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夏云龙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务实笃行:增强士兵故事感召力——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安 阳 汪 博

摘 要:士兵新闻是军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本文结合近年来军队主流媒体士兵新闻报道实践提出,把“士兵第一”理念融入报道之中,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凸显报道之中,把全媒体传播理念贯穿报道之中,务实笃行,增强士兵故事感召力。

关键词:士兵新闻;传播质效;务实笃行

纵观我党我军新闻传播历程,讲好士兵故事一直是军队主流媒体的重要选项,从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抗洪抢险英勇牺牲的李向群,再到“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誓死捍卫领土主权的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涌现出的士兵典型较好地展现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有的甚至影响了几代人。按照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普遍认知,士兵新闻是指以反映士兵工作、生活、成长经历和思想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报道,是军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重要抓手。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时代要求的呼应。要把“士兵第一”理念融入报道之中,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凸显报道之中,把全媒体传播理念贯穿报道之中,务实笃行,增强士兵故事感召力。

一、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的现实意义

士兵新闻对展示人民军队形象、夯实基层建设基础、提升部队战斗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人民军队良好形象。人民军队发展到今天,无数士兵的名字和形象烙印在人民的记忆里,如前所述的董存瑞、黄继光、雷锋、杜富国等,他们引领着时代精神、彰显着时代价值,成为一个个精神符号。从一定意义上讲,士兵的形象就是军队的形象,形象力也是战斗力。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就是让受众了解士兵的样子,进而了解人民军队的样子。

激励官兵投身强军实践。宣传一个兵,能带动一群人,影响几代人。全军十大挂像英模中,有六位是士兵典型人物。其中,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战士李向群,其事迹经报道后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一个李向群倒下了,千万个李向群站起来”,掀起全民学习抗洪英雄的热潮。由此可见,树立好一个典型士兵形象,能够起到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激励广大官兵努力投身火热的强军实践。

夯实基层建设之基。士兵是基层建设的主体,士兵风貌反映了现代军营风貌。深入挖掘部队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提升新质战斗力的士兵新闻,以典型为激励,培养一批训练尖子、理论之星、动手达人,在“比”中寻找差距,在“帮”中共同提高,在“超”中突破极限,将激起基层建设的一池春水,助推部队战斗力跃升。

回应时代关心关切。当前,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社会上对士兵尤其是95后、00后士兵能不能扛枪打仗心存疑虑。在卫国戍边一线,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他们为了捍卫祖国山河,寸土不让,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他们用赤胆忠诚践行初心使命,彰显了新时代士兵群体的昂扬风貌。

(二)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面临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也面临诸多问题。

写作程式化。士兵新闻中,不乏一些突破常规叙事、创新语言风格的精品佳作。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写作方式单一化、程序化、模式化等问题,有的文章语言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官话重、套话多,难以吸引受众。究其原因,多为采编人员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走近士兵、了解士兵所致,简单抓取相关资料,按照既定体裁成稿,文章读来势必浅尝辄止、蜻蜓点水。

传播模糊化。个性鲜明,士兵形象才能立得住。以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报道为例,每名战士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有的勇敢炽热,有的铁血柔情,士兵形象可谓有血有肉。然而有的士兵新闻采访不够深入透彻,东拼西凑、移花接木,内容雷同、千人一面,导致士兵面孔不清晰、士兵形象趋统一,让受众感觉可敬不可亲、可望不可及。

内容表象化。基层是士兵新闻的富矿。那些要内容有内容、要思想有思想、要深度有深度的士兵新闻,往往一经发表就成为热点,直抵人心。但也有一些士兵新闻对受众普遍关心的话题阐释不深,对战位故事讲解不透,浮光掠影、流于表面,读来味同嚼蜡,既无看点也无泪点,既无热度也无深度,自然激不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二、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要处理好的关系

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在士兵新闻宣传中,要处理好典型性与新闻性相统一、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统一、血性与人性相统一的关系。

(一)坚持典型性与新闻性相统一

一篇士兵新闻能不能引起各界关注、引导官兵思考、引发读者共鸣,关键在于其反映的问题、报道的现象、揭示的本质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新闻性。比如,《解放军报》自2013年7月推出“士兵面孔”版,10余年间刊发的千余篇稿件,既定格士兵精彩瞬间,又展现其博大情怀,其将典型性与新闻性有机结合的探索,让一个个士兵形象深入人心。又如,《人民海军》报2023年9月21日刊发的稿件《四次比武失利未击垮的硬汉》,抓取海军陆战队某旅战士许晓飞四次比武失利屡败屡战、苦练本领,最终成长为军事训练标兵的新闻点,以反衬的手法,凸显出许晓飞面对挫折不服输、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的个性,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士兵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就是要避免从众心理、杜绝简单模仿,越是同样的课目和训练内容,报道时越要主动“变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结合部队特点,凸显特色做法,挖掘感动人心的细节,写出士兵的不同之处;要选好角度,瞄准当下热点话题,通过典型人物、事件、细节等展现士兵风采,回应受众关切。

