语形态之一。着眼军事影像叙事创新,本文结合军事影像传播实践,在分析军事影像叙事的时代内涵和要把握的原则的基础上,从优化叙事结构、丰富叙事主体、创新叙事视角、活用叙事语言四个方面,探究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的方法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的时代内涵
纵观中国军事新闻摄影发展史,从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拍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举行阅兵活动的场面,到解放战争时期一江山岛登陆战我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实录影像,再到如今各军兵种新媒体矩阵发布的海量视频,军事影像始终凸显时代元素,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一)服务备战打仗
军事影像自诞生起便蕴含着强大的血性基因,彰显着鲜明的打赢指向。新时代人民军队一切工作必须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军事影像向战为战的属性更加凸显。一方面,用影像生动展现练兵备战的火热场景、培育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是强军事业的召唤;另一方面,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信息化的作战环境,使得“伐谋伐交”成为军事斗争的主要形态,加之新媒体环境下影像语言成为新的话语形态和传播样式,以影像叙事传递军事信息、进行舆论攻防,从而指向打赢、服务打赢、支撑打赢是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的根本职责。
(二)传递时代精神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核心,军事影像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人民军队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爱国主义精神、“你退后,让我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代在变,但人民军队的精神特质永远不会变,不同时代的精神搭载军事影像可实现直观震撼的体现和便捷广泛的传播,比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国防故事》《军旅人生》等节目通过讲述“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四铁”过硬部队的故事将有历史底蕴又有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具象化,充分发挥了军事影像作为时代号角的作用。
(三)记录光辉历史
军事影像具有新闻性、纪实性,可以直观展示出历史的纵深与跨度,记录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带来生动直观的信息和沉浸震撼的视觉冲击。全媒体时代,影像的记录与传播方便快捷,成为记录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嫦娥”问月、航母下水等国防科技新成就,还是联演联训、体系对抗等练兵备战新形态,军事影像从视觉感受与精神感染两个层面记录人民军队的崭新面貌,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
二、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创新要把握的原则
军事影像具有天然的军事属性,对助推战斗力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质效要把握好相关原则。
(一)新闻性与政治性相统一
西部战区陆军官方抖音号西陆强军号2021年2月19日发布视频“向卫国戍边英雄致敬”,首次披露“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与印军对峙的影像,发生于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的那场冲突也随之公之于众,成为社会热点。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之所以8个月后才公布,正是军事影像坚持新闻性与政治性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军事影像创新既要遵循新闻真实性、新鲜性、趣味性、显著性、接近性等价值标准,承担传播军事信息的功能,更要坚持党性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递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声音,旗帜鲜明表明立场态度,起到引导、凝聚、激励官兵的作用。
(二)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武警海南总队2021年推出的网络安全教育系列微电影《兵哥小康网络历险记》,凭借主题鲜明的定位、生动活泼的语言、明快动感的节奏、诙谐幽默的表演,迅速引发官兵点赞、网友围观,并登上网络热搜榜。专家点评该微电影“努力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让官兵更愿听、听进去”。这启示我们,军事影像叙事创新要坚持严肃性和趣味性相统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既要体现内容主题的严肃性,确保人物、环境、语言等细节符合条令条例、保密原则,又要用趣味性的形式予以呈现,如变化多样的拍摄手法、别出心裁的后期制作、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力求符合“网生一代”受众特别是青年官兵的审美情趣。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人民日报抖音号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一则短视频收获了677万点赞量、18.5万评论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视频中,祖国最北哨位上的哨兵纹丝不动,游客们一度以为是“仿真人”,当哨兵脱下手套敬礼的那一刻,游客忍不住泪目。网友看后纷纷留言“致敬中国军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由此可见,在哨兵站岗的普遍性中找到数九寒冬的时间、祖国最北哨位的位置、令行禁止的作风等特殊性,才会产生叠加效应。军事影像叙事创新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既要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践行强军目标的磅礴图景,又要凸显平凡战位上的不平凡,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三、创新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的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军事影像叙事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要优化叙事结构、丰富叙事主体、创新叙事视角、活用叙事语言。
(一)优化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对信息、影像的组织和编排方式,关系着叙事的可看性和流畅度。军事影像选材主要来自主题教育、练兵备战、阶段性大项任务、重大节庆活动、先进典型等,要将循环往复的“四季歌”唱出新意,在统一部署的宣传中做到“人有我优”,不妨从优化叙事结构入手。比如,央广军事抖音号2022年8月2日发布的《杜富国:无手的军礼》,以“军礼”为主线串联全片,通过记录杜富国被南部战区授予一等功、第一次走出病房、重返连队、获得“八一勋章”等重要时刻,以跌宕起伏的军事影像叙事语言,生动讲述了排雷英雄平凡之中的不平凡。结尾字幕“其实,他也曾经拥有”配以灿烂微笑的画面,升华了主题。短片切入巧妙,结构紧凑,叙事清晰,让受众深刻感受到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忠诚担当。这启示我们,优化军事影像叙事结构,要活用三种方法技巧:一是片断组合法,即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如前所述《杜富国:无手的军礼》即为片断组合法;二是纵横对比法,通过反差表达主题,如新兵入伍前和入伍后的对比,营区环境设施今昔对比,繁华都市和风雪边疆的对比,等等;三是由此及彼法,即从某一事物出发,按照主题表现的要求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如由新式武器装备的配发联想到中国军队的苦难辉煌,由神舟载人飞船发射联想到中国军工的披荆斩棘,等等。
(二)丰富叙事主体
叙事主体是指在叙事交流过程中,负责讲述故事的个体或集体,它涉及到信息传递的方向和效果。在军事影像中,常见的叙事主体有官兵、先进典型和百姓,不同的叙事主体可以传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意义,从而影响受众的感受和理解。比如,2023年8月京津冀地区抗洪抢险期间,武警河北总队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中,既有警官“部队来了,你们放心就行了”,也有战士“这没什么,这是该做的事情”,还有百姓“就像看到亲人了”“真是救苦救难的英雄”。这些不同主体的发声,营造了在抗洪抢险中官兵践行使命担当、百姓拥军爱军的感人氛围。由此可见,丰富军事影像叙述主体,一要站在全局高度审视事件,理清参与群体,让各方从不同角度还原故事全貌;二要树立主题意识,要在确定好的叙事主题下选择能够为之服务的叙事主体;三要注意叙事主体的差异性、代表性,同一事件不同的叙事主体要来自不同群体,并且叙事主体的发声能够代表群体的真实想法。
(三)拓展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即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它决定了对事件面貌的截取及内容的取舍。军事影像叙事既可从官兵自身第一视角出发,也可从记者第三人视角出发;既可从官兵亲朋好友视角出发,也可借助技术手段从武器装备视角出发。同一事件,视角选择好,新意自然来,进而击中官兵的痛点、泪点、笑点,引发思想共鸣。比如,中国军网“八一微影”栏目推出的《守》,从军嫂“我的丈夫不仅守护这一方天地,他守护的还有万家灯火”和军娃“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我很想他”的视角,讲述了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一把好枪》从田小骏的视角讲述了“师父”陆军某部轻武器精度射手胡建设用枪出神入化的故事。“他的世界只有枪”“他想让每个战士都用上一把好枪”,让受众看到了中国军人的专注和专业。实践证明,拓展军事影像叙事视角,要从事件进程逻辑出发,选取最能反应本质、表达主题且符合观众接近性选择心理的“最佳视角”;要从观众好奇心出发,对立视角、多元视角结合,多角度变换、交叉叙述事件,层层剥茧,还原事件本真面貌;要从“小”视角出发看“大”历史,以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官兵和一件件日常训练、生活小事件,折射强军征程上奔涌的历史潮流。
(四)活用叙事语言
影像叙事语言分为镜头语言、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三个层面,镜头语言包含景别、角度、构图以及镜头运动方式等;文字语言包含标题、解释性字幕、同期字幕等;声音语言按照声源的特点可以分为人声、自然音响、音乐。如何对叙事语言进行编排运用,对叙事内容的呈现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人民武警视频号2023年8月3日发布的抗洪抢险特稿配文标题《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全力营救转移群众》交代事件主体、背景,同期字幕“太好了,你们真伟大呀”突出群众对官兵的赞扬;战士蹚过齐腰的积水、擦去脸上的雨水、忘我背扶群众、奋力推动救生艇等镜头,展现了风雨中武警战士冲锋在前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感人画面;现场雨声、人声营造救援现场感,配乐《又见到你》—“又见到了你,还是那么英勇无畏,挺立的脊梁托起山和水”烘托子弟兵义无反顾、赴汤蹈火、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这则新闻中镜头、文字、声音呼应烘托,将抗洪抢险的“事”和“情”完美展现了出来。由此可见,活用军事影像叙述语言,一是文字语言要或说明、或概括、或辅助镜头语言,要将一些镜头或资料画面灵活串联,帮助观众构建起对事件的完整认识;二是镜头语言要通过不同景别排列组合将事件要素交待清楚,通过镜头运动张弛结合、突出重点、调控节奏,通过构图、光影美化画面,生成奋进强军路的壮美画卷;三是声音语言要从直抒胸臆、塑造场景、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升华主题的用意出发,灵活组合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使三种声音此唱彼和、浑然一体,汇成新时代人民军队最强音。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