(二)坚持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统一

回眸军队主流媒体近年成功宣传的士兵典型,往往都能够抓住典型事例,深入挖掘内在意蕴,揭示深刻思想。与此同时,又能以简练生动的文字、接地气的语言准确地表述新闻事实,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比如,《人民陆军》报2023年9月29日刊发的稿件《从优秀学警到优秀士兵》,真实还原了主人公英勇救人的全过程,回顾其从警营到军营的成长轨迹,不仅让一个有勇有谋的士兵形象跃然纸上,更升华出“每一个成功的偶然,都是背后默默积淀的必然”的人生道理,引人思考。由此可见,士兵新闻坚持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就要紧扣时代主题,力求讲出别人想不到、想不透、想不清的道理,提出给人启发、启迪、启示的观点;要紧贴受众需求,积极转变文风,活用兵言兵语,说一些简单直白、受众能听懂的话,尽量少用或不用那些生僻字词和绕弯子的语句;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受众能够接受的呈现方式展开叙事,帮助受众增加感性认知、提炼理性思考。

(三)坚持血性与人性相统一

血性和骨气是军人在战场上不可缺少的脊梁。正是因为有董存瑞、黄继光、杜富国等无数血性担当、铮铮铁骨的军人,人民军队才能够永葆昂扬斗志,制胜疆场。士兵新闻要打动人,既要写出士兵的血性风骨,也要写出士兵的人性温度。近年军队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人民武警报》2023年9月15日刊发的稿件《我的班长会“变脸”》,通过作者的第一视角,既讲述了班长薛胜利严格带兵苦练擒敌课目的刚性一面,也讲述了他照顾战士为其涂冻疮药的柔情一面,班长“变脸”的背后折射出了中国军人的铁骨柔情。这启示我们,士兵新闻坚持血性与人性相统一,就要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讲述士兵在军队建设发展中的成长进步,在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执行重大任务中的使命担当,展现新时代士兵的血性风采;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贴近士兵生活和内心变化的小细节,展示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可敬的士兵形象;要把握好宣传的度,无论一味拔高士兵的牺牲奉献、高风亮节,还是刻意强调士兵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都会造成受众对士兵形象片面化的错误认知,不仅难以达到宣传效果,还可能引发舆情。

三、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的现实举措

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要坚持“士兵第一”理念,凸显“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践行全媒体传播理念,不断提高士兵新闻传播质效。

(一)把“士兵第一”理念融入报道之中

“基层至上、士兵第一”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一贯思想。近年来,军队主流媒体坚持把“士兵第一”理念融入报道之中,推出兵味十足的专版专栏,引起良好反响。比如,《解放军报》“士兵面孔”版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基层士兵,报道了一大批训练尖子、精武标兵、业务能手、技术达人等,勾勒出一幅士兵群体逐梦强军的生动画卷。《人民武警报》推出“一周面孔”专栏,遴选学习工作、遂行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典型,以文图形式进行报道,让受众直观感受可亲可敬可爱的士兵形象。这些专版专栏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军队主流媒体坚持“士兵第一”理念,就要牢固确立官兵主体地位,强化士兵是军队根基的观念,士兵的需求在哪里,就把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哪里;要坚持为兵服务,突出报道的服务性,当好士兵的“导航站”“代言人”;要深入基层,走近士兵,关注他们在训练、学习、生活中的成长进步和经验做法,推动部队基层建设,助推强军实践。

(二)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凸显报道之中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是我军铸魂育人思想的与时俱进。近年来,《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针对年轻士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凸显报道之中,有效引导士兵坚决听党指挥,争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比如,《火箭兵报》2023年7月11日刊发的稿件《金牌号手“稳”字诀》,通过讲述某旅战士典型冯新贞坚守导弹战位、练就过硬本领、攻关训练难题等故事,真实展现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要深刻理解“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含义,明确“四有”是一个有机整体,哪一个“有”都不能少,哪一个“有”都不能弱;要体现时代发展和士兵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既要联系优良传统来解读,又要弄清楚“新时代”究竟“新”在哪,使士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洗礼;要注重运用英雄模范的号召力和身边典型的带动力,引导广大士兵不断检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人人争做典型的浓厚氛围。

(三)把全媒体传播理念贯穿报道之中

全媒体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士兵新闻的多元化呈现、个性化表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方面,军队主流媒体进行了大胆尝试,积累了诸多经验。比如,《人民陆军》报自2022年8月17日推出“新时代优秀基层带兵人风采”专版以来,先后刊发一级军士长丁辉、装甲技师张景勇、遥控技师刘志敏等众多士兵骨干事迹,全景展现基层带兵人群像。与此同时,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联动报道,精心设计人物海报,转换网络化语言,进行二次传播;“人民陆军”微博设置相关话题,引导用户参与讨论互动;人民陆军融媒体中心拍摄主题微电影,邀请带兵人走进直播间,相关视频产品同步网络推送,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军队主流媒体把全媒体传播理念贯穿报道始终,就要着眼时代特征,紧贴时代变化,不断建立完善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针对传播平台的特点,制订不同的传播策略,生产不同的内容产品,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矩阵;要运用短视频、H5、AR/VR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实现对广大受众的全面覆盖,有效提高士兵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责任编辑:唐晓诗